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审计的工具,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计算机应用系统实施的审计。本文以对某房地产企业财务收支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为例,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案例
(一)开发成本计算机辅助审计。
1.审计会计资料的完整性。
2.确定审计重点。
3.根据审计重点抽查有关的会计凭证。
(二)短期投资和收益项目计算机辅助审计。
1.审计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利用审计软件汇总企业年初或月初的“备用金”、“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会计科目余额、发生额,与企业的年报或月报相核对,以验证总体的完整性。
2.筛选整理,找出疑点,确定审计重点。
3.找出虚假挂账的往来款项。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不足
从上述的案例分析可看出,在审计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大大简化了审计人员计算、抄写等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增强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意识。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是会计、审计、信息系统、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的交叉学科,开展计算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而许多审计人员只是接受了一些计算机知识培训,往往仅局限于最基本的功能应用,对审计软件许多深层次的功能未能真正应用。二是开展计算机审计要求计算机信息系统留有审计接口,以便通过接口取得被审计系统的电子信息,进行有关的审计处理。但我国现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大部分没有设置审计接口,有些系统的数据库还加了密,使审计软件无法访问系统的资料,电子资料的获取成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瓶颈。三是对计算机辅助审计在部分领域实施情况期望值偏高,在某些审计环节不切合实际,过多地强调应用计算机审计手段,重设备配置,对审计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忽视了改革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四是信息化程度与被审计对象不对称,不具备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条件,影响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效果。
三、完善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对策措施
(一)更新审计观念。
(二)针对不同的审计数据环境,采用了不同方法来解决数据导入问题。
(三)各级审计机关要开发适合本地的审计软件。
(四)加强对计算机审计风险的防范。
1.加强网络系统的安全控制评价。第一,检查软件公司是否严格执行计算机系统及环境安全法规与管理制度。第二,检查网络硬件设备、网络应用软件是否可靠,用户管理设置是否合理,各种授权控制是否具有审计功能,网络传输数据是否加密。第三,审查网络系统是否设置外部访问区域,是否建立防火墙,是否实时监控,从而正确评估控制风险。
2.制定严谨的计算机审计程序标准。
3.加强会计软件的完善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