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农垦企业推行责任会计的作法、问题和对策

几年来,我省农垦企业结合实行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积极推行责任会计,使多数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使责任会计这一机制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促进农垦企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现就农垦企业推行责任会计的作法、问题和对策分述如下,供商榷。


  一、作法


  几年来,全省各农牧场按照各自的产业优势,行业特点和管理模式,在推行责任会计方面逐步摸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作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确定责任实体实行原则性、实践性相结合。


  1.原则性主要是指:


  (1)能促进企业内部层层关心总体效益,层层承担经济责任。


  (2)有利于改革企业的经营机制,给予责任单位一定的管理自主权。


  (3)有利于将市场经济的概念引进企业,有正确的责任行为、准则、规范。


  2.实践性主要是指:


  (1)被确定的责任实体,必须能够相对独立的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拥有一定的管理控制权。


  (2)确定的责任实体,必须能够创造规定要求的经济效益和业绩,做到能核算、能考核能操作。


  根据上述要求,各农牧场在推行责任会计过程中,实行了逐级承包、层次核算。逐级承包是指:总场把直属工厂或分场确定为责任实体,直属工厂或分场再把所属的车间、或工副业单位定为责任实体,层层承担经济责任。层次核算是指:农牧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以后,没有搞逐级(总场、分场、生产队、家庭农场)责任核算,而是把责任核算有重点的落实在确有核算任务的场属工厂和分场属工副业。这样不仅不影响总场和分场财务汇总,且有利于总场、分场两级财务部门制定政策,调查研究,加强对责任实体的管理,控制和监督。


  (二)合理划分经营权,实行集权、分权相结合。


  权力是履行责任的条件和保证。在逐级承包,层次核算中,应体现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分权制。各场根据企业法的规定和农场实际,对场级和责任实体的经营权限,大体做了如下划分:


  1.场级(含分场)的经营权。凡是涉及企业总体和宏观调控的权力,仍应集中,如制定企业总体规划和责任目标的计划;制定工资调整和资金分配方案;决定企业行政机构的设置;提请任免副厂级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以及审定计划价格、核定资金、费用定额,控制产品质量,审核财务决算等。


  2.责任实体的权力。凡是不触及企业总体和有利于微观搞活的权力,可以下放到责任实体,如:责任实体在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前提下,可承揽对外加工任务和开发社会需要的小商品;确定在总额内的职工岗位工资等级和奖金分配形式;确定内部专业人员的设置和生产组织形式;对职工给予记大功以下的奖励和开除厂籍以下的处分(实施中向场备案);调度使用企业核拨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确定对外加工小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按照农场财会制度办理具体的财务结算业务等。


  几年来,各场通过实行分级分权管理,对落实承包经营,推行责任核算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三)在核算经营成果上,实行两种目标相结合。


  两种目标系指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内部单位的责任目标,实现结合的特点是:

  1.首先企业会计(财务会计、责任会计)要搞好协调,互相配合,通过预测、分析、选择、决策、制定出企业的总体目标。


  2.企业的总体目标经场(厂)务会研究确定后,按责任归属和管理层次分解下达,形成责任单位的责任目标。


  3.责任会计对已下达的责任目标进行核算跟踪,实施过程控制,包括定额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资金费用控制。


  4.定期对责任单位的工作实际与预定的目标相比较,并通过约束、调节、激励等手段,促使责任单位达到目标,进而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四)在核算总体上,实行两种管理相结合。


  两种管理系指企业的目标管理和基础管理,两种管理同步加强。


  1.目标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综合性管理,它以预定最优的最佳效果为目标,促使企业的各项管理都围绕的目标值的实现而统筹运动。


  2.基础管理。只有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才能使目标管理有准确的数据来源。为了实行目标管理,确保企业(各级)目标值的实现,应重视发挥企业会计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调节的功能。同时还要跟上基础工作,包括加强计量、整顿原始记录、完善定额管理,修定计划价格、及健全与此相配套的制度、措施等。同时为了实施责任会计核算,企业财会部门应及时制定出分级核算方案,对各级核算的方法、内容、程序、凭证和结转手续,都做出具体规定,严格制定统计、计量、检测、验收、考核等制度,并把企业计划指标、目标成本指标、定额管理指标、经济责任制指标归纳成统一指标体系,综合下达,同时制定出奖惩考核办法,做到奖惩严明。


  (五)在核算体制上,实行两种会计相结合。


  两种会计,是指企业的财务会计和责任会计。实现结合的特点是: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和责任会计核算,是在企业同一厂长或总会计师领导下进行;是在企业同一财会部门进行或在同一财会部门监督指导下进行;是在逐步加强和完善厂部(部门)车间、班组同一核算系统中进行;使用的是同一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使用的是同一结账时间、同一结转方向和同一结转程序。


  (六)在核算技能上,实行多种方法相结合。


  多种方法,通常包括量本利分析、厂内银行、目标成本、标准成本、质量成本等,其中,与责任会计结合最多的是目标成本和厂内银行。


  1.责任会计与目标成本的结合。为了加强对责任成本的控制,企业要首先制定出车间目标成本和产品目标成本。基本程序和作法是:


  (1)首先要严格制定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耗用各种材料,各种工时的计划单价(基础计划价格)。


  (2)按工序和部件计算出产品生产中各种材料,各种工时的标准耗用量。


  (3)按工时、材料的耗用量乘以计划价格,组成产品的工序单价和部件单价。


  (4)各工序或部件定额单价相加之和,组成产品的计划单价(注:各工序定额单价相加之和等于产品)计划单价:各部件定额单价和总装工时费相加之和也等于产品的计划单价,也是产品的车间成本。


  (5)产品的车间成本加上责任核算与财务核算的价格差异,即是产品的工厂成本(目标成本)。制定产品的目标成本,是为了定期检查生产部门的绩效,实际成本比目标成本增加即为超支,比目标成本降低即为盈利(或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