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账上生花”揭秘

面对沪深两市上千家上市公司铺天盖地的中报, 许多投资者都希望能够通过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了解其真实的经营状况。但是,我国证券市场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 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完善, 会计政策又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 而且某些上市公司为了取得配股增发的资格或者保住自己的上市资格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计造假,这些都极大地挫伤了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降低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的信任程度。本文从会计视角来分析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账上生花”的秘密,以期对广大投资者准确地认识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有所帮助。

  一、“账上生花”常用手段
  1. 虚构经营行为。虚构经营行为是指上市公司通过伪造合同等手段虚构交易、投资、在建工程等项目以达到虚增资产的目的,其中最常见的是虚构交易。通常上市公司通过虚构交易来增加销售收入或其他收益,同时虚增资产。这类方式往往需要伪造经济合同、银行账单、税务发票、海关报关单等一系列法律凭证,这不仅违反了会计法规,而且是对合同法》、税法等重要经济法规的公然蔑视和挑衅,是性质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
  2. 利用非公允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是指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我国许多集团公司所设立的上市公司上市后,许多业务仍与集团有着密切联系,发生关联方交易本无可厚非,但关键是交易的价格是否过高或过低,是否为上市公司虚增了利润。而且,目前的关联方交易正朝着非关联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方式。例如,上市公司先将其某项资产或商品高价出售给某一非关联方,然后这一非关联方再将此项资产或商品出售给上市公司的某一关联方,使得对关联方交易的识别更加困难。
  3. 利用各种会计手段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
  (1)在投资项目和盈利预计中添加水分。一些上市公司对其招股说明书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数据缺乏严肃性和负责任的态度,这些盈利预计数往往没有充分的市场调查作支持,更没有对市场风险进行充分的估计,实践证明这些盈利预计数远高于实际数。
  (2)虚拟资产挂账。虚拟资产挂账主要是指某些公司对于不再对企业有利用价值的项目(如已经没有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已经超过受益期限的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失等)不予注销,而是将这些项目长年累月挂账以达到虚增资产的目的,从而使资产收益率处于较高水平,误导投资者。在应收账款方面,主要是因为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和规范并没有强制规定对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按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某些上市公司坏账准备计提比例非常低甚至完全不予计提, 而国外通行的做法是对其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3)借款费用的过度资本化。依据会计制度的规定,长期借款利息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某些上市公司就利用借款费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来调节利润。例如,金路集团在1997 年年报中以多计资本化利息、少转财务费用等手段虚增利润3415.47万元。
  (4)改变折旧计提方式或变更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在账务处理中,少提折旧或减值准备,会减少当年的成本和费用,意味着将相应地增加当年利润。而有些公司正好相反,采用加速折旧法减少当年利润, 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公司预计到下一年度可能会达不到配股要求,故当年采用加速折旧法冲抵利润, 以为以后调增利润留下空间。


  二、谨慎识别“账上生花”的造假行为
  1. 识别虚构经营行为。普通投资者很难发现通过虚构经营行为所进行的造假,因为他们无从确认与该上市公司发生交易的公司是否存在以及是否真的与上市公司发生了该笔交易。因此, 投资者应该关注其上市以来多年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 如果该上市公司当年大笔交易都是与其从未有过合作经历的公司进行的,投资者就应该加以注意。而虚构在建工程等项目的行为若不进行实地取证是很难确认其是否存在的。此时,投资者应关注审计报告,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则多半代表该上市公司的某些项目无法确认,或为在建工程,或为应收账款等。
  2. 识别利用非公允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投资者应该了解关联方交易通常有三种定价方法:一是参考该公司最近发生的同类非关联方交易价格;二是参考市场同类交易价格;三是以成本加一定利润确定价格。如果用第三种方式确定的关联方交易的交易价格与用前两种方法确定的价格差异较大,那么就应该考虑第三种方法中所采用的利润是否过高了。虽然目前关联方交易非关联化的趋向使得确认非公允关联方交易更加困难,但投资者仍然可以通过价格来识别。如果某项交易价格明显欠公允, 即使交易的另一方与上市公司并没有任何关联,也很有可能是隐性的关联方交易,应予以关注。
  3. 识别利用各种会计手段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
  (1)给投资项目和盈利预计挤挤水分。投资者在面对各种盈利预计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家上市公司某种产品的盈利能力通常不会与其他公司同类产品的盈利能力相差太大,投资者可以参考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盈利能力或者同类项目的投资成本与投资收益的情况,来对自己所关注上市公司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招股说明书进行分析。像蓝田集团这样声称亩产量是同类公司30 倍的盈利预测是非常明显的造假,投资者应避免投资这样的公司。
  (2)识别虚拟资产挂账。对于某些公司未将不再对企业有利用价值的项目注销的行为, 投资者只要认真阅读会计报表附注就可以发现。而对于一些不足三年的应收账款,公司未对其计提足额的坏账准备,则比较具有隐蔽性。如果从会计报表附注中发现某公司当年的应收账款大部分来自同一家公司,而该公司又未计提坏账准备,投资者就应当谨慎投资。
  (3)识别借款费用的过度资本化。要确认上市公司是否以多计资本化利息的手段虚增了利润,首先应该了解可以资本化的利息金额的确定方法。有关规定如下: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利息的资本化金额, 等于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资本化率。资本化率按以下原则确定:为购建固定资产只借入一笔专门借款,资本化率为该项借款的利率;为购入固定资产借入一笔以上的专门借款, 资本化率为这些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投资者通过以上方法计算出企业实际可以资本化的利息金额,超过其金额的部分转入财务费用,这样还原之后就可以得到企业当期的真实利润。
  (4)注意改变折旧计提方法或变更减值准备计提比例的说明。投资者在阅读会计报表时,如果发现公司改变了折旧计提方法,无论是延长折旧期限还是加速折旧,都应该阅读其改变计提方法的理由,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则该公司就有操纵利润之嫌,投资者应谨慎对待。
  上市公司“账上生花”的手段还有很多,本文所说的方法仅是管中窥豹,希望投资者能谨记“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箴言,仔细阅读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并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