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论文 > 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改进问题研究

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改进问题研究

一、国内外文献回顾

(一)无形资产概念及分类

美国巴鲁·列弗教授认为:“无形资产、知识资本和智力资本这几个词是可以相互替换的。一般地,会计学的文献中使用无形资产的概念,经济学家使用知识资本的概念,管理学和法律学书中使用智力资本的概念。尽管在不同领域中对无形资产的称呼不尽相同,但是这些概念所指的本质涵义是相同的,都是对未来收益的非实物形态的要求权。”

1.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概念一般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进行定义。

会计学界主要是从狭义角度对无形资产进行研究。王维平、刘旭(2002)认为,狭义无形资产是指可以从企业或组织的财务、统计报表上直观地看到其价值总量和消耗量,有可确指性的、能够独立存在和运行并计价和核算的无形资产。狭义无形资产的定义一般包括固定资产观、权力观、超额收益观、无实体观。于玉林(2007)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一定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并预期会带来经营效益、能以货币计量的资产。殷勤凡(2001)指出:“所谓无形资产是指虽没有实物形态却能为企业创造出经济利益的资产。”但是,这些学者一般都只从无形资产的某一特性出发对其进行定义,缺乏全面性。

管理学、经济学主要是从广义角度对无形资产进行定义。汤湘希(1997)认为,无形资产应是不具有实物形态、却能为企业长期带来收益的法律或契约所赋予的特殊权利、超收益能力的资本化价值以及有关特殊经济资源的集合。Lynn(1998)认为智力资本是为了生产高价值资产而被具体化、捕捉到以及能发挥杠杆作用的智力原料。

2.无形资产的分类

国内外对于广义无形资产的分类研究较多,主要观点如下。

Stewart(1994)认为企业的智力资本主要是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构成的,即 “H-S-C”结构。

茅宁、王晨(2004)以价值网络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无形资产的“H-S-R-R”结构,并指出:整个无形资产的体系向个体和社会两个微观和宏观不同方向扩展,在个体层次上是人力资本,在组织层次上是组织资本,在组织间是关系资本,企业价值网络对社会网络的嵌入过程形成企业的声誉资本。

潘娜(2007)认为,可以从无形资产的法定核算和价值管理两个视角对其进行分类。法定核算的无形资产是指纳入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下列无形资产。价值管理则着眼于对企业价值创造做出贡献的无形资产,包括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关系资本和声誉资本等。

(二)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方法

1.传统方法及其拓展应用

早期的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方法主要包括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等,主要是从会计学角度进行理解,采用的是财务方面的数据。

朱泽、徐金发(2000)融合技术型资产重置成本评估法,对现有的收益现值法进行修正,使其更为符合现实情况。

斯滕斯特(1997)提出无形价值计算法(CIV),该方法用行业平均资产回报率乘以公司3年的平均有形资产,计算出有形资产的平均年收益,再将其从上面税前收益中减去,扣除所得税后就得到公司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最后用适当的资本成本为贴现率,计算出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现值。

在成本法的研究方面,Roberts,Eric,MAI.(1990)将已有的成本理论应用于实践,并根据实践对已有理论进行一些经验性的探讨。

2.期权方法、平衡记分卡等创新型方法

近年来随着无形资产理论的发展,其外延越来越大,非传统方法主要是对广义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计量,如期权定价方法、平衡记分卡方法、指标体系成分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对于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不再仅仅局限于财务视角,而是拓宽到金融、管理等角度。

Damodaran (1996)简要介绍了实物期权方法在资产评估领域的应用,特别是从另外一种视角介绍了运用期权思想为专利技术估价的方法。

爱德文森主导设计的“Skandia智力资本导航器”采用权重值和财务指标生成总体智力资本价值以及衡量智力资本效率的相关系数,二者的乘积即为组织的智力资本。该模型将公司的未来和现在联系起来,为公司的智力资本管理和报告提供了系统的方法和工具。

卡普兰和诺顿提出平衡记分卡法,他们认为组织绩效应该从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运作流程视角、学习和成长视角四个方面进行度量。

巴鲁列夫(2001)提出了无形资产的价值链记分板。该方法以创新为主导,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无形资产在创新三个阶段的价值创造机制。

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发现,现今学者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多从广义的角度,结合财务与非财务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准确计量无形资产的价值奠定基础。

二、高新技术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相关问题分析

(一)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构建在企业所拥有的异质性资源上的,资源在企业之间的“非完全流动性”使企业拥有稀有、独特、难以模仿的资源和能力。在当今发达的市场经济下,企业可以快速自由地从市场上获取那些有形资产资源,因此,有形资产一般是非稀缺的。根据“资源基础论”的基本思想,这种非稀缺的、可模仿的普通资源,虽然可以用于确保企业的生存,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但是不可能为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既然有形资产一般不具有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潜力,那么,能够为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只能是某些无形资产了。因此,对无形资产实施有效的管理对于企业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同固定资产一样,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离不开对其价值存量和流量的测度。只有在明确企业现有无形资产价值存量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地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防止资本配置效率低下、无效投资等问题的出现。
(二)高新技术无形资产价值计量问题分析

1.会计报表计量的无形资产范围过于狭隘,未能真实反映其价值

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它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但是,资产负债表上只将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确认为无形资产,而没有反映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润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资产的价值。

另外,在会计报表上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反映的是企业取得无形资产所支付的确定成本,是企业未来应该摊销的费用额,而不是该无形资产能给企业未来带来的经济价值量。而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源泉主要就是无形资产,因此,对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全面的计量,是十分必要的。

2.现有无形资产计量方法存在缺陷

(1)整体评价方法笼统计量,缺乏详细信息

无形资产价值的计量方法包括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托宾Q值法、无形资产计算法等整体评价方法,这些方法以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为主,没有重点评估企业核心能力指标,仅对无形资产进行了笼统的整体计量,忽略了不同种类无形资产在价值计量方面的差异性,不能体现各类无形资产的具体价值及相关信息。在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实践中,不仅需要知道整体的无形资产价值,而且还需要明确个别无形资产的具体数字。

(2)分类评价法缺乏行业针对性

近些年,国外学者又相继提出了无形资产监控器、资本审计计量模型、价值创造指数等分类评价法。

分类评价法在对无形资产进行细分的情况下,分别对每一类无形资产进行评价,注重无形资产各自的特性和动态变化。但是,由于不同企业,无形资产的构成并不完全相同,如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中,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占绝大比重。商业企业中关系资本和组织资本所占比重相对较高。而这些模型并没有对企业类型进行划分,缺乏针对性。

(3)系统评价法为关注动态过程,可操作性差

系统评价法主要包括平衡记分卡、斯坎迪亚导航器、价值链记分板等方法。这一方法主要是将无形资产的评价与企业的能力、知识积累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评价体系。但是这种方法主要关注企业内部无形资产的静态平衡状态,对于动态的转化过程关注较少,而且这些方法的可操作性比较差。

三、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方法的选择

(一)无形资产价值计量内涵及分类的重新界定

1.无形资产内涵的界定

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等并没有对无形资产的定义达成一致意见。本文认为,应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定义无形资产。狭义无形资产,是指会计学意义上的无形资产,一般强调其可计量性和可辨认性,可以从会计报表中获取相关数据。广义的无形资产则主要应从管理学和经济学角度进行定义,涵盖一切能为企业创造利润但是又不属于现有会计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范围内的一切资产。

作为无形资产其根本特性就是“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获利能力”。因此,本文在综合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广义角度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实质控制权,能为其带来超额收益的一切经济资源。

2.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方法内涵的界定

本文所使用的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方法主要是从价值管理的角度出发,不单纯局限于会计报表的相关数据,而是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构建一个指标体系,更注重无形资产未来的发展及其对企业的贡献。

3.无形资产分类的重新划分

本文主要是按照科技部、财政局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4月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企业主营业务的经营范围和科技人员比重为主,结合研究与开发(R D)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等相关条件来确定高新技术企业的范围。

高新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的最大区别就是其价值创造的源泉主要是无形资产,包括专利、专有技术、人才、管理和投资机会等。技术含量的高低是衡量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及其发展前景的主要指标之一。

通过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本文将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分为人力资本、技术资本、组织资本、关系资本四大类。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本只是企业控制的资产;组织资本和技术资本的所有权属于企业;关系资本的所有权部分属于企业。四者产权属性的差异造成四者对企业来说的控制权限上有所差异。

人力资本是指企业员工所具备的创造价值的各种技能和知识经验的总称,是在特定环境下可为控制主体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除了个人的知识、专长和技能外,人力资本还包括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为适应外部竞争环境的动态变化而不断学习、创新的能力。人力资本是能动的资本,可以通过生产劳动的转移、交换,实现价值的增值,兼有存量和流量的特点,是企业创新和改进绩效的动力源泉。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且无法取得其所有权,企业只能以“租赁”(即雇佣)的形式获得它们。因此,企业应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员工的潜力得以最大的发挥,促进员工头脑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技术资本是指企业创造和拥有的以技术及其载体为成果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企业的专利、专有技术、版权、技术开发成果、新产品、新工艺、技术资料、技术标准、高科技含量制造系统等。
组织资本是指企业长期创造和拥有的能够使企业正常运转、组织系统化的知识和能力,其价值在于把各种资源有效凝聚起来,在组织层面积累并嵌入组织正式关系结构和流程中,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如企业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企业制度、流程、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与方法、信息系统等。

关系资本是指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有关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的关系和渠道,以及所能获得的各种资源和价值,如成功的市场营销网络、忠诚的顾客、商誉、公司品牌、稳定的供应商和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等。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客户资本,包括与供应商的关系以及价值链上其他参与者的关系。

在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构成中,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是企业创造和实现价值的核心和基础;关系资本为实现这一价值提供外在条件;组织资本则主要是为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提供平台和环境支持。四者缺一不可, 相互影响,共同作用。

(二)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分项评价法,专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可以采用“先单项,后整体”的评价思路,即为每一类无形资产编制一套价值评价指标,以企业所在行业的相应水平作为衡量企业各项指标的参照物和标准,得出各项指标值;然后以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即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1.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公司竞争力的标志,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它具有双重性,即自然属性(有用性)和社会属性(获利能力),而且,人力资本具有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两种价值表现形式。个体价值的计量以个体掌握的知识内容和应用为基础;群体价值的计量应考虑群体内个体掌握知识的相互作用、知识结构的互补程度、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行为、组织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计量人力资本的价值时,应该采用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同时计量的方法,从而实行人力资本价值的模糊计量。本文认为人力资本可以分为管理型、技术型、生产型等三种。管理、技术型与生产型人力资本的确认与计量应区别对待,实行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生产型人力资本的价值主要是指企业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所创造的价值,基本可以通过其工资水平等来进行计量。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主要考虑技术、管理型人力资本的计量。

人力资本的计量指标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素质、人力资本规模结构、人力资本的效率三个方面,涵盖了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人力资本素质主要包括员工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员工经验值、继续学习能力。人力资本规模结构主要包括研发人员数量、管理人员数量、具有管理类和工程类硕士学位的员工比例、大学本科学位人员比例。人力资本效率主要包括员工忠诚度和人均市场价值。其中员工忠诚度主要是指员工流失百分比、雇员平均服务年限等。

2.技术资本

技术资本指标主要从技术资源状况、研发应用状况、技术自身状况三方面来考虑。技术资源状况类指标主要包括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额、技术改造比重、研发费用比重、专业技能内部推广率。企业的研发应用能力主要考察项目开发数目、投产率、技术附加值率(产品中先进技术的含量)、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成功项目占引进项目的比重)。技术自身状况包括技术开发成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技术成熟程度、技术法律状况、技术更新周期、技术投资回报率。

3.组织资本

组织资本指标主要涵盖组织信息系统、企业文化资本和组织结构。组织信息系统方面的指标包括信息技术先进度和内部网络系统化程度(主要以企业业务信息化程度来度量)。文化资本指标包括企业文化及其对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经营理念和文化整合程度。其中,经营理念主要是指企业使命及其符合环境、市场变化的程度;文化整合程度主要是指公司内各公司(尤其购并公司)间的文化融合程度。组织结构指标包括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等。企业制度是指员工行为规范、管理标准、操作程序的情况。治理结构主要考察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度。

4.关系资本

关系资本指标主要从客户关系、供应商关系、合作伙伴关系三个方面来考虑。客户关系资本指标主要包括客户忠诚度、客户渠道数量、客户满意度、品牌知名度等。供应商关系指标包括供应商数量、合作时间、合作满意度。合作伙伴关系指标包括战略联盟数量、合作时间等,可根据合作目的灵活设置(见表1)。


由于无形资产划分成的四部分差异很大,无法用统一的评估方法进行衡量,因此本文采取运用多种不同方法评估知识资本的各个部分。比如对人才资本的评估可以采用面谈、知识测验、自我评估、上级评估、同事评估、档案记录评估等方法;对技术资本的计量可以采用市场需求调查、投资回报率分析等方法;对关系资本的评估可以采用客户调查、客户访问、销售费用分析、竞争优势分析、成本分析、投资收益分析等方法;对组织资本的评估则可采用内部基础设施调查、员工访谈等方法。此外,也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在评分之前,需要以该高新技术企业所在行业的平均水平为基准设置标准值。进行评分时,将企业现有指标数值与价值评分表所列指标的标准值相比较,算出每一个指标应得分数;然后相加得出总分。
在核算这四部分无形资产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企业中各部分无形资产的比重;然后进行加权求和,从而得到无形资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巴鲁·列弗.无形资产——管理、计量和列报[M].王志台,唐春霞,杨明,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 王维平,刘旭. 广义无形资产及其功能分析[J].北京:管理世界,2005(11):166.

[3] 于玉林,吉全贵.现代无形资产专题研究[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3.

[4] 殷勤凡.知识经济下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创新[J].天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2):45.

[5] 汤湘希.论无形资产范围界定[J].武汉: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1):72-75.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