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道德守则》规范的是注册会计师和非执业会员的职业行为,但其守则大多数条款的宾语却是客户(主要指企业),这也从另一角度对企业的会计道德行为和诚信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企业应当充分认识《职业道德守则》发布实施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道德行为,实现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新跨越。
《职业道德守则》发布实施,突破了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职前和在职道德教育的弱点和瓶颈,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会计人员的道德理论水平。
大中专毕业生是目前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主要来源。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职前道德教育和在职道德教育,分别体现在学生的在校教育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这两个环节。长期以来,会计道德教育的弱点和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应试模式单调。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在职教育,过分强调专业技术教育而忽视应有的素质和道德教育,重专业技术考试,轻素质和道德考查;二是教学素材缺乏,尤其缺乏企业内部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道德守则。
《职业道德守则》的发布实施,不仅为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职前道德教育和在职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突破了会计道德教育的弱点和瓶颈,而且还会带动企业内部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步伐,包括财务会计职业道德和管理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步伐。通过学习和建设,必将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道德理论水平。
《职业道德守则》发布实施,丰富了企业解决和处理道德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和资本市场效率。
资本市场效率,实质为资金的配置效率,就是看有限的资金是否能以最低的成本流向高质量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中,融资者居于信息优势地位,投资者居于信息劣势地位。要解决会计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就需要有相应的机制做保障:一是信誉机制,另一是法律机制。而会计职业更多的是强调自律,包括行业自律和自然人自律。自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常常会遇到两大阻碍:一是诱惑,二是压力。要维系企业形象和会计职业形象,会计职业人员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职业道德守则》就如何识别对职业道德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形,如何评价各种情形对职业道德的影响和危害程度,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解决这些不利影响等等,给予了具体的方法指导。这不仅丰富了企业会计人员解决和处理道德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且还完善了会计市场的信誉或机制,对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本市场效率大有裨益。
《职业道德守则》发布实施,促使企业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基础,促进企业营造更为良好的内控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要求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并明确企业可以依法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职业道德守则》涵盖了注册会计师业务承接、收费报价、专业服务工作的开展等所有环节可能遇到的与保持职业道德相关的情形,分别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不仅涉及企业的内控环境,而且还涉及企业的基础管理。因此,《职业道德守则》的发布实施,通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影响和内部控制的审计,必然会促进企业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的基础管理,有利于企业营造更为良好的内控环境。
《职业道德守则》发布实施,促使企业进一步巩固道德基础,推动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事实反复证明:诚信经营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追求目标,做实、做大、做强是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没有人或单位愿意与不诚信的人或单位打交道。
《职业道德守则》的发布实施,企业通过学习和对标执行,通过日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和管理咨询机构的咨询,必将进一步巩固企业的道德基础,推动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职业道德守则》发布实施,进一步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境外披露的转换成本,有利于企业实现“走出去”、国际化乃至全球化的战略。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差异限制:一是初次确认标准的差异,即企业会计准则的设计差异;二是再次确认标准的差异,即注册会计师执业标准的设计差异;三是会计师事务所的资质差异。
三种差异的存在,不仅会增加企业会计信息的转换成本和审计成本(双重审计),而且还会延误企业的决策时机。
《职业道德守则》的发布实施,至少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两方面的收益:一是减少会计信息的转换工作量,既节省了成本,又赢得了时间;二是企业“走出去”可以与国内事务所“走出去”相得益彰,无论在战略定位、战略布局,还是在业务审计、管理咨询等方面,都可以进行相互借鉴、深度合作。
《职业道德守则》的效率和效果究竟如何,重在实践、重在自律、重在行动。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中学习。作为企业,应与主审会计师事务所和管理咨询机构一道,组织企业会计人员和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有针对性地丰富和完善企业相应的机制和管理办法,促使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上新台阶,为实现企业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