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难点
(一)绩效评价指标和考核依据的选择
政府绩效审计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依赖于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和考核依据。刘家义审计长曾指出,绩效审计的内容包括资金使用情况、环境保护情况、政府效能情况和社会综合效应,其依据更多的是人们公共认知或约定的标准。在一个项目中,选取哪些方面的参数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哪些作为辅助指标,并且指标选取后参照什么依据进行评价,直接决定了绩效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也从而决定了绩效审计的质量。但由于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象多为公共投资项目,需要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其效益、效率和效果,公共投资项目又有垄断性、目标的多元性和目标弹性的特点,两者共同决定了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和依据选择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二)绩效的量化考核
绩效审计在选取了考核指标后,就需要将指标结果与参照依据对比,从而对绩效进行评价。既然要评价,一般而言就不能只有定性的说明,还一定需要定量的比较。在经济效益方面,我们多年的审计知识已经积累了充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在社会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方面,如何量化考核指标,就成为摆在一线审计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三)如何取证
即使在完成了上述两个难点后,审计人员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所有的依据必须取证,只有完整的取证才能使审计人员评价显得客观公正的,也才能从法律形式上明确各相关单位对效益审计所应负的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从而规避审计风险。但绩效审计的很多指标是需要在从被审计(延伸)单位获得的原始资料或者数据上经过再加工和计算的,存在一定的主观判断,特别是一些比较负面的评价,又需要得到被审计(延伸)单位的认可,由于不像违法违规问题那样清楚明确,在获取审计证据时就存在较大的难度。(责任编辑:上海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