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论文 > 现代企业制度下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刍议

现代企业制度下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刍议

浙江省电力实业总公司 张临志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由传统的行政代理转变为经济性代理。这种新型经济性代理管理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企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监控、自我约束的机制。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对企业自我监控与自我约束机制,贯彻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实现经营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作为管理当局的参谋和助手,对各职能部门开展日常的监督。并且内部审计人员经常深入企业各层次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对情况的了解比较全面细致,因而能及时和不断地向管理当局提供大量准确可靠的有效信息,促进决策科学化。另外,它在完善企业管理,防止弊端,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其他职能部门不可替代的功能,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电力工业体制下,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是电力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一、公司制改革后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理念的重大变化



(一)、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赋予内部审计地位的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与电力企业之间形成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受托经营责任关系。国家作为投资主体的电力工业,通过建立资本纽带,在电力企业的母子公司内,通过层层确立投资与被投资关系,建立起了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公司、省公司多级法人财产制度。在国家电网公司章程中,已经明确作为出资者代表把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审计监督权赋予各级经营者的内部审计部门,同时也赋予其对本级法人财产权的维护与责任履行的监督责任,从而使内部审计作为较高层次监督的地位在公司内得以确立。



(二)、经营机制的变革引起内部审计范围的变化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内部审计要从以财务审计为主转移到以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为主;从单纯的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过程监督延伸;审计的范围要从单一的查帐扩展到对管理机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监督。审计还应当参与对企业经营管理中重大事项可行性评价和经济分析,内部审计已成为电力企业中高层次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两个转变”引起内部审计职能的变化



电力工业在实行公司化改制以后,电力企业要对界定的国家投入的资本及其权益负责,进一步引伸就是要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经营者运营资本效绩的成果及其真实性的监督,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内部审计职能更加丰富,包括审核评价企业财务活动和经营运作的稳健性、真实性、效益性,改进和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监督检查电力企业方针政策执行情况,监督审查电力企业资产经营状况和经营效绩,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建议,从而最终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内部审计作为现代电力行业的一种内部监督控制部门,是企业组织依据自我管理的需要设立的,它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主要偏重于“服务型”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等。这一特征使现代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有别于社会审计。而作为一种企业内部控制机构,其存在主要是从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防范风险、降低成本费用、减少损失浪费、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基于这种目的,电力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突出“内向性”,摆正内部审计位置。



内部审计是基于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企业内部多层次经营管理分权制的产物。内部审计对企业的依附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内部审计只能立足于企业内部管理,代表企业对内实行经济监督,强化服务职能,确保企业经营战略、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内部审计的内向性特点,决定了其无法代替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只有立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才能发挥有效作用,保持应有的职能地位。



内部审计必须具备独立性,但只是相对独立,而不是“超然独立”。它既没有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又没有政府审计的强制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能够自主地开展工作,其审计人员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经营活动之外,审计活动不受阻挠和干扰。同时,内部审计是立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对本企业负责,服务于本企业,在审计活动中需要企业内部有关人员、组织机构的相互配合,在业务部门的支持下开展审计工作,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而不是“超然独立”的。当它在企业内部行使监督、评价、签证职能时,应保持其恰当的定位,注重发挥内部审计在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服务、建议、管理、监督作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要在以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这一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监督和被监督、互相协助的合作关系,同时保持审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发挥内部审计建设性的作用,服务宏观管理。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对经营管理活动的独立审核、评价活动,它是一种管理控制,其作用是衡量和评价其他控制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在于能为组织实现其经营目标提供帮助。在实际工作中,除对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合规性进行审核、揭露经营管理中的违纪违规问题外,内部审计更加侧重于检查组织的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情况,为建立健全组织的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完善组织的经营管理服务。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职能,不应过多地把审计工作局限于查账对账,纠错防弊等基础的审计业务上,而应发挥优势,面向宏观管理,提出合理性建议和对策供企业的管理层参考。内部审计对于促进宏观管理水平提高具有诸多优势。一是审计工作接触到本单位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熟悉自己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情况,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有直观完整的认识;二是相对独立的地位,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以超脱态度看待、检查、处理企业内部的事情,它的看法、结论有一定程度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易被领导采纳;三是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以上优势决定了内部审计能够立足宏观,对经济管理中的共性及深层次问题通过建议或调查报告等形式及时反映给企业的决策层,促使新政策的出台或旧制度的完善,从而可以及时地堵塞漏洞,降低决策的风险,提高管理效率。



三、加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改革现行机制,实行内部审计人员委派制



我国目前的电力管理体系下,省一级电力公司作为公司法人实体,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子公司,是一个二级经济核算单位,而各地(市)的电力企业为省级电力公司的分公司,为三级经济核算单位,省级电力公司对其生产经营、财务、人事、工资等管理决策权具有一定的影响控制力。因此,可以由省级电力公司对各地(市)电力企业实行内部审计人员委派制,这样,既符合电力企业目前的管理体制,也不需增加整个公司系统内的人员及管理成本,并且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对派驻各企业的审计人员实行双向负责制。首先,电力企业的内审人员要对省级电力公司负责,全面执行并完成省级电力公司的工作计划、指令性任务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督促所在企业认真执行审计决定和审计处理意见;其次,派出的内审人员要对派驻企业负责,服务于派驻企业,以实现派驻企业的目标为工作重点,与派驻企业搞好协调工作,密切合作,严格执行审计规范标准,保质保量地完成审计任务,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



实行委派制,在保持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定期进行审计人员的轮换,以促进审计人员的学习和交流,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派出的内审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等费用开支,应按省级电力公司的标准,根据工作业绩、审计目标的完成程度等对其进行考核,由省级电力公司统一承担支付。这将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



(二)、抓好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首先,严格审计工作规范,努力减轻企业接受外部审计的负担。减轻企业外部审计的负担,是以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达到一定高度为基本前提的。提高内审工作质量,首先要提高内审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必须努力学习,勇于实践,规范工作,不断进步。同时,内部审计机构要积极主动地寻求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团体以及财税监察部门的工作指导,加强业务联系,争取内部审计成果可利用程度最大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性。其次,发挥内部审计优势,搞好内控制度、财务收支等基础审计。电力企业内控制度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是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搞好基础审计工作,可以防患于未然,促进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熟悉本企业情况,审计时间充分,完成基础审计工作较外部审计组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内部审计工作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做好基础审计工作,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新的审计项目。



(三)、学习新知识,改进工作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把整个社会带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为能赶上时代的步伐,企业也纷纷在内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以借助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在信息化的浪潮中,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也需抓住机遇,要学习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企业所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要掌握利用计算机审计的技术,通过信息系统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并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处理,以此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流程作出评价,提出合理性建议,从而能更好地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



(四)、转变观念,转移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电力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产权制度发生了变化,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从根本上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国家不再扮演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而仅作为投资者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而企业则成为一个独立的自主经营者。在这种体制下,传统的财务审计只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已不能适应经营者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重点在于审计和评价企业经营的效益性,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应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转变,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完善内控制度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同时,在审计方法上,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随着电力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方法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及时的评估。而效益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建设性上,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控制质量,及时发现问题使之能得到解决,是现代内部审计解决的问题。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广泛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帮助管理层及时调整策略,解决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降低电力企业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服务。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