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房地产建筑财务管理 >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存在的原因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存在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财政部多次下文要求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自2006年起我市已经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并制定了相关的一系列制度,下达了大量文件,进行了多次的人员培训。相关单位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清查工件。资产清查的结果总的体现就是账实不符。而隐藏在账实不符后面的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

1 原因

1.1 单位拆迁、报废、调出的资产不按规定核销,造成资产长期挂账。如某单位进行了资产清查,结果发现盘亏房产三处,盘公盈房产一处。经核实相关管理人员才知道市里规划拆迁拆除了三处房产,问及为什么不及时通报财务部门,则说有市里的红头文件,已向领导汇报,何况是房屋建筑物,又搬不到谁家去,所以不存在贪污的问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还只停留在有没有贪污的层面上,同时也说明财务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沟通不够及时,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识。

1.2 上级调拨资产、其他单位赞助的资产未入账。上级调拨资产时一般应该将该资产的入账价值也同时转交,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手续不全,只下拨资产而无入账价值,形成有实物而不入账的情况,或者迟滞转交入账手续致使财务人员无法及时记账,出现资产盘盈的情况。

1.3 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购建时只反映资金支出,不入固定资产账。如一些单位建造的办公楼、生产用房,已经使用多年,但该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未及时进行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导致账物脱节、资产存量不清。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建造的固定资产未办理相关的规划建筑手续,或可能存在违纪改变资金用途建造等方面的问题,而导致不能入账。清查时才会发现盘盈房屋建筑物情况。

1.4 一些单位购置的电视机、电机等淘汰快、价值又不太大的东西财务部门有意不计入固定资产,使这些资产直接在账外,失去控制,为固定资产的流失大开方便之门。这说明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认识淡薄,存在素质低,不负责任的情况。

1.5 一些单位在领导升迁、调动之机,有些单位领导怕得罪人,不坚持原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贵重办公设备、通信工具,物随人走,最终使国有资产变成私人财产,使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失。

1.6 存在账外资产,一些单位不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打着合法的名义,利用特权变相乱收管理费、赞助费等,形成小金库,所购资产当然不能入账,存在违纪行为,容易造成资产流失,同是也成为一块腐败的滋生地。

1.7 对某些固定资产界定不清,认为是低值易耗品而未入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一般设备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价在800元以上,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固定资产或者单位价值未达到规定”的标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种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但是在实际审计中发现,对于建筑物中的围墙、道路以及图书类、信息网络等已达到规定标准,但没有被认同为固定资产,或认为是低值易耗品,从而没有对其进行正常管理。

1.8 领导决策超前与财务核算滞后,造成账实不符。由于个别单位领导缺乏对固定资产重要性的认识,往往从宏观决策考虑。将原来由甲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为了解决乙单位的急需,一声令下固定资产从甲单位到乙单位。而执行部门又不按规定与财务沟通,财务人员不知情,不能及时办理相关的调拨手续,造成核算滞后,有时由于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即使了解情况,也不及时做出反映,造成账务处理不及时,形成账实不符。同时也反映出领导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匮乏和管理意识的淡薄。

1.9 财务人员不专业。财会人员素质差,对国有资产概念不清,责任不明。对所购置的财产不清楚是否要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还有的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将固定资产作为一般办公用品,不通过固定资产账户核算;或者是录入不够准确,将剪草机录为绿篱机、油锯录为高枝锯等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则登记的型号、品牌与实际相去甚远;有些单位总账与明细账、账薄和报表不符;有的只设总账,没有明细账,资产与账本无法核对,出现账实不对应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

虽然现在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了建章立制,并统一应用固定资产信息管理软件系统,但是仍有一些单位只是在上报数据时象征性的录入使用一下,过后依然我行我素,致使许多遗留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账实不符的现象依然突出。面对这种情况,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不仅需要文件和制度,关键的问题还是落实和执行。否则,先进的管理系统乃至上级的文件规定,如果没人去执行,势必会流于形式。因此在社会大发展,经济大繁荣的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应该尽快改变传统的模式,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制度和机构,以充分发挥资产的作用和效率,同时杜绝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2 对策

2.1 提高认识,强化资产管理观念。长期以来固定资产管理都是财务管理中最容易忽视、较为薄弱的方面,主要原因是管理观念淡薄。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否重识,是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并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的重要因素。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单位主要领导的指挥、决策有着直接关系。事业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给予足够重视,教育全体员工树立固定资产管理人人有责的观念,在日常管理中要爱护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加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形成固定资产人人监督、人人有责的局面。事实上,在很多单位借一百元现金都需要层层审批,借一件上千元的固定资产却很随意。现金账上有一元对不上都要反复核对,而上万元的资产丢失、盘亏却毫不在意。这都是由于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责任意识而引发的怪现象。
2.2 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程序。为了合理有效的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效能,使其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虽然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行业不同,机构设置等情况也有所差异,但是完全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特别是从前期的购置、登记到使用人的领用、保管到固定资产的归还等一系列程序,必须要有专门的管理和严格的制度。

2.3 做好会计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强调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和财务人员协作,让会计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互动起来。在任何情况下人的因素总是第一位的,要想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件,必须加强会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沟通和协调,发现问题及时反应,紧密配合,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目前我市已经对财务人员进行了多次的固定资产培训工作,但是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配备不齐,一般身兼多职,工作任务繁重,岗位轮换频繁,不熟悉资产管理业务,难以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新要求,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使其能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另外,做好此顶工作不但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者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还得有良好的奉献精神,资产管理人员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业务的特殊性,有针对性的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2.4 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以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盘点一般采用定期盘点制度,一年一次,这样不但业务量大,而且很难核准、核对。应该采取一月一小对,半年一大对,年终全年对,并把本级单位国有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从而做到事前、事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5 以检查促管理。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管力度,随时核查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及账目处理情况。在财务审计时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把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也作为领导离任审计的一部分。目前我认为固定资产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账实不符问题。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下属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检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与相关单位进行了解和沟通,把解决国有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作为一个工作重点。只有彻底解决了账实不符问题才能夯实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单位应该积极向国资部门提供固定资产盘亏、盘盈明细表,并提供相关的证据和材料,积极与国资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账实不符问题,以确保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顺畅进行,为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打好基础。

2.6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逐步实现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使资产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我们正处在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国有资产管理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发展方向。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纷繁复杂的技术工作,靠过去手工记账的方式很难管好庞大的国有资产,只有借助互联网、局域网等信息平台,才有可能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目前虽然各行政事业单位都进行了资产录入工作,但是存在走过场,应付检查的情况,仅就固定资产的大致情况进行了录入,什么资产配置、使用年限、技术性能、放置地点、使用保管人等反映得不够具体完整。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应彻底做好资产信息的录入工作,以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和完整。实现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资源共享,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呈现高效率、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态势。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