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论文 > 远程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策略探讨

远程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策略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2004年5月,本人对陕西电大开放教育学院会计本、专科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方法是让学生填写一份“会计实践项目调查表”,调查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和对各实践内容的感兴趣程度。调查内容是依据当前会计专业(本专)所开课程设计的,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参与调查的总人数为232人,其中,本科136人,专科96人。从事非财会工作人员66人,占总人数的28.5%。

  调查结果表明:

  (1)不管是从单科实践项目看,还是从综合实践项目看,其“实用性-较实用性-不实用性”依次呈现递减态势,且悬殊较大。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会计实践教学很感兴趣,这说明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2)从参加人员的构成看,从事非财会工作或在学校、银行从事财会工作的学生对现有实践项目的兴趣程度低于从事企业财会工作的学生。这在“目标成本”和“企业并购策划”实践项目上反映较为明显。以本科为例,分别有14.7%和16.7%的人认为该两项会计实践不实用,经分析,这部分学生基本上属于非企业财会人员。这一方面反映出学生所从事的行业、所处的工作岗位对调查结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在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各种行业的需求。

  (3)对基础实践的要求依然占据首位。如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认为实用的比率很高。特别是会计核算,专科段认可其实用性的比例达到93.8%,本科有80.5%的人认为有实用性。另外,学生对涉及高级财务会计等有一定深度的实践项目,如“合并报表”和“企业并购策划及其会计处理”有一定的兴趣,本科段比专科段显示的兴趣更大一些。这说明在会计核算实践内容的设计上,应有个深度梯度,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无论本科还是专科,对具有管理性质的实践有较高的兴趣。对财务分析和资金预算等财务管理类的实践项目,就本科段而言,认为实用的达92.4%,只有7.6%的人认为不实用。

  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远程开放教育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内容、范围、层次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此,特提出以下一些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设想:

  1.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自成体系,重点课程独立开设实验课。一方面,应根据社会需求、专业培养目标和生源特点,设计一个适应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整体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的层次性、完整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应对实践性强的重点课程独立开设实验课,加大考核力度。

  2.在实践教学内容上,本科专科应有所区分,各有侧重。如在会计核算实践项目中,模拟实验内容从宽度上讲,要涉及一般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及其他行业的会计核算,从深度上讲,要有单一企业的核算和集团企业间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特别是在深度上要反映出本科和专科的教学差异。另一方面,模拟实验项目要多样化,特别是在本科阶段,既要有会计核算,又要有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内部审计等实践性很强的管理性课程的实践内容,以加强对学生分析能力、专业管理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会计本科层次培养目标。

  3.加强“税法”课程的教学力度,增加相关的实践教学。一是因为财会人员只有熟练掌握税法内容,才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企业财务策划,处理财务事项,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二是因为根据多年成人教育的经验及对开放教育学生的调查,税务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点。三是因为“税法”是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必考内容,从会计专业“双证”教学思想出发,增加“税法”课程对开放教育会计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将是非常有利的。

  4.充分利用案例教学,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做准备。作为综合性实践教学的前期准备,开展案例教学对学生后期的专业综合实践有一定启发性和示范性。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案的设计思想

  根据上述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设想,远程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内容上,在注重其基础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涉及的范围要广。在层次上,要通盘考虑,各有侧重,专科重核算,本科重管理,达到中型以上企业对财会各层次人员的要求。在实践类型上,可分为课程实验、综合实践和项目小组活动等3类,以实现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综合训练。特别要说明的是,项目小组活动是针对开放教育学生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特点而设计的,目的是完成“虚拟情景和真实情景下实践学习行为的衔接、过渡和转换”,这也正是开放教育在实践教学中的优势所在。在实践方式上,除常规的大作业、模拟实践外,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项目小组实践活动。

  三、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1.总体说明

  (1)在专业教学计划上,增设“税法”课程,完善知识结构。建议:“税法”在专科段设为限选课,本科段设为选修课。在成绩认定上,重点课程独立开设实践课,单独评定成绩,并占有该课程的1个学分。非重点课程实践成绩占综合成绩的20%。无实践成绩不得参加期末考试。实践环节不得免修。在相关课程和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上,应反映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要求等。

  (2)改进考核办法。为有效检验实践效果,除上机考试以外,其他课程实践和专业综合实践,应以学生提交的实践材料为基础,进行内容抽查提问(简易答辩),以检验学生对实践内容和实践方法是否理解掌握。

  (3)对财务会计模拟实验软件的建议:将企业设定为综合性企业,搞多种经营,增加涉及各个税种的业务;增加高级财务会计模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块和金融类企业核算模块。

  2.课程实践说明

  课程实践是课程章节性的基础综合训练。因此,专科段“基础会计”、“电算化会计”和本科段“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应作为重点课程,在理论课之后单独开设实践课,计1学分。对于需要进行补修的专科起点的本科段学生,在补修时也应完成其相关课程的实践环节。课程实践方式可以采用大作业、模拟实践、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

  3.专业综合实践说明

  专业综合实践在学生修完必修课和选修课后进行,属现行教学计划中的“社会实践”,占3学分。专业综合实践分为专业综合实践1和专业综合实践2两部分。专业综合实践2是在专业综合实践1的基础上,扩大了专业综合实践的范围,提高了实践的层次。因此,要求专业综合实践1为必做,专业综合实践2为选作(各学习中心可根据所在地域的实际情况,进行项目设计和项目选做)。

  专科段:

  综合实践1:以中央电大与福思特公司制作的财务会计模拟实验软件及配套教材为蓝本,组织实践。该实践综合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主干课程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处理企业日常业务的能力。

  综合实践2:在“综合实践1”的基础上:(1)填写各税种纳税申报表。(2)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通过计算有关财务比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获利能力,提出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改进措施和意见。(3)编制项目预算(专门预算)。(4)学生编组,进行审计业务实践,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根据约定书,以专业综合实践1的材料为基础进行审计,并编制相关的“审计报告”。各小组可互为审计对象,进行审计。

  本科段:

  综合实践1:以一中型企业为蓝本,进行以下项目实践:(1)年度总预算。(2)学生编组,设计审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3)审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编制审核报告。方法是对已设计好的内部会计控制进行小组间的互审,并出具“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综合实践2:以某集团公司为蓝本,进行以下项目实践:(1)完成一次企业并购业务的筹划及相关的会计处理。(2)按所给的该企业集团的有关资料,编制合并会计报表。(3)综合分析集团的财务状况。

  4.项目小组活动

  项目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一种设计性实践形式。其实践基础资料可取材于学生所在企业,小组成员若无合适材料的,可选用学习中心提供的材料,依据专业综合实践2的项目要求进行实践。

  5.毕业论文(作业)

  毕业论文(作业)是综合实践的一种形式,毕业论文(作业)可以是专题调查报告、专题分析报告、结合工作实际的论文和理论性论文。按中央电大的“会计专业(本)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选题写作。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