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网企业财务管理的变革及趋势
华东电网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方晓东
[个人简介]
方晓东,男,汉族,中共党员,高级会计师。1965年1月生于安徽省宁国市,1983年8月毕业于南京工程学院。1983年8月至2006年9月在安徽省电网公司历任财务处会计、财务处科长、财务处处长、财务产权部主任、总会计师等职务,2006年9月至今任华东电网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党组成员。2006-2007年曾兼任南京大学MPAcc校外指导老师。2004年荣获共青团中央、国家电网公司“首届青年管理创新奖”,2006年参加研制的《电网财务网上报销系统》软件获安徽省科技成果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市场经济改革为主线,企业的内外生存环境明显改善,制度上的根本性变革给予了企业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使企业具有了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并在改革中茁壮成长,是每个电网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改革开放30年来电网企业
财务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变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改革的目标是将长期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随着这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面临的国家宏观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部环境
(1)投资主体由单一方向多元化转变。国有企业投资体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迈出了走向市场的第一步,即从单一的国家拨款转变为银行贷款,使国企与财政之间的关系变为企业与信贷的关系。此后,随着股份制改革,非国有资本逐步参与到投资领域,投资体制改革迈出了发展主体呈多元化的第二步。
党的十六大以后,公共垄断领域开始对外资和私人资本开放,我国投资体制改革进入了发展的第三阶段。其间,电力作为关系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命脉行业,在资金来源上也已逐步从单一的“国家计委年度基建计划拨款”拓宽为“内外资结合、直接间接融资搭配”的多元化局面,较好地满足了电力行业对资金庞大的需求,也使企业拥有了更多资金管理的空间。
(2)定价方式由集中统一向市场调节转变。将计划价格管理体制转变为市场价格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三十年的价格改革,产品价格已经由过去的集中统一定价改变为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模式,并形成了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的价格调控体系。电价形成机制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将一厂一机以个别成本定价的还本付息电价改革为经营期电价,并推行分时电价、丰枯电价、差别电价等价格杠杆调控机制。
(3)财税制度由不健全向国际化和规范化转变。从1992年出台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到首部《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具体会计准则,再到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财务通则、所得税法等,财税制度在改革中经历了探索、转换、完善的艰难历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会计制度的规范化和国际化进程。电网企业在1997年7月按照电力工业部的要求实现了基本建设与工业企业财务制度接轨,从2008年起按照财政部的要求统一部署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
(4)管理模式由被动执行向自主经营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国有企业统包统揽,产品数量、品种等通过指令性计划下达,企业被动执行,既不负担盈亏,也没有经营自主权,效率低下,严重亏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先后遵循了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指导思想,2003年成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进一步解决了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的问题。
2.内部环境
过去,由于肩负电网安全稳定的重大责任,电网企业的管理特征是重生产、轻经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管理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经营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理念逐步树立,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人才队伍建设,也都因此发生了相应变化,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了较好的内部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绩效考核方法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以来,电网企业实行的考核逐步从行政手段向经济手段转变,经营指标的考核体系也逐步细化,要求不断提高,而激励机制的健全,赋予了企业经营者较高的主观能动性。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由当时的能源部对电网企业实行“两包一挂”(即包上交利润,包技术改造任务,工资总额与售电量挂钩)的承包经营责任制。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管理暂行办法》,设定的考核指标体系由财务指标、安全指标、分类业务指标等构成,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年度业绩考核责任书,考核结果将作为奖励惩处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不断创新的科学绩效考核机制,有效激发了企业做好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2)财务人员素质提高,财会岗位设置优化。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吸引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加入。改革开放以来,电网企业财务人员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势,财务人员学历稳步提高。同时,电网企业根据企业发展方向和业务需要,适时调整部门机构和岗位设置,充分发挥了财务人才的作用,取得明显效果。
总的来看,伴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明显改善,这为企业做好经营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未来电网企业发展变化趋势及财务管理对策
1.电网市场化改革和电价
电力体制和电价机制的改革,在给电网企业的生存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电网企业陆续开始了一系列改革课题研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做好对过往电价工作的总结工作。要全面总结过往电价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特别要重视对煤电价格联动工作的总结,分析调价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方式的利弊得失,更好地提出今后的煤电价格联动工作参考意见。二是加强对新的电价政策的研究工作。国家今后将出台一系列的电价相关政策及办法,包括《输变电价格成本监审办法》、《销售电价结构调整分类管理办法》等。三是要开拓思路,勇于实践。对于已经完成的课题在深化研究的同时,要结合实际进行模拟操作。
2.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融资方式日益多元化。融资渠道的拓宽丰富了资金来源,优化了融资结构,在降低筹资成本的同时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电网企业融资应主要侧重以下方面:(1)逐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电网企业增加的直接融资主要为电网债券、短期融资券等,与银行贷款相比,直接融资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2)妥善利用和保持外债规模。
由于世界银行美元贷款的成本较低,电网企业在部分基建项目中可引入财政部转贷的世界银行美元贷款。在进入还本付息期之后,要抓住人民币升值的历史机遇,采取借短还长的方式保持美元贷款规模,继续获取可观的汇兑收益。
(3)努力创新融资品种。电网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良好的信誉优势,与金融机构展开广泛合作,积极创新,尝试了多种先进融资工具,如买方付息票据贴现、应收账款保理、供应链融资等,要根据进一步创新融资品种,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3)积极探索股权融资。随着电网企业基建投资规模的大幅增长,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股权融资可以较好地改善资产负债率,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电网企业要加强研究,积极探索股权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
3.区域化、全球化的视野
随着我国进一步地改革开放,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企业已经卷入全球化的浪潮,电网企业也不会例外。企业面对的竞争和机会不但来自国内,而且来自世界任何一个国家。
在计划经济和行业垄断的环境下,我们可以不考虑商业周期、反倾销、特保条款、配额限制、知识产权等因素对电网市场的影响,可以不考虑全球性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但是在电网市场化改革的未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电网企业财务首先必须关注更多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的各种因素,及时了解世界经济信息,研究和利用国际金融衍生工具,为负荷过亿的超大型电网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
[点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的深入,我国的广大企业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管理,更迅速地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提高竞争实力,稳步健康发展,电网企业也不例外。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在深入分析了未来电网企业发展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可以看出作者在电网企业财务管理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作者提出的观点简明扼要,切中关键,对推进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变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