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EVA的经济本质——兼谈EVA对财务与会计的影响

简介: 以企业契约理论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分析了EVA的经济本质,并进一步阐述了EVA对财务与会计的重要影响。

  EVA(Economic Value Added)是美国纽约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提出的一种业绩评价指标,中文意思是经济增加值。目前许多美英公司已使用EVA来评价企业业绩,同时将其作为一种监督和激励经理的工具加以利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效果。从计算上看,EVA并不复杂,它是从净经营利润中减去股东投入资本的成本后的剩余部分。EVA之所以在实践中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笔者认为,这是由其经济本质决定的。正确认识EVA的经济本质,对于解决公司治理问题以及财务与会计理论的发展问题等均有重要影响。

  一、EVA的经济本质

  EVA是企业所创造价值中的一部分,由于企业的经济性质,尤其是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价值的归属与分配方式,所以企业的经济性质决定了EVA的经济本质。传统经济学总是坚持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掌握着企业剩余收益的索取权,认为EVA的经济本质就是股东财富的增加额。但现代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实际上是一组契约的集合,股东、债权人、员工(包括工人和经理)均是契约的主体,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企业并没有所有者,因为并没有另外一个主体来组织股东、债权人、员工来签定这些契约,并对契约发生影响。如果非要给企业定义一个所有者,那么股东、债权人、员工都可以称得上是企业的所有者,他们分别拥有部分剩余索取权。从实践上看,契约理论下的企业更符合理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企业契约理论包括交易费用理论和代理理论两大分支,因此,笔者将分别以这两种理论为依据,来分析EVA与企业经济性质的关系。
  在交易费用理论中的资产专用性理论下,费茨罗和穆勒认为,生产要素的非流动性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分布,决定了企业内部权力的安排。要素的流动性由以下两种因素来衡量:一是现有职业与新职业之间的收入差异,二是交换职业的净交易费用。当企业在成员之间存在不对称的流动性时,权力将集中于非流动性成员手中。由于易流动性成员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与其机会成本相等的收入,因此,他们并不在意其他成员的行为,而且他们可以通过退出企业的威胁,对其他成员施加影响。而非流动性成员则必须承担流动性成员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全部成本,所以承担的风险更大。由此费茨罗和穆勒认为,资本存在的非流动性,导致管理、监督企业的权力应归属于资本家。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至多只适用于资本市场处于发展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因为当时资本市场的发展尚不成熟,资本家转移资本的交易费用较高,而且当时生产力相对落后,社会分工的程度也较低,对公司员工的专业性技能水平要求不高,所以资本的非流动性要高于劳动。而目前资本市场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公司的股东在资本市场上可以在低交易费用的条件下进入或退出一个公司,资本已经是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要素。与之相比,目前高度的社会化分工对员工的专业性技能提出较高要求,员工必须注重对自身进行较高的专业性投资,随意变换职业很可能导致其因专业性技能失去价值而失业,而且交易费用相当高,所以劳动的非流动性高于资本。由此可见,在现代经济环境中,公司内部的权力应集中于员工手中,其中包括剩余索取权,否则,员工没有动力去创造更多的价值。目前之所以仍把股东视为企业的所有者,是因为股东买卖股票的行为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种信息,该信息在低成本的条件下反映了企业经理努力程度的高低,而要采取其他方式获得类似信息,其成本是极高的。
  在委托代理理论下,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认为,企业本质上是团队生产,即一种产品由若干成员集体生产,成员之间相互影响,但每个成员的个人贡献在集体生产过程中不易进行确认,因此,难以按每个人的真实贡献支付相应报酬,从而导致偷懒行为的发生。为了监督偷懒,必须从团队中选出特定主体监督其他人。由于资本要素的贡献在集体生产中最难度量,而且所有权在解决企业制度中的激励及约束中最为重要,所以资本家是最合适的监督主体。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中对资本要素贡献度量难度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因为在钢铁、石油等传统资金密集型产业中,实物资本条件类似的企业,资本收益率一般比较接近,不会出现较悬殊的差距,对收益的估算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估算的结果一般也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只有在网络经济等人力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中,常常可以看到企业的资本收益率相差甚远的情况。要想比较准确地估算一个企业未来的收益率是十分困难的。
  总而言之,尽管交易费用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是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但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同样一个结论,即在现代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本不仅非流动性高于实物资本,而且度量贡献的难度也高于实物资本,因此,公司的监督权应由公司员工掌握,剩余索取权自然也归属于员工。
  既然如此,那么公司员工拥有的剩余收益是多少呢?这部分收益与EVA之间又存在着什么关系呢?在此,笔者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众所周知,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商品的价值由c、v和m组成,其中c是资本家投入的物质资本,v是工人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工资,m是剩余价值。由于EVA属于公司价值中的增值部分,所以EVA与工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当员工在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性技能后,便可被需要这种技能的公司雇佣,并在雇佣期内获得一定收益,员工进行学习而花费的支出可视为一项投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力资本。在人力资本产生的未来收益中,既包括对初始投资的回收部分,也包括初始投资的增值部分。将未来的收益按一定比率折现加总后,便是人力资本的真实价值。但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工资只是用以维持员工劳动力简单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货币表现,所以员工挣取工资只是收回了人力资本的初始投资部分,其增值部分被资本家占有。由于这一增值部分只能来源于剩余价值m,所以笔者认为,剩余价值实际应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按照资本家所投入的资本和相应的资本成本所确定的资本家应得的报酬,而扣除该报酬后的余额便是员工人力资本的增值部分。这样,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的公式便可进一步细分为:v=(c+m1)+(v+m2),其中m1和m2分别为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增值额。可以看出,计算员工人力资本增值额的过程与EVA的计算过程相同。由于公司可以被视为一个商品,那么在其价值中,同样可以划分为类似的3个部分:在公司资产负债表右边的权益栏中,一部分是投资者(包括股权投资者和债权投资者)最初投入的资本,它可以用c代表,其表现形式为实收资本、长期负债等,一部分是以应付工资为表现形式的员工投入的人力资本,剩下部分就是以留存收益为表现形式的累积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增值额,它实际上相当于剩余价值m。如果这部分增值额已经按照股权成本向股权投资者支付过股利,那么它就是前面所说的EVA。因此,EVA的实质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它是员工所投入的人力资本的增值部分。
  然而,在传统及现代的财务理论中,企业的净利润总是被视为股东财富的增加。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不恰当的,因为股权与债权一样,都是企业资金的一
种来源,它也有自己的收益率,这种收益率可以通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等计算出来,按照股东投入的原始资本与相应的资本收益率便可以求出股东应得的报酬。之所以仍把所有的净利润归股东所有,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在财务管理理论中对企业经济性质的认识仍未改变,即企业的所有者仍是股东。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公司员工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那么当从剩余价值m中扣除股东应得的报酬后,其余额便是公司员工应索取的剩余收益了。由于以往的财务管理目标只考虑股东的收益,而员工的利益与剩余收益基本上没有联系,因而员工并不全心全意地为股东劳动。EVA的大小受员工有限努力程度的影响,如果EVA为负,说明股东投入的资本没有完全获得其应得的收益,即没有真正实现财务资本保全,股东必须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这便是公司治理中激励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是两权分离产生的负面效应。但如果公司员工拥有了剩余索取权,那么他们所获收益的大小完全由自己努力的程度而定,长期困扰企业的激励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目前国外企业已经开始建立以EVA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系统,将经理的业绩与EVA挂钩,建立经理的奖金银行,这实际上是一种授予经理一定剩余索取权的做法。实践已表明,这种做法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综上所述,EVA表面上是一个衡量企业真实收益的财务指标,但从本质上讲,EVA是公司员工将自己的人力资本投资于企业所产生的增值额,是通过自身努力为自己创造的权益。由于公司员工是企业经营的主体,因此,为了与股东权益、债权人权益相区别,我们暂且将其称为公司主体权益。


  二、EVA对财务与会计的影响

  虽然EVA是目前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新生事物,但它已经对财务管理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会对会计产生相应影响。
  目前EVA在财务管理中主要还是用来反映股东财产的真实状况,并作为激励经理的一种手段。但从EVA的计算过程中可以看出,EVA几乎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财务、生产、销售等,更重要的是EVA考虑了企业各个相关主体的利益,可见其影响范围之广泛。从EVA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来看,传统财务管理目标把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作为假设,这种假设存在重大缺陷,造成了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主体在目标上的冲突,特别是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冲突,这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企业作为一组契约的集合,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并不仅仅是股东,还有债权人、经营者、工人等,真正拥有企业的是企业的各相关利益者,股东只是拥有实物资本,但不可能拥有人力资本和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专用性投资,所以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应再像传统的股东财富最大化那样,单纯考虑股东的利益,而应兼顾到各个相关主体的利益。虽然企业价值最大化考虑到了这一因素,但笔者认为,它仍然存在一个缺陷,即没有考虑为创造一定价值所投入的资本的多少问题。企业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初始投入的资本,另一部分是资本的增值部分,如果企业试图迅速增加其价值,只需简单地加大资本的投入量即可实现这一目标,而无需在提高资本的经营效率上下功夫。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存在着与产值最大化相类似的缺陷。与之相比,EVA不仅可以较好地协调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且非常注重成本效益原则,更符合现代意义下企业发展的需要。现代经济环境中的企业应以EVA的增长为目标,即以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为目标。会计论文网 www.kuaijilunwen.com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得出EVA实际上是公司员工自身权益的结论,如果把这一概念引入会计系统中,将会对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及会计报表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首先,EVA既然是公司员工的投资收益,就必须对员工的初始投资(即人力资本)进行确认和计量,而且EVA的计算考虑到了公司的利得与利失,因此,会计确认的原则必须修正,确认的范围必须扩大,计量的属性也必须多样化。其次,由于EVA代表公司的部分权益,因此,必须在会计报表中予以反映,其中资产负债表的右方必须增加相关项目,如公司员工人力资本的初始投资额、公司主体权益,还须增加关于应付股利的项目,代表公司自创立之日起累积的应付而未付的股利。而在损益表中,计算净利润的方法与步骤将有所改变,股权成本将与债权利息一样计人财务费用中。此外,分配表也必须作相应调整。
  总之,鉴于EVA在会计中运用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目前还不适于引入会计系统中,而只能通过调整会计信息得出EVA,以供财务决策使用。在实务中,企业可以设计一张权益表,把企业的权益划分为股东权益、债权人权益和公司主体权益三部分,反映它们的初始投资额与累积收益状况,这样便可随时反映企业的财务资本保全情况。

  [参考文献]

  [1]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茨纳.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 Al.埃巴.经济增加值如何为股东创造财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4]加布里埃尔.哈瓦维尼,克劳德.维埃里.经理人员财务管理创造价值的过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刘伟.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产权制度解释[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7]谷祺.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J].会计研究,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