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学校高校财务管理论文 >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明确指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对会计人员知识与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是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以下因素决定了我国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
(一)现代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会计的变化越来越快,对会计人员的适应性、灵活性、知识更新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会计的空间拓展将越来越广阔,对会计人员能力要求越来越全面,会计不再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更多地作为一个有效管理控制的手段和工具,会计人员要在资本运营管理、成本控制管理、人才资源管理、跨国投资决策及长远发展规划等方面出谋划策。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成为具有超前意识和敏锐眼光的全方位的知识型人才。这需要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地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因此,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既是社会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会计人员自身能力培养的必然过程。
(二)我国会计改革的发展要求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
我国会计事业的大规模发展,是从新中国建立开始的。起初是借鉴原苏联经验建立起自己的会计理论,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又引进西方一些会计理论,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与深入,西方先进的经济组织理论的传入,相应的会计理论、方法也随之改变。2006年,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国对会计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这种新变化、新理论的不断出现和形成,客观上就要求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三)会计手段逐渐信息化需要会计人员不断接受继续教育
会计手段信息化是将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实现会计信息化。实现会计信息化必然对会计人员产生影响,其结果是高速、高效的现代信息处理工具替代传统的会计手工操作,使得会计人员“铁算盘时代”成为过去。这就迫切需要会计人员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对会计信息化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培训,以适应信息化进程发展的需要。
(四)我国会计人员队伍落后状况要求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会计人员约1200万人。具有大专学历的约占35.71%,具有本科学历的约占5.54%,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约占38.22%,中级职称的约占10.67%,高级职称的仅为0.48%。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是造成我国会计工作混乱,法制观念薄弱,侵占单位财物、作假账,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切实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通过大规模的培训,提高会计队伍的政治、业务和整体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会计队伍的落后状况。
二、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
西方国家开展会计继续教育已有数十年历史,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会计继续教育体系,如今这项工作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大规模的新型教育活动。我国会计继续教育起步较晚,作为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政府给予了必要的关注,有关法律法规对会计继续教育作出了一些硬性规定。如1999年颁布的《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做了宏观性和原则性的规定,其第39条规定“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这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2005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20条规定“持证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第22条规定“各单位应鼓励持证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保证学习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为了进一步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2006年11月20日,财政部发布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就有关继续教育的任务、内容、方式、学时、组织管理和实施要求等作出了具体的政策规定。这些规定对促进我国的会计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但从近年来的教育实践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如各级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缺乏足够重视,有些只想从继续教育的学员中捞“外水”,会计继续教育走形式;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差距,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中大多数是因为跳槽、晋升、加薪等需要,否则参不参加无所谓。即使是因工作需要参加学习,也是敷衍了事;单位领导对会计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模糊,缺乏关心支持;继续教育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没有考虑会计人员知识水平高低与职责岗位要求不同,把不同级别和不同业务水平的会计人员混合在一起教学,学习内容不能满足培训对象的要求,影响了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难以保证继续教育的教学效果;培训形式单一,缺乏先进的、多样的培训形式,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式还未得到广泛运用,这与继续教育对象的多层次性的需求极不适应,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建立必要的评价机制,会计人员缺乏学习动力,继续教育的效果不能得到保证等。这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和改善。
三、改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目前已被世界众多的发达国家所认同,并已成为教育培训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我们要大力宣传,倡导终身教育理念,在全社会中达成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的共识。会计作为单位管理人员绝不能满足现有的一点知识,应通过继续教育积累和存贮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拓展创新能力。各单位要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与单位发展结合起来,积极筹划,为会计人员提供学习机会,创造学习条件。
(二)整合和丰富继续教育内容
国外的会计继续教育注重层次性和广泛性,如在课程设置方面采用分级设置。这对我们具有借鉴作用。可对现有的会计继续教育内容进行整合,按会计人员的级别和岗位进行合理分类,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扩充丰富,确定相关教育内容,设置教学课程。主要开设的课程可分为:按各类会计人员基本素质要求,开设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内部控制规范、经济法规等课程;按照各类会计人员基本技能要求,开设相关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讲解等课程;针对中级会计人员提高知识水平、增强职业判断能力等要求,开设金融与证券业会计、破产清算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相关会计案例等课程;根据提高高级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开设税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会计制度设计和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的教学;为提高会计人员的进一步发展能力,开设英语、计算机等选修课程,以提高学员与国际水平接轨的能力。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要想在会计继续教育中取得好的效果,除了开发一流的课程外,还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先进、灵活。在国外,由于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职业后续教育的方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在培训方式上,目前至少可以分为5种:课堂培训、在岗培训、在线课程、远程教育和自学课程。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第16条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大力推广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教学模式。这对长期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我国会计教育无疑是一个挑战。
(四)建立继续教育与人员使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会计人员通过学习,提升了个人能力,其所在单位也是受益者。用人单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努力建立起一套继续教育与人员使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把会计主管部门提供的本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考核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聘职务以及人才流动的重要依据。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要记入个人的技术档案,随同人事主管部门,装入会计人员的个人档案。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肯定,对会计人员是一种激励,能激励会计人员主动接受新一轮的继续教育,从而形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良性循环。同时对单位本身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科学的用人机制,革新“一张文凭保一生”的传统观念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