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论文 > 试论如何加强乡镇企业内部审计

试论如何加强乡镇企业内部审计

摘要: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监督活动,是加强对乡镇企业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因而有必要实施和强化乡镇企业审计,使之在今后的经济活动中更好地发挥监督服务作用,促进乡镇企业更快、更高地发展。本文拟就强化乡镇企业审计的必要性及措施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乡镇企业 审计

20多年来,乡镇企业发展成功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吸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农民收入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然而它经历了1984至1988年和1992至1996年两次增长高峰后,现了发展低谷,增幅下降,吸纳劳动力变慢,其原因虽然有多种,但经营管理粗放,“少数企业管混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进一步改善乡镇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乡镇企业向更高目标发展提高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特别是农村小康建设的步伐。开展乡镇企业内部审计是提高其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关键。现在是需要进一步思考乡镇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时候了。
一、强化乡镇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建立,乡镇企业原有机制的优势已减弱,被推向了同大中型国有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已存在的管理混乱、效益低下等弱点便会更明显地成为生存和发展的绊脚石。作为乡镇企业助手的乡镇企业审计也面临很大的压力和困难。无论从帮助乡镇企业改善运行机制及管理,还是从克服困难、加强自身建设来说,都必须要强化乡镇企业审计。
(一) 强化乡镇企业审计是乡镇企业运行机制适应经济形势的需要
为了实施对乡镇企业的正确引导和管理,我国建立了从农业部乡镇企业管理局到各省、地(市)、县、乡(镇)自上而下的乡镇企业管理体制。乡镇企业的运行机制主要是靠行政手段操纵的,具有明显的传统计划管理的延伸特点。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这种运行机制越来越不适应乡镇企业的内在机制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存在管理不到位,管理手段乏力,缺乏行业指导等弊端。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乡镇企业面临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的双重机制和压力。从宏观上看国家对乡镇企业的规划和指导只能通过市场的间接手段,运用各种杠杆加以引导,对乡镇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则应通过政府的经济职能部门,如工商、审计、税务等部门具体执行,帮助其改善经营管理。因而,强化乡镇企业审计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
(二)强化乡镇企业审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为乡镇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乡镇企业应以发展求生存,以提高求发展,审计肩负着监督促进的任务,而目前的乡镇企业审计工作还不能高质量地完成这一任务,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改进企业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内部审计。
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增幅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经营管理粗放是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开展乡镇企业内部审计,可以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控制、管理、服务等职能,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可靠的信息,从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减少损失浪费,有效规避风险,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目前乡镇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是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机构设置不合理、审计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导致内部审计薄弱,成为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
1.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内部审计意识薄弱,没有建立专门的内审机构。目前,我国有60%以上的乡镇企业没有健全的内审机构。主要表现在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实际上不抓组织落实,也不抓制度落实,使这项工作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还有一部分企业虽然挂名有内审机构,但是实则附属于财会部门,大大影响了内审的独立性,导致乡镇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不强。其原因,一方面乡镇企业既不属于国家审计对象,也不是《审计法》所含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范畴,使得企业领导不重视内审工作;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对乡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现行乡镇企业审计所依据的法规还不完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需要运用各种经济法规来规范企业的行为。乡镇企业审计也可以做到依法办事,但目前现存的各项法规还不健全,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规定,企业有权处置闲置的资产,然而对如何处置没有规定,导致相当一部分思想素质不高的企业法人将在用的设备低价转让,并从中收取好处,使企业蒙受损失。
3.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对内部审计了解较少,不利于企业内部审计的实施。目前,乡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普遍不高,内审人员专职的少、兼职的多,有的则是从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转调过来,缺乏系统的会计、审计、法律等相关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多凭经验进行审计,致使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 不利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
4.内部审计的程序不合理,审计重点不明确,管理漏洞较大,内部审计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由于乡镇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以及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的程序不合理,不严格按照程序办事, 而且审计的重点不突出,不能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要强化乡镇企业审计,这是乡镇企业及其审计发展的需要。强化乡镇企业审计,可以增强乡镇企业后劲,促使其健康发展;可以促进乡镇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可以促进乡镇企业对内发展横向联合,对外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三、加强乡镇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议
1.提高管理者的内审意识,使管理者充分意识到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恰当的管理风格根据乡镇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目标,并赋予一定权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全面提高乡镇企业的管理水平。
2.健全审计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乡镇企业审计立法工作应按照有重点地加强县乡审计工作的要求,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大胆探索,使乡镇审计法规尽快健全完善。在审计过程中要对被审单位存在的各种问题认定性质,作出结论并进行处理,乡镇领导及有关部门要给审计工作以有力的支持,对徇情枉法者要严肃处理,坚决克服检查问题比较硬、执行处罚比较软的现象,不能怀有“经济要上,审计要让”的思想。
3.重视乡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组成,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这是发挥乡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首先是实行乡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从事乡镇企业内部审计的人员,
必须具备内部审计人员从业资格。
4.一是严格按照《乡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审计工作,并应加强事前、事中审计。二是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乡镇企业进行内部审计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应着重对关键环节进行审计,这样既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又可提高内审效率。乡镇企业内部审计应当以财务审计为主, 在此基础上进行资产保值增值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重点应对企业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具体包括: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销售收入情况、成本费用列支情况、各项基金使用情况、实现利润和利润分配情况、工资奖金及经营者本身的分配情况、各项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等。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时效性。通过对企业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进行审核,检查各项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反映经济活动,要素是否齐全,计算是否正确,账账、账表、账实是否相符,会计处理是否规范等。通过内部审计,监督并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以促进乡镇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