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论文 > 内部审计文化的理论探讨和建设实践

内部审计文化的理论探讨和建设实践

国家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要“积极开展机关文化建设,培养优良的工作作风”,《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又提出:“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加强审计文化研究,弘扬审计精神,树立文明形象,增强审计事业的发展动力。”这表明,审计文化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试图从审计文化的概念、属性、层次、作用入手,对内部审计文化作一理论探讨,并结合石油开采企业的实际,阐述如何建设审计文化,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文化的概念及管理学属性

文化是一系列风俗、规范和准则的综合,起着规范、导向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企业内部存在的审计文化是“审计组织及其人员在履行法定职责、实施经济监督行为时所恪守的理念、所追求的价值、所遵循的规范、所体现的风骨、所展示的形象”,其构成层次和所发挥的作用与企业文化类似。企业内部审计文化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首先是该企业的文化建设开展得较好;其次是审计工作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企业文化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是企业管理实践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它强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手段,以人的精神为管理对象,标志着企业管理思想的一次新的革命。在现代企业管理学经历的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科学阶段、管理丛林阶段和企业文化管理阶段等四个阶段中,文化管理恰好处于第四阶段,其先进性毋庸置疑。由此可见,蕴含于审计组织中的审计文化不但可以熏陶审计人员、促进廉政建设,同时还是内在于审计组织内部管理的应有之物。审计文化绝对不是“花瓶”和“摆设”,相反,它与审计工作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审计文化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具体表现在,他们将“文化”限定于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政治范畴,只重视审计文化的反腐倡廉作用,却忽视了其管理学属性。例如近三年来,连续发生了河北沧州审计人员接受被审计单位宴请猝死、审计署某特派办女职员机场伤人、浙江东阳审计局韦某公款支付娱乐消费费用等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审计部门面临“公信”危机。面对这些现象,审计人开始考虑如何用文化的力量来塑造形象、防止腐败,这个出发点虽然没有什么不妥,但长期陷于这种浅层化的、以偏概全的思维定势中,就会不自觉地弱化审计文化管理的其他重要作用。因此,在了解和把握审计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必须要切实把握审计文化的管理学属性,将审计文化建设提升到相应的认识高度,并将其作为提高审计部门整体管理水平的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二、内部审计文化的“四个层次”及“六个作用”

内部审计文化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物质层次,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外部条件、工具、手段和设施,如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和设施、交通手段等;行为层次,是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和服务行为规范等,可以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树立审计形象;制度层次,是连接精神层次与物质层次、行为层次的中间环节,它以审计岗位责任制、规章、条例、纪律和各种考核标准等形式出现,使审计的精神通过审计制度不断地向审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渗透;精神层次,是审计文化的核心层,指审计组织和人员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长期意识形态影响,形成的审计精神、审计价值观、审计理念等,它在审计文化中居于支配地位,是审计文化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笔者认为,内部审计文化可以发挥凝聚、约束、激励、引导、推动、辐射六个作用,具体是:

第一,文化是“强力胶”——凝聚作用。文化可以把不同的审计人员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上下同心、和谐一致的团队。这种凝聚作用,可以使全体审计人员为了同一个目标和理想而努力拼搏、开拓进取,即便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也能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

第二,文化是“量身尺”——约束作用。文化是一种道德、精神层面的“软约束”,可以缓解规章、制度等“硬约束”带来的逆反心理。文化是建立在群体价值目标之上,需要审计人员共同遵守,谁也不能置身于外,这种约束作用更容易促使审计人员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不断矫正自身存在的偏差。

第三,文化是“兴奋剂”——激励作用。当物质激励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边际递减现象,而来自精神的激励,则持久而强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激励,可以激发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身到工作中。

第四,文化是“风向标”——引导作用。审计文化集中反映了审计人员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理念,可以用来指导审计人员做什么、如何做。这种无形的引导作用,就像审计队伍前方高高飘扬的旗帜,可以将每个个体的工作目标引导到审计事业既定的发展方向上来。

第五,文化是“助推器”——推动作用。审计文化可以带来审计人员价值观念的革新和变化,在日益追求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价值观念的更新,又会成为开展审计工作的动力和源泉。
第六,文化是“放射源”——辐射作用。审计文化不仅仅在审计部门内部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企业内部也能营造氛围,产生影响,形成感染力。这种辐射作用,会扩大审计的知名度,使审计工作获得方方面面的认同。

三、内部审计文化在石油开采企业的建设实践

以笔者所在的石油开采企业(以下简称“油田”)为例,油田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富有活力、催人奋进的企业文化。油田审计开始于1984年,二十多年来,审计处通过开展经营承包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内部控制独立评审等各类审计项目,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职能,丰富了油田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推动了油田企业文化的落实和完善。例如在开展内部控制独立评审时,可以推动油田内部控制子文化的形成;在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时,可以推动油田风险管理子文化的形成等等。目前,油田审计文化正处于探索建设阶段,笔者认为,大体要经历以下六个阶段:

(一)提出问题,统一思想

此阶段要使审计人员明确两点:第一,蕴含于审计工作中的理念、价值观和精神是客观存在的,当没有主动对其进行梳理时,它仅是野草一堆。只有对其进行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长期积累、提炼、倡导和强化时,才能步入油田企业文化体系的“大雅之堂”。第二,建设审计文化可以凝聚审计队伍、提高工作质量,这是短期目标,也是最容易实现的目标。但从长远来说,建设审计文化可以形成和谐的审计工作环境,丰富油田文化的内涵,并最终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总之,在该阶段,务必要使审计人员破除旧观念,拓出新思路,站在更高层面上了解和认同审计文化。

(二)组织力量,调查研究

该阶段应组织专门人员对现有的审计工作进行梳理,从而准确把握审计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为塑造审计文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分析的重点应放在审计部门的历史沿革、审计文化的具体表象和载体、审计人员的素质、油田企业文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同时还要对油田文化体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解剖,为审计文化的融入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例如,作为油田观念形态文化之一的“经营准则”是“诚信规范、科学高效”,审计处在开展审计项目时,可以客观公正地验证和评价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这个经营准则,一旦发现有违纪违规问题,可以及时提出改正意见。审计处通过对油田各级单位的100%审计覆盖,可以督促企业不断改正错误,回到规范经营的轨道上来,从而促进油田文化在基层的落实。同时,审计职业本身的个性特质如依法、独立、公正、进取、奉献等,与油田企业文化的本质也是和谐统一的,在审计项目开展过程中,这些“特质”会通过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言行举止,展示在油田广大干部职工面前,并最终影响审计人员之外的个体,甚至改变他们的言行举止,间接促进油田文化建设。

(三)设计规划,论证实验

该阶段的中心任务是根据审计工作现状和未来发展设想,制定文化建设方案和规划,并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实施。首先,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在不同类型、不同目标、不同规模与结构的企业组织内部进行的,各个企业的传统、习惯和文化都不尽相同,对内部审计文化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文化必然受该企业文化的影响,必须融入该企业的文化体系之中。所以,一定要正确处理“大文化”与“小文化”的关系,积极建设内部审计文化,实现与油田企业文化的良性互动。其次,此阶段要尽量争取到油田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油田在《2009-2011年油田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中已经指出,要“坚持共性文化的战略性、主导型和整合性,突出个性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以油田文化为共性要求,创新发展油田行业子系统文化和单位子文化。”因此,应在这一《规划》的指导下,尽快将审计文化建设纳入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中,将审计文化作为与勘探、科技、廉政等十多个子文化并列的文化。最后,对审计文化建设的进度、要求、目标等,要进行细化分解,做到既有宏观的总目标,也有微观的分阶段目标。

(四)严密组织,传播执行

该阶段是将审计文化设想和规划变为现实的过程,是六个步骤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也是最为复杂、多变、漫长的阶段。需要着重注意两点:一是要推行审计文化建设目标化管理,提高文化建设的执行力,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推动审计文化建设。二是要注重审计文化营销,实际上就是搞好审计文化宣传。在宣传范围上,要对审计处以外的群体和个人进行宣传,包括油田的各级领导、职工群众和上级审计部门;在宣传时间上,要有意识地与重大审计事件或重要审计项目相互配合、同步实施,包括国家审计的“审计风暴”、油田自行开展的一年一度的经营承包审计项目等,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五)注重实效,评估调整

该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对实施效果进行衡量、检查和评估,以正确判断形势,纠正目标偏差,消除负面影响。内部审计文化一定要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不要搞得太过玄虚。由于内部审计文化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其形成、演进受到环境的制约,一定的企业环境必然而且只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审计文化,所以在强调审计文化重要性的基础上,还要力戒“审计文化万能论”,防止出现矫枉过正、无限放大审计文化的偏差。审计部门要依据审计文化建设目标,建立相应的参照系,对审计文化建设投入与成本支出进行实事求是的考量,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六)确立模式,巩固发展

审计文化模式确立后,文化建设就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向纵深发展,并具备了自我矫正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此阶段,审计人员的心智模式被激活,审计人员的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被不断激发,审计人员将从文化中获益,审计工作被油田广大干部职工重视和认可,审计工作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总之,准确了解和把握审计文化,建设适应油田实际的内部审计文化,是油田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审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但只要遵循客观规律,主动进行研究,积极开展建设,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条具有能源企业特色的审计文化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第五版).

[2] 陈朝豹.审计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J].审计研究,2004(6).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