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产生背景出发,分析得出其首要作用是充当反会计管制的“借口”,其次才是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应用。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缺乏权威性,致使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产生一定的偏离。而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可以使两者保持内在的一致。
[关键字]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会计准则 经济后果 相关性
一、引言
自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公告发布之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的研究,成为财务会计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概念框架,FASB在第二号概念结构的前言中给出界定:概念结构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用来指导首尾一贯的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可见,FASB构建CF的出发点是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目的在于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或应用。理论指导实践,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相关性,那么,两者的相关程度决定了概念框架的理论地位与会计准则的质量。本文将从美国概念框架的产生背景来分析其CF的作用及与会计准则的相关程度,再从我国的特殊环境来看两者的相关性,以期对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和会计准则的制定有所启示。
二、美国CF与会计准则的偏离——基于CF的首要作用
(一)美国CF的产生背景。
美国会计职业界长期面临着政府管制的压力。1907年的信贷危机,成立了联邦贸易委员会;1923-1933年的经济危机,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成立为例,SEC具有法律授权(《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有权管理上市公司所必须提交的各项财务报表资料,这对于会计职业界而言是一个面临着“失业”或失去“垄断租金”的威胁。为说服SEC不要过多干涉会计职业界的活动,最有效的“借口”仍然是理论,一种会计不应由政府管制的理论,或者说,政府过紧的约束与管制会损害美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在SEC将会计准则的制定权力转授给会计职业界之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38年起正式着手制定“公认会计原则”,同年第一个制定机构“会计程序委员会”成立,但它所发表的代表公认会计原则的会计准则文献〈会计研究公报〉并不是在研究基础上产生的,而不过是对不同会计惯例的比较和筛选。〈会计研究公报〉的制定缺乏理论,这一缺陷终于成为会计程序委员会被会计原则委员会取代的重要原因之一。会计原则委员会成立的同时,美国注册会计协会特别成立了会计研究部,以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为会计原则委员会制定会计准则,提供理论基础。会计研究部在其发表的第1、3号研究公报中,分别探讨了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原则,力图强调假设和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以“假设—原则”为核心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但是,由于会计假设的研究受形成多少条假设以及假设和原则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不严密等弊端的限制,加之会计研究部所提倡的公允价值、现行市价等一系列模式,都与现行会计原则相去甚远,以假设为起点的概念框架,非但未能为现行会计原则制定的有效性起到辩解的“借口”,反而可用来批评现行会计原则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1962年美国政府干预“投资贷项”会计准则制定事件发生后,会计准则制定受政府干预的频率越来越多,不少国会议员等政治家被游说参与到准则制定的讨论中。当时学术界也普遍认为,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或宏观效应。显然,如果认为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或宏观效应,会计准则制定的权威机构就不应该是民间的,政府权利机构具有更高的权威性。而只有会计准则是技术性的,由民间机构制定才是恰当的。此时,会计职业界深感会计理论研究的迫切性。只有通过一定的理论研究,宣传会计准则的技术性、理论性,才可以为民间继续保留会计准则的制定权提供有效的“借口”。70年代中后期,美国出现了会计准则研究的新一轮高潮。其中的一个主流观点是:强调会计准则民间化、职业化,以会计选择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实证会计学派也在这一背景下产生。著名的实证会计学者瓦兹和齐默尔曼合著的《实证会计理论》(1979年)一书中应用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供给与需求,将会计理论视为一项特殊商品,从供给与需求双方加以分析。按他们的分析,之所以有人需要会计理论,就在于它能充当辩解的“借口”,特别是在像美国这样一个所谓民主政治和管制社会里,任何行动都要有“正当”的理由或借口。因此,会计理论应当具有其“辩解”功能,可用于各种政府对会计的管制与会计职业界反管制活动中的借口。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研究制定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出现,有效填补了这一辩解借口的“空缺”。
(二)美国CF的作用。
FASB所制定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目标、信息质量、要素、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核心,形成一个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通过这一框架,可向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部门表明,会计准则有着其内在的科学性,制定会计准则需要有一套完整、严密的理论指导。既然会计准则的制定是科学化、理论化的,政府部门显然不胜任这项工作,只有会计专家们组成的专门队伍,才能较科学地制定会计准则。有了这种辩解的“借口”,直到今天,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权仍然由会计准则委员会这一民间机构保有。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认为,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最为重要的作用,是充当辩解“借口”的作用,其次才是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所认为的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
(三)美国CF与会计准则的相关性。
FASB顺应潮流,制定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指望它能用来充当反会计管制的“借口”并且直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包括评判现有准则是否合理,解决准则制定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有了CF,会计职业界的首要目的已经达到了。不过,他们的第二个目的却往往不是自己可以左右的。原因在于会计准则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规范,在现实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准则的应用具有“经济后果”,即不同的准则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到不同主体的利益。在概念结构公告发布之后,财务会计准则并不都按照概念结构的要求来制定。例如,养老金准则、递延所得税准则、现金流量表准则、补偿性认股权准则都是在概念结构公告正式发布之后制定的。尽管FASB期望以概念框架来指导这些准则的制定,但无一例外的是,在准则制定过程中,遇到来自多方的“游说”和干预,最后所成文的准则与概念结构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偏离。特别是补偿性认股权准则的制定,历时十余年,要求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认股权,遭到了企业的抵制,参议员、众议员、财政部长、商务部长纷纷向FASB施压,甚至连克林顿总统都为此写信干预。最后,在1996年公布的准则中,FASB不得不将强制性披露改为自愿披露,要求在表外揭示认股权信息。这些会计准则都保留了多种会计选择,有些还向实务和强势集团妥协,因此,它们与概念结构是不一致的。可以说,美国CF与会计准则呈现的是一种弱相关性,概念框架理论上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有绝对的指导作用,但会计准则由于其“经济后果”性必然会与概念框架发生一定的偏离。对待这个问题,准则制定者们统一的指导思想是:只要遵守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一定能形成一套内在一致、完整且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即便在当前社会各界普遍认同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他们也倾向于回避这一问题,更强调会计准则的技术性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在目标——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三、我国会计环境下CF与会计准则的相关性及其启示
目前,我国正在着手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基于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问题,我们的CF与会计准则可以达到内在的一致吗?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主体,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占有主导地位。这是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制定会计准则时必须考虑的中国国情。在我国,会计准则属于行政规章,为了使会计准则能较好地体现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的要求,兼顾国家宏观调控和搞好微观经济的需要,由财政部领导组织制定会计准则(包括建立CF),具体工作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为准则的制定提供咨询。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符合中国国情,并且可以解决CF与会计准则偏离的问题。美国的会计准则由民间机构制定,在制定过程中即使有了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制定者有可能抵制不了各方的游说,最终导致CF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弱相关性。而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不存在会计准则制定权利中的寻租行为,不必获得任何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我们的CF与会计准则可以达到内在的一致。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呈现的是一种强相关性,这对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建立与会计准则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不是影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相关性的内在原因。“经济后果”是会计所固有的特征,会计准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利益进行再分配,如果准则的制定权不具备权威性,会导致会计准则制定权利中的“寻租行为”。可见,会计准则制定权是否具有权威性是影响两者相关性的内在原因。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没有照搬国外的民间组织模式,在保证制定权的权威性的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制定过程,既提高了会计准则制定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做到监督实施。这种准则制定模式在我国必将长期实施下去。
主要参考文献:
葛家澍、刘峰.1999.会计大典——会计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刘玉廷.2004.贯彻科学民主决策要求 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会计研究,3
刘小年,吴联生.2004.会计规则的制定目标:信息中立还是经济后果.会计研究,6
杜莉.2004.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及其经济分析.会计研究,11
葛家澍.2004.建立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总体设想.会计研究,1
葛家澍.2003.回顾与评价——AICPA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的研究.会计研究,11
Abstrac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backgrounds in which American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ual framework (CF) appeared, then puts forward CF’s primary function is served as an excuse for accounting supervision. Because accounting had a natural quality, that is, “ economic consequence”, and American institute that construct accounting standards lack certain authority, which leads to deviation between CF and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onstruction pattern of our country can keep both of them an inherent consistent.
作者:王南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