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今后5年固定资产投资以效益审计为主,促进提高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主办的全国投资审计理论研讨会明确指出,投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最大的经济效益审计,应成为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突破口。目前,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中相当程度地存在着“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决算超结算”的“三超”现象,一些项目投资规模过大,造成资金浪费,设备闲置等等。这些情况在供电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供电企业是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企业,其资产具有使用部门多、空间范围大、结构分类复杂、更新换代快等特点,所有这些都对电力部门资产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是提高资产效益的有效途径,为了节约工程建设资金,减少建设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提高固定资产的投资利用率,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指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取得有效成果与消耗、占用的活劳动与物化劳动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固定资产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开展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与分析,有利于促使投资方加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项目的决策水平;有利于找出工程建设在管理方面不足,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控制项目投资造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审计部门应在项目投资决策、设计、招标及订立合同、工程施工与竣工结算等主要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资产投资效益管理,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事中控制与事后评价,全过程参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笔者现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就项目决策前的工程概算审计、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审计、以及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审计等环节,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项目决策前的工程概算审计
近年来城、农网建设项目是电力系统最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的概算应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部委、国家电网公司规定的定额、费用标准在项目开工前计算编制,它是确定项目投资规模大小、控制项目投资成本的重要依据。其主要内容是:
1、概算合规性审查。审核概算是否经有关部门批准,建设项目有无列入年度投资计划,概算编制是否与上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相符;审核项目法人负责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项目资本金制等“五制”有否落实;审核签订的经济合同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权利与义务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完整,签订中有无违约行为,等等。
2、概算效益合理性审查。审查项目设计是否按企业生产现状以及预测若干年当地用电负荷增长率的要求作了合理规划。不同设计人员在结构形式、地质条件、主要材料用量上的差别较大,有的偏重于设计的质量与美观,而不注重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如10KV线路可以采用电缆地埋形式,也可以实行架空线路形式,但二者在工程造价上存在着7倍左右的差额。又如同样采用架空线路的形式,同样的线经,其线路转角与终端可采用立杆,也可采用立钢铁塔,而两者也存在20%以上的造价差。笔者就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通过上述对比,提出了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应以经济效益为重心进行工程设计,以确定较为合理的设计方案。设计人员认真听取了审计部门的意见,精心组织,合理布局,在项目立项初期就掌握了主动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的经济效益。
3、调整概算合法性审查。立项已审批的概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地方规划的变动、政策处理的变化、材料设备的调整等原因,需要对原批准的概算进行必要的调整。审计时应重点把握调整的理由是否充足,调整的范围、幅度是否适当;若遇到重大设计变更,总造价突破原投资总概算时,必须报原批准部门核准,如果没有相关变更手续的,审计部门一律不得出具开工前的审计意见书,这就在源头上把牢了概算调整的合法性。
加强概算的合规、合理、合法性审计,对于用好管好建设资金,建设适合当地经济建设的电网框架,加快工程建设进度,防止损失浪费,提高投资效益能起到直接作用。
二、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审计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审计,其主要内容有:
1、材料造价管理审计。在电网建设中,材料费占了建筑工程预算的75%左右。目前,项目建设的主要材料虽然是通过招标采购的,但由于电力建设周期长,供货渠道与材料品种繁多,特别是近期电网建设所需主材料架空线价格变动比较频繁,因此,把握好工程造价中主材价格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关键。我们曾通过对某建设项目的立项分析,提出“以先进先出法适当考虑各批次进价数量的比例”来合理定价。此建议被建设方所采纳,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2、隐蔽工程管理审计。隐蔽工程就是竣工后看不见的工程,施工单位往往会以“跑、冒、点、漏”的方式尽量增加造价,即使有人对基础部分所埋的混泥土、接地材料的数量有所怀疑,也不可能全面开挖以求验证,从而增加了审计难度。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用了抽查的方式,由审计人员指定地点开挖测算,如遇与施工单位所报的工程量不符,则以百分比的形式扣减基础造价,起到了惩一儆百的作用。
另外,我们要求隐蔽工程开工前及完工后必须有3人以上签证并附有说明图纸,审计人员通过突击抽调隐蔽工程所购材料发票与该工程的材料数量进行核查,以达到核减造价的目的。
3、资金到位及使用管理情况的审计。该项审计重点是检查建设资金的来源是否合法,是否按投资计划及时到位,资金的拔付是否与工程进度挂钩,有无虚报投资完成额,有无严格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等。
通过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审计,可审核不合理和不合规的费用,以达到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三、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审计
该项审计的主要内容是:
1、竣工决算真实性审核。重点审查建设成本是否真实,在建工程与已完工工程划分是否准确,应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真实、完整,是否符合交付条件。
2、工程结算正确性的审查。重点将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结算书与施工承包合同、施工图纸、设计变更、线路杆塔明细表相比,逐项逐笔进行工程量的核对,特别是对人力、汽车的运距、旧材料的拆除利用等费用应进行重点审核。为了更准确地掌握第一手材料,我们往往亲临施工现场,实地进行勘测验收,采用抽查丈量方式核对工程量,确保工程量与图纸的一致。
3、建设资金使用合理性的审查。重点审查建设资金是否按用途使用,有无挤占挪用、截留建设资金;建设资金在使用上手续是否健全,建设期贷款利息分配是否按规定分摊;工程投资结余款是否转入了专用账户,等等。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的新内容,只有通过认真的审计,才能客观评价项目投资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