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首先讲了我国现行国库支付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
谈了完善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国库 集中支付 改革 完善
一、我国现行国库支付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目前财政性资金拨付实行的是分散支付制度,也就是将预算确定的各部
门和各单位年度支出总额按期拨付到其在商业银行开立的账户上,由各单位自主
使用。在现行财政资金支出运行程序下,财政部门是将资金直接拨付到预算单位
的账户上,至于用款单位如何使用、什么时间使用,财政部门只能被动地依赖各
预算单位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审查监督,缺乏事前和事中监督,时效性差。这存
在许多问题。
(一)财政资金拨付程序繁琐、到位慢
财政资金通过许多部门和单位的多重账户“中转”造成大量资金沉淀在各部
门、各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低。特别是一些专项资金,先要按功能把资金拨付到
财政内部相关单位,再拨付到主管部门,然后由主管部门进行二次分配,拨付到
所属二级单位,经过多道程序才能到项目建设单位和供应商,这种拨付方式造成
资金到位慢,影响工程进度,还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而另一方面,我国每年要
向公众发行大量国债以弥补财政缺口,加大了财政资金使用成本。
(二)财政监督不利,资金使用效率差,浪费严重
现行财政监督机制是事后监督,只能根据各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审
查、监督,难以对支出的全过程实行有效监督、控制。预算资金一旦拨给了有关
部门和单位,实际上就脱离了财政的监督,各种形式的克扣、挤占、挪用现象就
无法控制。一些专项资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被挤占、挪用和用途不规范现象,特
别是一些建设项目资金,层层扒皮,最后落实到项目上的资金已所剩无几,必然
出现“豆腐渣工程”。对于这些问题,财政部门难以对支出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助长了腐败现象的滋生,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使财政资金不能发挥预期的作用,扰乱了国家经济秩序,党和政府的威信也受到严重损害。
(三)财务制度混乱,会计信息失真
各部门、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不能从严执行国家的财务制度,加之银行
开户审批手续不够严格、商业银行竞相拉储蓄存款等因素,在商业银行多头开户,
乱开账户和设“小金库”,坐支的行为屡屡发生,提供了滋生腐败的土壤,不利于依法行政。为了掩盖本单位的不法厅为,有关部门、单位在向上级汇报时编造假报表,使财政的事后监督也失去了可靠的信息来源,给政府的正确决策设置了障碍。
二、完善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的措施
(一)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预算执行环节的重要变革。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
是总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两者联系密切,相辅相成。在时间关系上,预算编制和
预算执行紧密连接,预算编制在前,预算执行紧随其后。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对预算执行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时间上,是否能在预算执行开始之前按时完成预算编制,形成可执行的预算,是预算执行的前提。其次表现在质量上,编制形成的预算,在项目分类、明细程度、数据准确性等方面的质量,关系到预算执行的可行性和难易程度。此外,预算编制的范围、编制方法等,对预算执行也有影响。因此,预算编制的状况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二)加快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行政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重点,应放在部门支出和资金的管理上。行政单位
是履行政府某一方面职责的部门,有其独立性,更是作为政府整体的一部分而存
在,从履行政府职责的角度而言,它不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行政单位履行其职
责时的经费来源于财政,因此,行政单位对收入、净资产及负债不应具有实质的
控制能力和权力,它之所以有经费,正是为了履行职责的需要。然而,履行职责
就必定要运用现有资产,发生各类支出。这样,行政单位又是财政资金实际控制
者,行政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重点应强化对部门资金和支出的管理与控制。事业 单位从性质上说,是非盈利组织,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不在于盈利,而在于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且,由于财政收入的有限性,而对事业发展的需求则是无限的,因此,当前事业单位都有一些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性业务收入。这样,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重点,就不仅仅放在加强资产管理,控制支出上,还应当避免收不抵支,保证事业的发展。国库单一账户下,单位预算会计应建立健全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改进核算办法,加强核算监督,使账面价值尽量不失实,会计信息完整细致、不失真。如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可以进行必要的改进;对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可以进行价值核减的办法来反映单位的固定资产状况和价值实际,相应设置“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对事业单位则采取类似企业的折旧办法,来改进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相应设置“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这样,就不存在单位支出应和财政支出一致的障碍,既有利于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也可以统一事业单位的支出基础(以实际耗用为基础),同时也比较符合国际惯例。
(三)加强部门配合,形成改革合力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一项科学严谨、环环相扣、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与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同步推进,搞好相互间的配合与衔接。为保证改革的顺
利推进,首先要加强舆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做好宣传工作,
讲清改革的目的、意义及总体要求,以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争取全社会的支持;
同时,要明确财政、人行各方面的职责,搞好部门配合。财政部门要加强与部门
联系,多做宣传解释工作,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使部
门、单位克服部门利益、本位主义思想,树立大局意识。其次,立足点要高,实
施要稳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要与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同步进行,相互衔接
配合;再次,从规范政府职能人手,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关系,按照公
共财政要求科学界定财政职能范围,逐步消除“越位”与“缺位”,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四)加强监督制约机制
建立以财政资金支付实时监控为中心、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国库
集中支付系统和动态监控系统为手段、以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督制度为基础的国库
动态监控体系,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强化财政事前、事中监督。首先,要建立财政资金支付动态监控系统。防范风险,强化资金支付监管,务必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建立完善资金支付动态监控系统,作为国库集中支付监管机制的技术支撑。资金支付动态监控系统,是财政部门通过一定方式与代理银行联网,并利用代理银行的网络系统将财政资金支付活动信息实时传输到财政部终端的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按照确定的设计实施职能化监控。监控系统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促成财政资金支付使用信息的对称,使财政部门掌握和了解财政资金支付使用的有效信息,改变传统资金监督管理模式,实现资金监督管理从事后查账到事前和事中监督的重大转变,全面提升财政监管水平。监控系统可以对超额支付予以自动控制,同时对代理银行及预算单位的资金支付活动实行全过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地规范预算执行。
(五)加强业务培训与财务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它并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权限,
在收支缴拨方式改变后,预算单位仍然是预算执行的主体,财政只是提供制度和
方法,控制预算执行,搞好服务。因此,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不但没有削弱,反
而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行会计集中收付后,财政国库部门是一个大出纳,成为掌
握财政资金支付的最后环节,责任和管理难度加大,财务管理监督更透明、更规
范、更有力。同时,对国库核算的要求大大提高,工作量也大量增加。改革带来
的变化对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较高要求,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对财政、
国库和预算单位的政策教育和业务培训,使相关领导和每个会计人员基本有较高
的政治)贡,全面了解、掌握改革的制度规定和管理办法,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的建立与实施提供可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