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硕士论文 > 记我国金融会计制度的先行者夏博辉教授

记我国金融会计制度的先行者夏博辉教授

夏博辉,1963年11月出生,湖南益阳市人。管理学博士、教授、注册会计师。现任招商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兼任财政部会计准则咨询专家、金融会计组负责人,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理事。1992-1999年,历任湖南财经学院会计系副主任、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科研研究生处长、科研处处长,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时年33岁,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教授之一),1993年9月至1996年9月,受聘担任世界银行技术援助中国人民银行会计体系改革项目金融会计准则研究组中方组组长;1999年12月至2005年6月,历任深圳发展银行会计出纳部总经理、财务会计部总经理、计划财会部总经理、财务执行总监等职;2005年7月,加盟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投身教育事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文静谦和、风趣健谈的夏博辉是湖南财经学院工业财务会计专业84届毕业生。 由于他大学四年成绩突出,被学院看中留校任教。1987年,他考入东北财经大学; 两年半后研究生毕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又回到湖南财经学院任教。1998年秋,他正式成为我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的弟子,攻读(会计学)博士学位。
任教湖南财经学院期间,投身教育事业的十多年来,他一直在财务与会计的教学科研领域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业已形成“稳定的方向、系列的成果和独特的体系”,被我国著名会计学家王庆成教授誉为“财苑英华,文采风流”。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并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奖章”(1993)、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3)、湖南省第五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999)、中国青年科技论坛二等奖(1999)……。1998年8月,被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湖南省人事厅、湖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委员会、湖南省财政厅确认为湖南省第二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选。

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他以独特而深邃的眼光审视着我国会计的改革与发展

会计发展战略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建设中的一个核心问题。1990、1991年,夏博辉利用在株洲玻璃厂挂职锻炼的机会,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收集资料,进行实证调查研究,撰写了《中国会计的未来环境与战略》,1991年10月在北京国际会计理论研讨会上发表此文。在这篇论文中,他详细分析了我国会计九十年代所面临的环境,提出九十年代中国会计的首要任务是把握住未来中国会计发展战略导向:转变会计观念,发展会计的信息、参与决策和社会鉴证三大职能;设立国家会计局,实行会计人员回归会计主体,企业内部财会机构分设,建立社会鉴证会计,优化会计事务的宏观管理等。该论文在《财经理论与实践》发表后,立即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荣获湖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南财经大学博士导师杨时展教授称此文“论断超凡绝俗,探骊得珠,精到深刻,堪称会计改革文章的杰出之作。”1993年4月,他撰写的《论九十年代的中国会计改革》又被香港第五届会计学术会议录用, 并在《亚太会计》(香港)上正式发表,论文就九十年代中国的会计改革作进一步的分析。 同年,他结合我国当时入关研究需要,撰写了《入关与中国会计改革的战略思考》,在《财经理论与实践》发表后,随即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期刊全文转载,并收入《中国经济文库》一书,还荣获了湖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省级优秀成果奖。


从财务会计研究到金融会计研究,他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夏博辉早在1988年就开始研究西方财务会计。 曾三次公开出版西方财务会计著作;1993年,在财政部主办的全国会计专业统编教材公开招标活动中他一举成功,成为国家统编教材《西方财务会计》的主要编写成员,该教材经专家审定已于1995年11月由中国财经出版社;1994年春,被国家自学考试委员会聘为全国自学统一考试《西方财务会计》课程的主要命题教师。在创建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方面,公开发表了《财务会计理论的方法论研究》、《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研究》等4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了独立专著《财务会计理论研究》。《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出版,得到了我国会计学术界的充分肯定。由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郭道扬、王庆成、裘宗舜、谷祺、余秉坚、王光远教授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认为, 该书“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博采众议,融会贯通,成一家言,引证繁寓,言必有据,用力甚勤”、 有“独特见解”和“创见性”“是我国第一部将中西财务会计理论合为一体,并以创建我国新的财务会计理论架框为宗旨的专著。”
为实现金融体制改革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国际化迈进,加快中国金融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建设,夏博辉从1993年开始从事金融会计的系统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1993年7月,主编出版了我国市场经济导向会计模式下的第一本金融企业会计规范著作《金融企业会计实用指南》。 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后担任中国民生银行行长的童赠银高级会计师称该书“既有广度又有一定的深度,既有金融会计的理论,又有方法指南,是具有理论性、知识性、 实用性的一本好书”。1993年9月,夏被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司聘为世界银行技援中国人民银行会计体系改革项目金融会计准则中方工作小组组长,负责我国金融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他完成或参与主持完成了《关于制订中国金融会计准则的几点意见》、《中外金融会计准则、会计惯例比较研究》、《英、法、德金融会计考察报告》等8项研究报告,其主要成果已被吸收纳入到作为我国具体企业会计准则方案之中。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司在鉴定中称赞“夏博辉同志具有比较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工作认真、负责,为研究和制定金融会计准则提出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并做了大量实质性的工作,他完成或参与撰写的报告内容完整、结构严密、资料翔实、中外结合,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参考价值。”

成本会计研究领域的新颖观点,引起了会计界的广泛关注

财务成本控制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决策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更是广大财会工作者面对的实际问题。从1985年起,夏博辉就开始从事成本会计研究。他在1991年还策划组建了湖南省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担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至1999年底,负责研究会的日常工作。1992年至1997年,组织10余名企业财务成本理论与实务工作者,以“企业财务成本控制”为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此项成果荣获湖南省第五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正是他,首创了“会计学成本”概念,在国内最先运用产权理论提出“会计学成本应与经济学成本相分离,实行会计学成本独立化”的学术思想。他,最先从核算制度的角度研究企业成本问题,通过对企业成本制度的历史研究,采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的四种基本模式,并提出了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变动标准成本核算制度。他,在国内最早将成本习性原理引入经济分析。又是他,最早提出要建立中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制度。这些观点的提出,引起了会计的广泛关注。
夏博辉教授的研究领域涉及很广,在会计教育和学科体系改革,会计制度设计等研究上,他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此外,他还积极承担了会计专业的高级课程教学,他善于寓教学研究成果于教学实践中,根据改革形势和学生求知欲的要求,适时修订教学计划,充实教学内容,采用讨论式、参与式、答辩式和案例教学,其讲课总是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好。
在湖南财经学院任教期间,除了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著书立说外,他还肩负着全院科研研究生管理的行政主管工作。为推进科研上水平、研究生教育上台阶,他经常钻研高校管理学、学习国内外高校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方法;到各系部所和师生中调查研究,为学院改革与发展献计献策。他主持制定了《湖南财经学院科研发展纲要》、《湖南财经学院科研管理基本制度》、《湖南财经学院科研工作“九五”计划和2010 年发展规划》和《湖南财经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为该校科研研究生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划化管理作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
在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之余,夏博辉还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类学术研讨活动。1988年8月,他和刘永泽博士(现任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博导、教授)、刘明辉博士(现任大连出版社社长、博导、教授)、李敬辉(现任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创立了“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研究会的成立,得到了财政部和我国财会界的充分肯定,现在包括财政部、证监会在内的国家监管机关及高等院校中青年会计学术带头人和不少知名企业的财会负责人大多曾是该研究会的骨干会员。1990年,他和陈学荣博士(现任湘财证券董事长)主持筹建了“湖南省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1991年,主持创办了全国首家以研究财务问题为主的大型专业季刊《财务研究》杂志。1992年,主持策划了“全国首届中青年财会论文大奖赛”。1995年,主持完成了湖南财经学院35周年校庆工作,为学院筹划资金近2000万元,校庆活动得到了李岚清、李铁映、王忠禹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教育委员会和湖南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支持和关心,已成为湖南财经学院历史上最为热烈的一次校庆活动。他作为湖南财经学院会计学科学术带头人,还曾兼任世界银行技援中国人民银行会计体系改革项目金融会计准则中方工作小组组长、亚洲开发银行企业会计改革项目中方专家成员、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执行委员、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理论文章专家指导小组成员、湖南省青联委员等职。

投身银行业,开创国内商业银行多项第一

累累硕果源于他身上蕴藏着的巨大潜力与能量,坚定的步伐是他执着的追求。夏博辉于1999年12月加盟深圳发展银行(下简称“深发展”),任总行会计出纳部总经理。那时,行内对这个教书匠的工作能力有所怀疑。然而,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他却用实干与创新,立即赢得了同事的赞许与信任。随着行内管理体制的调整和职能的变化,他所管理的业务范围不断增加,并成为协助行长,分管全行资产负债管理、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税务筹划、支付结算、统计管理、现金出纳和资金清算的财务执行总监。在深发展工作期间,他开创了国内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创新制度的多项第一,多次得到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和银行及证券监管部门的表彰。

抓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创新,积极探索统一法人体制下的计划财会管理

他在工作中积极倡导会计创造利润理念,要求各级计划财会部门以效益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业务发展为中心,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利润意识和风险意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扎实做好会计创造利润这篇文章,在深发展五年多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深发展的五年多里,他根据董事会和行长室的决定,按照“精简高效、加强内控、强化管理”的原则,整合资金、计划、财务、会计、结算、清算工作,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内部工作流程,建立了全行集中统一的计划财会管理体制,初步实现了会计核算、事后监督、报表编制、财务、资金清算、会计档案的集中管理,首创国内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会计负责人委派制和各项业务会计审核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了“垂直管理、双线报告”的财务执行官制度。
2001年,改革了旧清算体制,取消了联行往来、系统内往来、辖内往来业务,建立了“集中清算、分级管理”的清算架构,实现了“点对点、零在途”的清算目标。2002年,夏博辉根据董事会、行长室的决定,针对财权过于分散、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状况,对财务管理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将财务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资本性支出、所有者权益统一纳入财会部门的监管之下。在此基础上,建立并逐步推行财务预算管理,支行财务统一实行报账制,分行财务实行主管行长“一支笔”审批制,大宗物品实行集中采购与招投标制。2003年,根据董事会的决定和行长室的要求,他主持完成了资金计划部与财务会计部的合并工作,整合了资金、计划、财务、会计、结算工作,初步构建了深发展资产负债管理架构和体系,进一步强化了计划财会工作的统一管理。2004年,根据行长室的决定,对计划财会部的职能再次重新定位,将资金管理职能归并资金交易中心的同时,积极引入经济资本理念和定价管理策略,进一步强化了财务预算和考核职能。2005年,建立并具体组织实施了“垂直管理、双线报告”的财务执行官制度。

抓内控建设,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计划财会控制体系

针对深发展计划财会管理和内控中存在的问题,他坚持狠抓制度建设。形成了以《会计基本制度》为基础的会计规范体系;以《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和《营业网点规范化服务标准》为指南的会计规范化服务体系;以《财务预算管理办法》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以《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各项业务会计审核制度》为主体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会计工作无差错考核办法》、《统计工作考评办法》和《营业网点规范化服务奖惩办法》为依据的计划财会工作考核体系,较好地理顺了业务经营与计划财会管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柜面服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基本实现了计划财会管理、计划财会组织和计划财会队伍的优化。
特别是他在2002年主持完成的《深圳发展银行会计核算办法》得到了财政部会计司、中国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司领导的充分肯定,认为此书弥补了新制度出台后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规范的空白,财政部会计司还以此作为制订《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商业银行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基础。他主持建立了以业务活动为主线的商业银行计划财会控制机制,在国内首创会计审核出账制度,将全行凡需要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业务全面纳入会计审核范围,做到每笔业务的发生均有审核和监督,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全过程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有效地防范了会计结算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抓服务创新,柜台服务理念和服务效益有明显提升

规范化服务作为银行柜台的基础,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日常性的工作,是一家银行对外工作形象的表现。2000年6月,夏博辉根据自身体验,向行长室提出了“营业网点的前台规范化服务工作应该统一归口管理”的建议,随后行长室授权他开始在全行营业柜台全面推行规范化服务管理:主持制定了《营业网点规范化服务标准》和《营业网点规范化服务奖惩办法(试行)》、聘请专职教授举办服务技能培训班、开展规范化服务质量月活动、建立了日常考核、抽查和年度评估制度。是他,2000年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储蓄业务“客户免填单”服务的设想。2001年4月,深圳发展银行在全行范围内陆续推出了储蓄业务“客户免填单”服务,精简了储蓄种类和储蓄业务凭证,此项服务的推出,既简化了柜台操作,又方便了客户,并收到良好的市场效应;同时,他主持编写了《综合柜员制实施方案》和《综合柜员制操作规程》,在分支机构推动了综合柜员制试点。是他,2002年提出了柜台标准化服务战略,主持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柜台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分支机构柜台营销工作。又正是他,2003年主持开发了深发行的“结算通”系统,策划了以“诚心、细心、热心、放心和舒心”为主题的“五心”服务工程。规范化服务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各行对行员服务意识的培养,营业网点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有了极大的改观,服务意识进一步得以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得到了客户的好评。

首创中国银行业“垂直管理、双线报告”的财务执行官制度

2004年末,时任深发展财务执行总监的夏博辉,受当时深发展行长韦杰夫的委托,负责设计深发展计划财会垂直管理方案。改革方案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和论证,于2005年3月正式出台并实施了《深圳发展银行计划财会垂直管理实施方案》和《深发展分支机构财务执行官管理暂行办法》。
新模式的主要特点是:(1)建立计划财会垂直管理架构。垂直管理架构下,计划财会业务实行授权审批制和分级负责制,董事会、行长、财务执行总监、财务执行官分别在授权范围内对各项计划财会业务进行审批,并逐级对其上级负责。(2)实行财务执行官双线报告制。财务执行官直接对总行财务执行总监负责,向总行计划财会部和所在分支机构负责人双线报告工作。(3)推行财务集中管理。全行实行财务统一核算、集中管理、实时监控,全行物资统一招标、集中采购。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制定集团采购管理办法。(4)按照one bank的理念整合计划财会机构和岗位。总行统一向分行委任财务执行官,财务执行官按标准定岗定编组建分行计划财会部,支行不再设计划财会部门,只设营业部经理负责柜台管理。新模式有利于规范分支机构的运作,提高其透明度,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同时,对于合理控制费用开支、增加银行利润起导立竿见影的效果。
此模式的建立,开创中国银行业财务管理的新纪元。此后的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也都仿此建立了自身的首席财务官制度。

喜欢招商银行的企业文化

2005年7月,夏博辉加盟招商银行,出任资产托管部(原基金托管部)总经理。招商银行是一家“服务、创新、稳健”的优秀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近8000亿元,累计实现利锐300多亿元,资产质量持续保持优良。近几年来,招商银行人均效益、股本回报率、资产利润率、不良资产率和资本充足率等一直位居国内银行业前列,46项经营指标居上市银行之首,连续被《银行家》、《环球金融》等授予“世界25家最佳资本利润率银行”、“中国本土最佳银行”、“中国最佳零售银行”和“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在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评级中,招商银行连续三次被评为唯一的“优良”级银行,是“国内最好的商业银行”。夏博辉称自己仰慕招商银行马蔚华行长已久,非常喜欢招商银行的企业文化,希望在能中国最优秀的商业银行创出佳绩。
目前他任职的招商银行资产托管部拥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企业年金基金托管、社保基金托管、QFII托管、受托投资管理托管和保险资金托管等托管业务资格,是招商银行总行一个重要的经营部门。在新的岗位,他根据招商银行的文化精神,提出了“人、技术和服务”三位一体平衡结合的工作思路,力争通过实施核心技术创新和差异化战略,创建“招银托管”品牌,使招商银行成为我国托管银行业务的主力军。
在踏踏实实、尽职尽责做好工作之余,夏博辉还积极参加国家有关会计标准和商业银行监管政策的研究。 2000年以来,先后参加了财政部《股份制商业银行有关业务会计处理规定》、《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商业银行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研究、起草、讨论和定稿工作;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统一会计基本规则》的修订、《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和《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业务需求书》的起草和论证;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中有关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内容的起草与讨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独立审计实务公告《商业银行审计的特殊考虑》、《银行间函证程序》、《注册会计师在商业银行审计中的职责》的讨论和研究。2001年,作为商业银行会计的中国专家,他代表中国在中德财政部合作举办的“迎接WTO银行业高层研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受到中外银行专家的好评;2004年3月,应美国独立银行家协会(ICBA)的邀请,参加美国独立银行家协会2004年年会暨全球技术展。同时,他还坚持业务学习,每天进行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阅读和工作总结及研究。参加银行工作以来,先后在《中国金融》、《会计研究》、《中国财经报》、《财经理论与实践》和《金融会计》等报刊发表论文40余篇。

无论是在教学科研的耕耘不已,还是在银行业务的开拓创新,夏博辉先生对于我国财会会计或金融会计制度改革的贡献不可谓不大。但回首往事,夏博辉非常谦虚,认为在许多方面仍留下遗憾和不足。但有一点他始终感到心慰,这就是:“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