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也越发的密切起来。目前会计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使得现行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之中出现了许多的弊端,例如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规范的行为,财务信息失真等严重的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使事业单位的改革更加的深入,会计核算质量的提高就更加迫切。事业单位是行使一种国家的权利,具有政府的只能和进行公共管理事物的组织机构。这样一个特殊的组织机构决定了它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因而对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 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1 会计核算基础不够完善 随着管理理念的国际化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趋同,目前的会计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但是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仍旧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这样很容易产生的情况是在同一个会计年度的收入和支出不配比。实务操作中,事业单位按照收付实现制,则现金收支在发生的期间就全部被列为收入和费用,而其经济行为在实质上是否有发生则不做考虑。收入来看,一些收益已经发生了,但是由于款项未收到则不能反应,同理支出部分只有在有实质的现金流出时才会确认支出,这样不能及时反映实际已经发生的业务。由于款项收付的波动性较大,因此这样的核算基础容易引起不同会计年度间的收支规模的波动较大,使得会计报表的信息失真。
1.2 会计核算体系的模式定位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模式定位是采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加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模式。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是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原则、方法的基本规范,它是事业单位进行价值确认、计量和报告所要严格遵循的基本的标准和原则。会计准则的规定内容广泛,但是对于核算规定的不够具体,可操作性较低。会计制度是根据会计准则来制定,但是它又必须具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内容。这样一来,会计准则和制度就存在着许多脱节的部分,并且我国事业单位涉及的范围较广,其业务方式、规模、财政政策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制定相应的会计制度,又要统筹于会计准则就比较困难。现行的事业单位核算体系中通常忽略了具体准则的作用,没有统一相关的具体准则出台,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特殊的会计核算体系。
1.3 会计核算和事业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脱节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产物资,除了一部分是捐赠而得之外,其余的都是由财政拨款而得,性质上是作为一种国有资产。事业单位的财产物资是事业单位用于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目前的不少事业单位的认识不够到位,在管理上不当。特别在物资管理上草率行事,没有设账,没有出入库登记,没有明确的盘存制度,使得财务核算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完全的脱节。财务人员对于物资的核算只是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做账,而无法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状况进行很好的把握,也无法定期的进行盘点和清查,容易导致资产的流失和账实不符,会计核算和事业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脱节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和国家财产流失的重要因素。
1.4 会计核算的工作水平不高
1.4.1 基础制度不完善。目前来看大部分的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的制度,对于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财务处理的程序、财务收支的审批的程序没有明确的进行制度规范,有的话也只是停留在宣传上,没有切实的落实。
1.4.2 会计凭证制作不规范。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完整,或出现虚假凭证的现象。会计核算中忽视了对收支的审核和监控,对会计凭证的审核部仔细,凭证的内容填写不规范,其使用、制作、保管没有符合相关的规定。
1.4.3 会计基础工作不完善。出现的主要问题存在在固定资产的入库建账,档案管理,到期清理的各个环节,容易造成资产的流失。而对会计档案的管理不严,对于事业单位的档案的安全性埋下了隐患。
2 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制度
2.1.1 更变收付实现制为责权发生制,是事业单位的收支和实际情况更加匹配,来提高经济工作的真实可靠性,使得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更加可行。
2.1.2 制定和事业单位自身相适应的制度,并且严格的落实。制定可行的完善的会计责任的追究制度,归属会计人员的权责。
2.1.3 加强物资财产的管理,尤其是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防止物资的损毁和流失。首先改变资产的管理方式,在其折旧、配比等方面进行合理性的制定。其次,要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建账并设置固定资产卡片。最后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理的审批制度。
2.1.4 内部控制的制度要不断完善,来不断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严格规范内部牵制制度,确保重要经济事项的执行可以相互牵连,重大的经济决策要经过全体成员的表决通过。
2.2 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必须进行严谨的预算管理,财务部门预算编制一般采用综合预算编制的方式,还结合部门预算的各项资金,将预算内资金全部纳入综合财政预算之中。进一步推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改革,扩大部门的预算范围,按照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预算标准。预算单位的所有财政都要按照规定的标准纳入预算,预算已经批准就要严格执行。财务部门要严格监督各个部门的预算编制,下达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并进行追踪,不断强化预算的力度,为事业单位的核算中心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3 加强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事业单位部门之间,尤其是核算中心、财务预算部门和核算单位之间的信息应该要共享,各个核算单位的年初的编制要细化并且准确,预算确定批准之后不要随意改动,财务预算部门通知核算中心关于本年度的财务预算报表和拨款计划。核算中心据此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规定和目标的预算计划不予受理,并定期提供单位资金的收支情况报告给财务预算部门和核算单位。财务中心还需要了解核算单位的经济业务情况,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4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单位人员的培养 事业单位要积极开展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加强会计人员队伍的建设,后续教育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会计核算的水平。首先可以采用在线学习或网络视频的方式来更新原有的后续教育的模式,不断完善学习效果。其次要改变学习的内容,重点贯彻国家颁布的相关的法律和制度,结合实际发生的热点问题,不段完善会计人员的技能。最后,重视会计人员的道德建设,使之具有责任心并且道德自律,以此来提高会计信息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薛康蓉.探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叨.时代经贸,2007,(9).
[2]孙莹.高校财务服务规范浅谈叨.经济研究导刊,2007,(02).
[3]杨煜红,杨姗姗.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台州学院学报,2009(5).
[4]张水英.对会计集中核算的认识与思考[J].会计师,2008(8).
[5]郑勇.财务集中核算在实务中的利与弊[J].当代经济,2008(10).
[6]陆瑛.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利弊之我见[J].会计师,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