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师范院校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师范类院校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不但要求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更要培养出有足够的理论水平的人才,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符合师范院校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综合学校与社会的需求
课程体系建设要根据学校或社会的需求建立,做到有侧重有突出,可以对专业进行细化和拓展,细化就是要求课程设置要精,拓展则要求课程设置要广,做到一专多能。打牢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使学生具有会计核算、企业管理、财务审计、电算应用等符合社会需求的能力。同时,师范类院校学生应具有自主钻研、教书育人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综合素质
在社会发展日益加快的当代,无论哪方面的人才都必须拥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尤其是对于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和会计与审计这一发展迅猛的专业,必须始终把握时代的前沿,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必须强调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理论强化实践
毋庸置疑,师范院校学生将来有很大一部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要注重理论,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是理论型与应用型双结合人才。这是社会对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也是学校对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
二、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整合研究
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整合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对于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的整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会计与审计教学内容上的整合
会计与审计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必须构建系统的教学结构,涵盖全面的教学内容。所以课程设计必须做到涉猎全面,但又不能过多重复造成资源浪费。这时我们就要考虑优化教材内容,以做到减少交叉重复。例如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两门课程,可以考虑针对性的选择其一。
(二)会计与审计教学方式上的整合
在教学方式上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要加强实践。在每一个理论章节结尾,都必须有实战演练。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各项相关研究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研究
会计与审计专业所要求的是实用型的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任务驱动是学生参与知识实践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同样非常适合于会计与审计专业的教学。通过教师的安排或辅导,利用会计与审计专业知识,单人或者组队来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在这种类似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将自己平时所学的会计与审计专业理论知识升华为自己拥有的真实技能,从而得到了提高。项目导向教学同任务驱动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它可以参与到教师所承担的项目当中,因此它有更强的实践性与实效性。老师可以有选择性的将自己所接的项目适当地交代给学生,或者指导学生来完成,既达到了强化实践的目的,又节约了成本与教学资源,可谓一举多得。
此外,还有一种让学生参与实践的方式,顶岗实习或工学结合。对于会计与审计专业,顶岗实习需要学生必须已经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专业水平才能参加,通常被称为“2+1”教育模式,这也是现在高职教育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它相比以上两种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是工学结合教育方式,即一边在公司或企业工作一边在学校读书,这种学习方式的时间安排可以是每年分三个学期,分别学习和工作,也可以以周为单位学习或者工作,还可以每把周分为几天学习、几天工作,这种教学方式在高职类院校比较少见,但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应用广泛,主要是因为它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才能胜任公司或者企业的工作,但也是一种不错的实践机会,对于某些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院校可以进行尝试。
总之,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改革是一件艰辛而漫长的任务,我们若想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必须牢牢把握社会需求,努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可持续发现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完善会计与审计专业的课程整合,不断发现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并用于实践。我们必须努力吸取经验教训,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争取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