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负债融资治理效应研究综述

传统财务理论下,债务融资考虑的多是资金成本问题。新资本结构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的融合,则将债务融资视为完善公司治理的一种机制,认为债务融资具有激励和约束功能,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能够实现控制权的有序转移。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
本文首先介绍了负债融资治理效应的四种理论。1.激励理论与负债的激励约束机制。西方的代理成本模型、担保模型、债务缓和模型,这三个模型使得负债融资的激励效应得到体现;2.控制权理论与负债的相机转移机制。负债融资与企业控制权之间的关系可以控制权转移模型、代理权竞争模型、张维迎模型概括;3.权衡理论与最优负债率的确定;4.债务约束及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由于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实证结果总体应表现为:适量的负债对公司绩效有促进作用;负债对非效率投资具有约束功能;负债能使企业控制权进行“相机转移”。
接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实证文献的回顾,验证负债融资是否发挥了应有的治理效应:1.负债融资与公司绩效。经过文献回顾得出结论不一致,原因可能是对指标选取没有明确标准或研究方法的问题;2.负债融资和投资效率;3.负债融资与企业控制权的转移。西方学者认为,控制权市场能对提升企业治理效率做出贡献。而诸多原因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破产难、退市难,究其根源是债务的软约束。
最后,作者得出结论,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当全面和成熟的负债融资治理机制,比较而言,国内还比较落后。从研究内容看,国外的研究大都基于代理问题这个出发点。而制度问题在负债治理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伊丽整理自《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5期,作者: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