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2025年高会考试辅导 > 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思考

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思考

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前提,健全规范的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健康运营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本文对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和论证,为当前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一、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中应抓住“三个结合”

(1)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构建要和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内部会计控制构建除了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还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例如有的企业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有的企业不存在这种现象,有的企业是垂直化的组织结构,有的企业是扁平化组织结构,不同的组织结构,权责利的分工不同,对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要求就不同。因此,在构建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时,除了依据统一的法律、法规以外,每个企业还应该根据各自的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特点、控制目标以及控制功能的充分发挥,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内部会计控制应与企业的治理结构相结合。公司治理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是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尤其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是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运行的微观基础。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规定,审计委员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审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所以,审计委员会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审计委员会的功能一直处于弱化状态,审计委员会成为大股东的工具。所以,逐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促进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意义重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要和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结合起来。

(3)内部会计控制应与物流相结合。内部会计控制不仅是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相关记录报告的控制,而且是对物流的控制,即对物品的购、销、存全过程的控制。内部会计制度与物流管理有机结合,针对企业资产流转设计会计控制制度,能有效地控制物流,提高对资产的管理水平及控制能力。

2.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中要坚持创新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的创新包括理念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其中,内部会计控制理念创新是会计控制制度创新的前提,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及技术创新是会计控制制度创新的核心。

第一,内部会计控制理念创新。应该从以下方面树立内部会计控制的新理念:①内部会计控制不是一堆堆的手册、文件和制度的简单组合,实际上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②内部会计控制不仅仅是管理人员、内部审计、董事会的责任,而是人人有责,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③软环境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居重要地位,软环境包括管理者的素质、品行、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管理者素质低下、品行不端,必然使内部会计控制失败,管理者不能凌驾于内部会计制度之上,制度面前人人平等。④风险管理是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在一个以风险投资和知识资本为主导的社会里,公司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因此,风险管理成为会计控制的核心。

第二,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创新。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创新,主要体现在VAR控制技术和RAROC业绩评价指标的引入。①引入VAR控制技术。VAR(Value at Risk,处于风险中的价值)是指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特定交易品种的最多可能损失程度。将VAR值与该公司当年利润、资本额相对比,可以了解该公司的风险状况。在一般意义上,有VAR=E(I)-I,其中,E(I)表示投资组合期末价值均值,I表示期末价值最低值。1994年,FASB制定SFAS 119号准则公告,鼓励计算、披露VAR值。1996年,国际清算银行(BIS)已将VAR指标作为内部控制的手段。 ②引入RAROC指标,科学评价公司业绩。由于当今社会,风险管理成为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为促使公司稳健经营,有必要引入考虑风险因素的业绩评价指标,限制经理的过度投机行为,即引入“经风险调整的资本利益”(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RAROC),RAROC=收益/VAR。这样,如果经理人从事较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即使名义收益很高,但由于VAR较高,RAROC也不会高。所以,以RAROC作为业绩评价的指标,一方面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又会促使公司稳健经营。

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应抓好的主要环节

(1)授权和批准控制。企业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未经授权和批准的人员不得接触有关业务。同时,授权和批准控制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对职责范围内的业务进行处理,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对自己的业务处理行为负责,加强工作责任心。

(2)职责分工控制。职责分工控制主要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又可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职务。应根据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的要求,做到经济业务的审批与执行分开;经济业务的执行与记录分开;经济业务的执行与检查监督分开;资产的保管与会计记录分开;资产的保管与审核账实分开。通过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3)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主要包括: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会计记录控制;建立完善的会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和清晰的会计工作交接办法。

(4)预算控制。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将年度的经营目标以及相应的资源配置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实现的内部控制过程,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企业既定的目标,编制年度经营、资本、财务等收支总体计划,并将各项总体计划指标在企业各个部门进行分解,细分为各级乃至每个员工的具体目标。在预算执行中,应允许经授权批准后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预算执行完毕后,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5)财产安全控制。对企业的现金、银行存款、存货、固定资产等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可采取的措施有:经济业务发生后必须立即记账,特别是现金、银行存款等业务应做到日清月结,防止现金被挪用;对于财产物资的管理必须实行永续盘存制,随时反映财产物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财产清点制度,保证财产物资账实一致;财产物资不论是盘盈还是盘亏,都要查明原因,并追究该物资管理者的管理责任,按规定的程序报主管人员批准后进行账面调整;对财产物资进行科学编号和存放,以便于收发、清查和保管。

(6)内部会计报告控制。为了增加内部控制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除了提供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会计定期报告外,还应利用各种管理会计方法,如预测决策、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提供有关企业资金分析、投资分析、经营分析、成本费用分析、各个管理层次以及各责任中心业绩评价和激励补偿分析等专项报告,使企业各管理层能利用会计信息,及时掌握企业的计划或预算的经营目标或经营指标的执行情况和实施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与控制,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文秀,胡淑娟.对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看法[J].财会月刊:综合版, 2008(4): 23 -24.

[2]朱荣恩,应唯,袁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余艳,张正国.试析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7(9):24-25.

[4]刘思阅.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理论探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0(1):31-32.

[5]高一斌,王宏. 对加快推进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5(2):3-10.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