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行政预算管理论文 > 预防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大面积蔓延新略

预防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大面积蔓延新略

我们仍要高度正视危机的严峻性,即防止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全面蔓延。固然本次金融危机也是由信用过度膨胀造成的,但却不能简朴地以为就是一次货泉信用危机,或者说是与过去金融危机类似的以银行货泉信用为主的金融危机。事实上,本次全球活动性膨胀主要是由庞大的金融工具立异所导致的信用过度膨胀,而不是由银行货泉信用过度膨胀所造成的。因此,本次危机的产生、开释及对实体经济影响的蔓延、各国的防范措施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危机的开释更趋于全球化和金融化。一方面,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全球性的。由于,固然人们以为次贷危机是美元资产信用危机的一种,但次级贷款并不能代表全部美国金融资产,更不是全部美元资产。美元及资产膨胀仅仅是世界性金融膨胀的一方面。欧元及欧元的资产膨胀速度同样惊人。事实上,欧元作为美元国际贮备货泉的一个竞争品种于1999年面世后,其膨胀速度和规模迅速超过了美元。目前IMF统计的货泉当局外汇贮备总额中,美元外汇贮备占比已经从1999年的71%下降到2007年底的63.9%,而欧元占比从1999年底的17.9%上升到2007年底的26.5%。欧元在国际间扩张的速度超过了美元。因此,这次信用过度膨胀是全球性的。另一方面,从目前来看,这次危机的能量开释更多是在金融领域中蔓延。因为全球的信用膨胀主要是因为过度金融立异导致的连续不断的金融虚拟化,金融投契流动导致大量资金在债市、股市、汇市、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之间轮回活动、自我膨胀并成为“有机整体”。而一旦这个“有机整体”泛起题目,如短期内活动性扩张休止,那么金融危机就不期而至。危机必定在金融领域蔓延、开释,首先摧毁的就是这个“有机整体”,而不是我们在以往金融危机中看到的首先是摧毁银行信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发现这次美国政府在所谓的救市中的一个“希奇现象”:让雷曼兄弟、美林公司等世界上最了不起的金融立异者“自行解决”,正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其次,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并不迅速。假如与以往的危机比拟,美国实体经济本身并没有过度发展。在1923~1929年,美国的产业经济只增长了18%。年均增长率2.79%,道琼斯指数却上涨了2倍。而2001~2007年,在实体经济增长率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年均增长率2%左右),在所谓的全球信用过度膨胀下的道琼斯指数仅仅上涨了40%,而1999-2000年的网络泡沫时道琼斯指数也上涨了40%。另一个原因是美国作为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对银行贷款依靠程度较低,企业本身的活动性比较好。甚至,不仅不会由于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导致资金题目影响再出产,而且作为上市公司还对本身的股价有维护职责,不久前微软公布投入400亿美元、惠普公布投入80亿美元回购本公司股票就可说明这一点。再次,更加重要的是,各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已经十分重要和巨大,对防止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的作用也举足轻重。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的重要“成果”就是,人们终于发现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机制也难以完美运行。以应对经济危机为主要目标的宏观经济理论的诞生,使得上世纪70年以来再也没有发生过象“大危机”那样的“大危机”。这次金融危机的处理过程值得的“看点”良多。其一,为什么不救投资银行?世界五大投资银行被“三下五除二”,十分可惜。但是,如上所述,这次金融危机是因为过度的金融立异导致的连续不断的金融虚拟化、金融投契流动、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