王传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要做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模范[J].财务与会计,2024,(17):81.
厚植家国情怀,始终在政治上“过硬”。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财务会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新时代要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做到“以政领财,以财辅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要有“兼济天下”的情怀,自觉将会计工作放在全局的角度和大局的高度思考谋划、部署落实。 加强法律修养,确保在人生中“行稳”。会计人员置身经济工作的第一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更是担当服务公共机构的使命,更应该学好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做到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不踩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切切实实为单位当好家,为国家理好财。 提高道德素质,争取在业务上“致远”。道德不同于法律,道德属于自律范畴,是对人内心世界的规范。如果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那么道德就是最高的法律。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来说,既要牢牢守住法律“底线”,更要自觉追求道德“高线”。努力培养健康的精神追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展示良好的职业风貌。将会计人员自身的成长成才与助推单位的规范发展、提升行业的声誉形象统一起来。 “诚信既是会计人员的立身之本,也是会计行业的立业之基。”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的潘序伦对信用之于会计的重要性有过精辟的论述:“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对每一个会计人员来说,都应该讲诚信、重操守。守准则。只有严格遵循准则,会计事项才能记录准确。只有每一位会计人员、每一家会计主体都能坚持准则,才能保证国家的宏观财经数据不扭曲,不失真。“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既是基本要求,也是应有之义。敢斗争。会计人员要自觉抵制一切会计造假行为,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维护好国家财经纪律和经济秩序。 会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环境的变化势必给会计业界、会计人员提出新的课题。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经济业态和模式层出不穷,规章制度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但部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较为陈旧,过于依赖过往经验,针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给出新思路、新办法,不善于做“新”账。 会计专业不断发展,会计知识常学常新。会计人员要与时俱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追踪会计前沿。会计人员要始终保持求知状态、秉承专业精神,勤于学习,锐意进取,紧跟专业发展的前沿,追随时代前进的脚步,持续提升专业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不断了解学习专业新进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是拓宽知识领域。会计人员除了做到立足会计看会计之外,更要能够“跳出会计看会计”。在深耕专业的同时,加强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宏观经济、风险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最终实现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从记录价值向创造价值转型。 三是拥抱信息技术。信息化技术应用于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会计实践等领域,使业财融合、数据融合、信息融合成为可能。会计人员应积极更新知识和思维,拥抱信息化时代浪潮,学好、用好信息技术,赋能会计工作,切实体现职业担当、贡献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