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
今天,“中国金融会计学会2009学术年会暨重点研究课题颁奖大会”召开,我谨代表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向各位代表致以亲切的问候,对你们在金融会计领域中付出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总结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开展学术研究的基本情况,适应金融改革发展和增强会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能力的需要,开展应对金融危机与会计风险防范的学术交流,部署今后金融会计学会学术研究等工作。
下面,我简要总结本届理事会上任以来的工作情况,并对学会开展学术研究谈几点看法。
一、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取得较丰硕的成果
发展和繁荣金融会计理论,推广理论成果,推动金融会计实践是金融会计学会的任务和使命。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金融改革与开放取得了辉煌成绩,金融会计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参与全球化的程度和方式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金融体系、金融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些既为金融会计拓展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又对金融会计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第四届理事会自2006年6月成立以来,按照“充分发挥专业学术团体的优势,承担繁荣发展金融会计理论的历史重任,努力打造有利于学术交流合作、促进研究成果转化的广阔平台,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阵地”的工作要求,始终结合金融会计发展的新形势,把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拓展金融会计研究领域、指导金融会计实践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学术成果转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以新会计准则为主题,深入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
本届理事会任期伊始,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并开始实施。为全面总结新会计准则在金融业的实施情况,交流实施经验,学会以企业会计准则在金融业的实施为重点,开展2007-2008年度课题研究工作,确定了13个研究课题,组织部分科研能力较强的会员单位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了专门研究。此外,研究课题还涉及创新产品和管理体系、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完善资本市场会计等近年来金融会计领域的热点问题。各承办单位结合实践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整体水平较高、成果较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促进新会计准则在金融业的实施发挥了有效推动作用。经专家委员会评审,评选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和三等奖各5篇。在此,向获奖单位表示祝贺。
(二)以改革开放30年为契机,组织了金融会计发展历程研究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金融会计学会抓住这一契机,对金融会计领域30年来所取得的经验和成绩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重点组织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有关会员单位对30年来本行业会计的发展、演进历程进行了整理、总结,客观反映了金融会计的发展历程,为广大会计人员了解、分析、研究金融会计的发展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其中《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展望》和《改革开放30年我国保险会计改革的回顾、启示与展望》在中国会计学会举办的“中国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纪念征文活动”中,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此外,学会还组织了金融会计改革开放30年纪念征文活动,得到了包括政策性银行,工、农、中、建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等的积极参与,共收到各类征文近百篇。总体来看,征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分析客观,总结全面。经认真筛选,学会评定出优秀论文共10篇,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上述纪念征文活动全面、生动地展现了我国金融会计事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为更好地开展金融会计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
(三)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一是在会员间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2006年,学会与财政部联合举办了《金融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研讨会,就银行业和证券业按照新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为制定与新准则配套的金融企业会计科目与报表体系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与建议。2006年11月,学会召开了金融会计工作交流会,探讨金融机构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内部保障、监管配套和外部环境构建等问题,对新企业会计准则顺利进入金融企业操作层面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二是加强了与其他专业学会的横向联系与交流。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与中国会计学会保持着长期的学术交流,借助这一平台,中国金融会计学会广泛吸收了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宣传、展示了金融会计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中国金融会计学会推荐的论文在历年中国会计学会年度优秀论文评比中,均获得了奖项,取得了良好效应。2008年4月,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与中国会计学会金融会计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学术交流会,在充分发挥会计、金融、资产评估等领域的专业优势,加强工作配合与联系等方面形成了共识,有力提升了金融会计领域的总体研究水平。
三是稳步推进国际间、地区间的学术交流。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一直致力于开展广泛、深入的对外学术交流,不断拓宽对外学术交流渠道。继2004年3月组织学术代表团赴美参加美国独立银行家协会年会暨技术展览会之后, 2007年7月,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组织了由金融监管机构和部分商业银行会计专家组成的赴台考察团,与台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文教基金会、台北金融研究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了“两岸金融会计业务交流座谈会”,交流了海峡两岸会计准则建设、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和银行会计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实践经验,访问了台湾部分知名金融机构,对加强海峡两岸金融会计领域交往奠定了良好开端。
二、对今后学会工作的希望和要求
本届理事会在前两年的任期内较好地完成了学术研究任务,取得了突出成绩,今后的任期内,仍要以学术研究工作为抓手,探索新的学术交流方法,不断将理论研究工作推向深入,并建立完善学术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提高对会员的服务水平。
(一)把组织学术研究作为学会的首位工作任务
学术研究是学术工作的中心和灵魂,通过学术研究,理论得以升华,知识得以储备,实践经验得以总结提高。因此,一定要把学术研究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学术研究要具有原创性和前瞻性,我国经济、金融对外交往不断加强和丰富,必须了解和学习国外金融发展状况和会计理论发展,但要注意与现实国情相结合,与我国金融发展水平相结合,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经验和做法。我国经济、金融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轨迹,必须研究适合自己情况的金融会计理论和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点,结合我国金融会计发展的实际水平,加强对前沿问题的研究,有针对性地组织理论攻关,不断缩小与国际金融会计研究的差距,破解实践中的难题。
开展学术研究要有广阔的视野。首先,要有广泛的社会视角。金融会计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反映和分析,它体现了我国经济金融的文化特点,反映着经济金融环境、会计战略和目标、金融监管制度、金融会计主体的行为模式等多方面的深层次因素,开展金融会计研究一定要结合更广阔、更深邃的经济社会背景,不但要将金融会计领域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而且要把金融会计理论研究与社会、经济相互影响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我国的银行许多已经上市,会计准则的实施对银行业绩有很大影响,我们应交流分析这方面的经验,提高银行的核算、管理水平。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面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金融会计研究必须顺应经济金融发展规律,紧跟金融改革步伐,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否则难以形成自主的金融会计文化,难以发展原创的金融会计理论,难以创新出独具特色的金融会计实践活动。其次,要有广阔的国际视角。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日益加深、方式日益丰富,金融领域对外交往更是其中的亮点。这要求金融会计人员应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及时跟踪国际金融会计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特别是跟踪国际金融危机下国际会计准则的调整情况,我们应结合这次金融危机中反映出的会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公允价值计价问题、衍生品定价和财务核算等问题。既要加强对国外先进理念和理论的消化吸收,又要积极参与会计规则的制定,争取有更多的发言权。
开展学术研究要有战略规划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金融会计事业取得重要进步,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支付结算、金融创新等领域快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涌现,为我们繁荣金融会计理论、推广研究成果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肥沃的土壤,同时也要求我们紧紧围绕金融业的改革,制订金融会计研究的战略规划,把金融会计研究与宏观经济形势、财政金融政策联系起来,结合会计标准的发展,进行持续不断的跟踪研究,才能牢牢把握住金融会计发展的脉搏,满足金融会计领域不断提高的需求。
开展学术研究要发挥好学会的研究合力。一是要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学术优势。金融会计学会专家委员会由来自财政部、监管机构、金融企业、高等院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既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金融会计领域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本届专家委员会在制定学术研究规划、遴选2007-2008年度课题及课题评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后,专家委员会要在确定学术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规划、储备理论知识、创新研究方法、培养高端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在学会内部形成科学、民主的良好氛围,使学会真正成为专家云集、成果荟萃、观点碰撞、思想交锋的高地。二是要充分利用会员单位的学术资源。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企业吸纳、培养了大批金融会计专业的高、精、尖人才,拥有雄厚的科研能力,承担着吸收、消化国际金融会计领域最新成果,繁荣、发展我国金融会计理论,并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金融会计实务发展等重要任务,是金融会计学术研究的主力军。金融会计学会要切实发挥会员单位间沟通、联系的平台作用,整合不同会员单位的学术资源,使学术研究工作迈上新台阶。三是要依托地方金融会计学会的区域优势。在当地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地方金融会计学会通过组织学术研讨、学术交流、创办期刊、实地调研等形式,在促进区域金融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促进区域经验交流、培训基层从业人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会计学会要建立与地方学会的定期沟通机制,加强对地方学会的业务指导,促进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与地方学会共同提高。
开展学术研究要完善学会的工作机制。要不断增强工作规划的长期性、持续性,做到每届理事会有目标、有规划,每年工作有计划、有重点,真正取得一些研究成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总结一些好的工作经验。金融会计学会是专业学术性团体,一切工作以科学研究为中心展开,要形成科学、高效的工作程序。2007-2008年度课题研究工作的课题确定、组织、管理、结项、评审等环节,程序完备、紧凑、简洁,运转科学,保障有力。学会秘书处要认真总结经验,加以改进提高,将这一经验做法机制化、制度化,继续运用到以后的科研管理工作中去。
(二)继续做好学会的日常组织工作
今后,金融会计学术工作仍应以课题研究工作为重点,针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入开展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市场透明度和问责制、促进金融体系稳定等方面的会计研究,促进学术成果转化运用,巩固提高国际、地区间学术交流。
一是组织好2009-2010年度的课题研究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是2009年金融会计学会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分别修订了相关准则,学者和专家也对会计准则在金融危机中发挥的影响和途径进行探讨研究。我们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界的应对策略,认真观察和研究会计产生的经济后果,重新审视现行国际准则以及实施国际会计准则的市场环境、我国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战略和步骤等,加强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金融会计领域的应对措施。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实施了两年,但对相关准则的研究还处于理解、消化阶段,深入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较少,更缺乏将其置于国内、国际金融、经济、社会大环境下的研究成果。因此,金融会计学会还要开展我国金融业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深层次研究,重点开展金融企业对新准则的环境适应性研究,新准则对金融企业经营理念、风险管理影响的研究,对于新准则实施的金融监管、税收政策调整等外部环境的研究也需加强。此外,还应加强对我国金融会计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本次金融会计与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搞得很好,今后要进一步积累相应史料,做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客观总结、分析金融会计发展的历史经验,揭示金融会计活动的内在规律,形成系统、完备的历史资料,为广大金融会计工作者了解和研究金融会计历史提供素材,这将是金融会计领域中的瑰宝。
二是要推进学术成果的推广和转化。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推动会计实务水平的提高。因此,金融会计学会要继续加强学术成果的推广和转化,重点放在学术交流和金融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学会将从2009年起,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汇集本领域专家的最新学术观点和年度优秀研究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和交流。学术交流方面,要通过召开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会、报告会、研究成果交流会、专题座谈会、进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广泛交流和研讨,及时跟踪、了解国内外金融会计发展动态,促进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在会员单位间的共享和传播,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
三是加强金融会计人才的培养。金融会计人才的培养始终是学会工作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会计理论飞速发展,会计知识日益复杂,所需处理的会计事项空前丰富,而许多金融会计人员在理念、知识结构方面还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因此,要大力提高会计队伍专业水平,用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成果武装头脑,真正使理论成果成为从业人员更新会计理念、提高专业素质的有力武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009年,学会将分层次、有重点地组织会员单位的业务培训工作,逐步提升金融会计人员的业务素养,更好地为会员单位服务,为金融会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四是继续加强对外学术交流。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不断融入国际社会,金融会计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了解、消化、吸收国外先进会计理念、会计理论前沿、向国际社会介绍推广我国的金融会计实践和经验越来越重要。国际交流要与工作重点相结合,即要与我国金融会计领域的重大实践活动相结合,要与理论研究的热点、难点、重点领域相结合。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巩固原有的交流渠道,进一步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在建立互信的基础上,取得实际成效。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拓展新的交流渠道,延伸交流范围。为此,2009年对外交流工作的方针是立足港台,逐步拓展。继续保持和深化两岸金融会计交流活动,今年拟组织第二次大陆金融会计考察团赴台举办学术研讨会,进一步加强沟通,增进理解,为将来两岸金融会计实际业务往来做准备。同时,将积极创造条件将对外交流向其他国家和地区逐步延伸。
五是进一步提升《金融会计》杂志的质量。《金融会计》杂志自1993年创刊以来,在繁荣发展金融会计理论、指导金融会计实践、提升金融会计专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广大金融会计从业人员中具有广泛影响。同时,也应当看到,目前,金融、会计类期刊种类繁多,特色各异,形成了不同的专业优势,《金融会计》杂志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金融会计》应当大胆转换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专业素质,不断充实丰富杂志内容,提升杂志学术水平,使杂志办刊质量能够位居同类专业期刊前列,跻身核心期刊之列,从而更好地推广研究成果,指导实践活动。
同志们,我们身处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为金融会计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这难得的机遇,摒弃浮躁的学风和功利主义,扎扎实实深入到金融会计理论研究中去,投身到精彩纷呈的金融会计实践中去,以开阔的胸襟和视野,迎接困难和挑战,在金融会计发展史上书写光彩的一页。
最后,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