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说,每年审计署曝光的违规事件也不少,这次审计结果之所以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与其工程之重要性、违规数额之巨大不无关系。京沪高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建设历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而审计署的跟踪审计也没有放松。
跟踪审计并非“防火墙”
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防止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出现劳民伤财及违规情况,审计署对京沪高铁建设项目实施了跟踪审计。
根据审计结果,审计署在审计报告中对企业的违规行为如实地进行了披露。在欣慰之余,我们也不由得进一步期待:跟踪审计能否更进一步,使其不单成为“检查系统”而是变成“免疫系统”呢?然而事实却不那么乐观。“尽管跟踪审计基本上已做到了全程介入,但是由于审计本身固有的特点,使得审计结果的完成,仍然需要一个周期。仅仅从这个周期来看,跟踪审计的效果依然等同于传统的事后审计。也就是说,这个周期中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依然只能在审计周期后才能查明,而无法做到事前防范。”中广传播集团财务部董学刚说。
从目前国内外实践经验来看,跟踪审计起到的是引导、监督作用。通过跟踪审计,可以查明企业内控存在的缺陷以及需要改进的事项,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内控建设提供方向。但是跟踪审计无法越俎代庖,代替内控建设来防范企业的违规行为。所以,跟踪审计是助推剂,而不是防火墙。
企业应加强内控建设
在记者采访中,曾有某铁路局负责人表示,违规行为的发生,很多情况下也是无奈之举。
譬如,在预算审批程序冗长与工期紧张的矛盾情况下,他们只能挪用资金或者在未被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招标。即使这种情况存在,违规是事实,而且相信这也不是所有违规的唯一理由。
另外,违规企业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不规范、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有的企业没有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而有的企业虽然有相对健全的财务制度,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却没有人严格执行。
这些都导致违规企业内部控制形同虚设,使得虚假发票堂而皇之地入账、付款,建设资金不受约束地被挪用。
因此,要想避免违规现象的出现,最有力的措施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另外,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经营过程中合理的制度与规定,从而协调实际操作与现行规定之间的矛盾,避免相关制度与规定成为一纸空文。加强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使他们熟悉制度与规定,也是企业避免违规行为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