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两地高端(领军)会计人才、高级会计师、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内部审计、资产管理部门、政府采购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等。
课程总目标
紧扣当前财会监督政策要求,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及内审岗位人员精准理解政策内涵,掌握内部控制体系搭建与优化方法,提升内部审计实战能力,实现 “政策落地 + 风险防控 + 效能提升” 三位一体目标,推动单位合规运营与高质量发展。
模块一:政策背景与核心逻辑 —— 财会监督下的内控与内审定位
1.1 最新财会监督政策解读(2 课时)
核心政策文件精讲:《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实施办法(2024 年版)》等文件重点条款解析,明确财会监督的 “全覆盖、常态化、精准化” 要求(如对预算管理、国有资产、政府采购等领域的监督重点)。
政策变化与影响分析:对比 2020-2025 年财会监督政策演进,解读 “穿透式监督”“跨部门协同监督” 等新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影响(如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联动流程)。
典型案例警示:近 2 年行政事业单位因财会监督缺失导致的违规案例(如预算执行超支、国有资产闲置流失、虚列支出等),剖析问题根源与追责依据。
1.2 财会监督、内控与内审的协同逻辑(1 课时)
三者关系框架:图解 “财会监督为导向、内部控制为基础、内部审计为抓手” 的联动机制 —— 财会监督明确 “监督什么”,内控解决 “如何防范风险”,内审验证 “风险是否可控”。
协同实践路径:以 “预算监督” 为例,演示从 “财会监督要求→内控流程嵌入(如预算编制 - 执行 - 调整的审批节点)→内审专项核查(如预算执行偏差原因审计)” 的全链条衔接。
模块二:内部控制体系搭建与优化 —— 贴合财会监督要求
2.1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核心框架与合规要点(2 课时)
内控规范落地重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修订要点(如 2024 年新增的 “数字化内控”“数据安全管控” 条款),明确 “单位层面 + 业务层面” 双维度内控要求。
单位层面内控设计:组织架构(如内控领导小组职责)、议事决策机制(“三重一大” 事项的集体决策流程)、内控评价与监督机制(定期自查与整改闭环)。
业务层面内控合规:聚焦财会监督高频领域,拆解关键业务流程的风险点与控制措施,表格示例如下:
业务领域 财会监督重点 核心风险点 内控控制措施
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合规性、执行刚性 预算编制脱离实际、超支执行 建立 “业务部门 - 财务部门” 联动编制机制,执行中动态监控预警
收支管理 收入应缴尽缴、支出真实合规 非税收入截留、虚列支出 收入直达国库系统,支出需 “三流一致”(合同、发票、支付凭证)
资产管理 资产账实相符、处置合规 资产闲置、处置未走审批流程 建立资产 “一物一码” 台账,处置需经集体决策 + 专项评估
政府采购 采购流程合规、防止利益输送 规避公开招标、合同与采购需求不符 采购需求公示、采购过程留痕,合同签订前法务审核
2.2 内控体系优化实操:从 “合规” 到 “高效”(2.5 课时)
内控现状诊断方法:通过 “问卷调研 + 流程穿行测试 + 风险矩阵评估”,识别当前内控漏洞(如某单位 “固定资产领用未登记”“支出审批权限模糊” 等问题)。
数字化内控工具应用:结合财会监督 “信息化监管” 要求,演示如何利用财务软件、OA 系统嵌入内控节点(如预算执行超支自动拦截、采购申请线上审批留痕)。
分组实操演练:以 “公务接待支出内控优化” 为主题,各组结合本单位实际,设计 “申请 - 审批 - 报销 - 监督” 全流程内控方案,讲师点评优化。
2.3 内控评价与监督:满足财会监督追溯要求(1.5 课时)
内控评价指标设计:围绕财会监督重点,制定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如 “预算执行偏差率≤5%”“资产盘点准确率≥98%”“采购合规率 100%”)。
评价报告撰写规范:包含 “评价范围、发现问题、风险等级、整改建议” 四要素,参考《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报告模板(2025 版)》,避免 “泛泛而谈”。
整改闭环管理:建立 “问题清单 - 责任到人 - 时限明确 - 复核验证” 的整改流程,示例:某单位针对 “培训费超支” 问题,制定 “培训预算前置审核 + 事后公示” 整改措施,跟踪 3 个月验证效果。
模块三:内部审计实战能力提升 —— 聚焦财会监督重点
3.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核心内容与方法(2.5 课时)
内审重点领域(贴合财会监督):
预算执行审计:核查预算编制科学性、执行进度、调整合规性(如是否存在 “无预算支出”“超预算采购”);
财务收支审计:验证收入完整性(非税收入是否足额上缴)、支出真实性(如会议费、差旅费是否符合 “过紧日子” 要求);
内控有效性审计:测试关键业务流程的内控执行情况(如资产领用是否有审批、采购是否走公开流程);
专项审计:针对财会监督反馈问题的 “回头看” 审计(如惠民补贴资金发放合规性审计)。
实战审计方法:
传统方法:凭证抽查、访谈调研、流程穿行(示例:通过抽查 3 个月差旅费凭证,发现 “超标准住宿未核减” 问题);
数字化方法:利用 Excel 数据透视表分析预算执行偏差、通过财务系统导出数据比对 “支出与合同金额一致性”,提升审计效率。
3.2 内审流程规范与报告撰写(2 课时)
内审全流程管控:
审计计划制定:结合单位年度工作重点与财会监督要求,确定审计项目优先级(如 “本年度优先开展国有资产审计”);
审计通知书送达:明确审计范围、时间、人员及需提供的资料(如要求业务部门提供预算批复文件、合同台账);
现场审计实施: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需留存证据链,如凭证复印件、访谈记录);
审计报告出具:遵循 “问题导向 + 数据支撑” 原则,避免 “空话套话”(示例:将 “支出不规范” 细化为 “2024 年 3 月会议费超标准支出 2.3 万元,涉及 3 次会议”);
整改跟踪:建立审计整改台账,定期向单位领导及财会监督部门反馈整改进度。
审计报告模板与案例拆解:提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报告(预算执行专项)模板》,拆解优秀报告的 “问题描述 - 原因分析 - 整改建议” 逻辑。
3.3 内审难点突破与沟通技巧(1.5 课时)
常见难点解决方案:
问题定性难:结合《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规,明确 “违规” 与 “瑕疵” 的界限(如 “超预算 10% 以内为瑕疵,超 10% 且无审批为违规”);
整改推动难:联合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将审计整改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压实整改责任;
跨部门协作难:建立 “内审前置沟通机制”,审计前与业务部门确认流程,避免对立。
沟通实战模拟:设置 “审计发现问题反馈” 场景(如向业务部门反馈 “资产闲置” 问题),学员演练沟通话术,讲师点评优化(如避免 “你们部门违规了”,改用 “我们一起分析资产闲置原因,探讨优化方案”)。
模块四:案例复盘与互动答疑 —— 强化落地能力
4.1 典型案例深度复盘(2 课时)
案例 1:内控失效导致的财会监督处罚案:某事业单位因 “采购流程未公开招标、资产处置未评估” 被财政部门通报,复盘其内控漏洞(如采购审批权限集中、资产台账缺失),推导整改方案(如拆分采购审批权限、建立资产定期盘点机制)。
案例 2:内审推动财会监督整改案:某单位内审发现 “惠民补贴资金发放延迟”,通过跟踪整改(优化资金拨付流程),次年补贴发放效率提升 40%,获得财政部门肯定,解析内审成果转化路径。
4.2 分组研讨与问题解决(1 课时)
研讨主题:结合本单位实际,梳理 “财会监督下内控 / 内审的 3 个核心痛点”(如 “预算执行监控滞后”“内审人手不足”),各组讨论解决方案,形成《单位问题 - 解决方案清单》,讲师点评指导。
4.3 互动答疑与行动规划(1 课时)
开放式答疑:学员提出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 “数字化内控系统如何选型”“内审如何覆盖下属单位”),讲师结合政策与实践给出解决方案。
个人行动规划:学员填写《培训后行动计划表》,明确 “1 个月内要完成的 3 件事”(如 “梳理本部门内控流程”“制定下季度内审计划”),确保培训效果落地。
课程总结(0.5 课时)
核心要点回顾:财会监督政策核心、内控与内审的协同逻辑、实操关键步骤;
后续学习资源:推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操作指南(2025 版)》《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等资料,提供政策更新跟踪渠道(如财政部官网 “财会监督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