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行政预算管理论文 > 浅析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

浅析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

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及目标
1963年,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查委员会在发布的“审查程序第33号文件”中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该文件指出,“会计控制包括组织计划和主要与保护该组织的财产、保证财务记录的可信性有关系的所有协调方法与步骤。它通常是授权和批准制度,即在会计记录和报告、财产的保管等方面的职责分工和内部审查。”1972年12月,该委员会又在“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中对会计控制重新表述,认为会计控制包括组织的规划及保护该组织的财产和保证财务记录的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我国财政部于2001年6月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将内部会计控制定义为:单位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事业单位从事的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涉及人民群众公共利益的服务活动,属于非物质生产领域,其内部会计控制的总体目标应是建立一个决策科学、业务活动规范、管理高效、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并能充分体现社会效益的实体。具体说来,必须达到以下目标:(1)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规章,自觉形成依法履行职责、业务规范运作的经营管理思想和风格。(2)建立和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尽职尽责。(3)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履行职能过程中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和财产的安全完整。(4)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使会计活动提供的信息能准确、真实、完整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
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原则
(一)合法性和平等性原则
事业单位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必须符合《会计法》等有关法律和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等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不能为了本单位和某些人的利益而制定出一些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同时,内部会计控制必须约束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包括单位负责人。
(二)全面性和重要性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涉及所有与经济业务相关的岗位及人员,并对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内部会计控制涉及经济业务的全过程,也是对单位整个财务管理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的过程,只要存在经济活动,就需要有内部会计控制,但如果不分轻重主次,一味地对其活动过程进行详细的控制是没有必要的,要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影响面广、作用大的关键控制点,实行重点控制。
(三)适应性、可操作性原则
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单位实际,不能照搬硬抄《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或其他单位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要与本单位其他管理制度相衔接。
(四)互相制约的原则
在各部门、各岗位间建立起一种相互验证或共同验证的关系,分离经济业务执行和审查、分离经济业务记录和执行、分离财产保管和记录、分离财产保管和财产核对,从而实现自动纠错的目的,防止舞弊现象。
(五)管辖范围原则
即各部门、各岗位划分工作范围、职能范围,明确其相应权利和责任,做到有章可循,使各岗位部门协调,以达到实现内部会计控制。
(六)成本效益原则
一般来说,内部会计控制的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复杂,控制效果则越好,但相应的控制成本可能越高。因此,我们在设计内控制度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可行性相对较高,控制成本相对较低的方案。
三、确保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执行的举措
(一)增强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意识与责任
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应将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与单位负责人的业绩考核结合起来,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法规意识,使之主动参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能够按预期目标稳定有序地进行。在此过程中,应坚持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的原则,防止会计工作发生低效率或不法行为。内部会计控制应与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相结合,注重岗位制约。应明确上岗个人承担的责任范围和相应的权限,规定会计实务操作的程序和处理手续,确定追究、查处责任的具体奖惩办法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办事有标准,使权有所属、责有所规、利有所享,避免发生越权行为的扯皮等现象。要注重内部控制方法的灵活运用。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各单位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控制内容选择适用的控制方法。
(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考核评价机制
内部制度的运行如果没有考核、奖励与惩罚,就无法保证该项制度推行和运行。在国外,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新趋势是实行自我评估,每个单位不定期或定期地对自己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和效果,以期更好地达成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我国也可以参考国外经验,建立适合自己的内部评价方法,对内控制度体系的各组织之间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综合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进行奖励或惩罚。
(四)加强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人们在改进审计方法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内部审计在会计控制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内部审计是对会计工作实行控制和再监督的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事业单位领导应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单位应定期进行各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合规。
(五)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这是有效发挥内部会计控制作用的重要条件。要通过对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的培训,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更新、补充、拓展,正确理解和把握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和财政政策。要支持和监督会计人员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增强会计法治观念,提高守法意识和财务管理水平,正确行使会计人员的职责权力。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