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行政预算管理论文 > 关于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探讨

关于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探讨

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其著作“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中首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思想最集中的争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以及为什么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目前较为一致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捐助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等。
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和证券时报联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报告2011》显示,2010年度在华注册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765份(含中央企业、在华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截至2011年6月,我国A股上市公司发布各类2010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共计531份,占沪深上市公司的25%,其中以独立报告形式出现的482份,以年报附件或章节出现的49份,较去年的报告总数增长了10%,非财务信息披露将呈持续增长态势。中国上市公司成为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的主体。从报告质量来看及格报告为96份,占全部报告的18.08%,其中优秀报告数量为47份,占全部报告的8.85%。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质量,国有企业好于民营企业,制造业好于其他企业。目前上市公司仍将社会责任报告视为公众公司的信息披露责任和纯公益行为,未有针对商业价值的研究和考虑。

2.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理论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服务的对象需要进一步厘清,报告的内容需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思想从一开始就面临以下几个基本问题: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要承担什么样社会责任?要对谁承担责任?如何评价履行程度?

企业首要的目的是盈利,否则就不能生存,正因为如此,批判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指出“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盈利”。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企业要生存,需要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购买原料能源,销售产品、劳务,取得人才和劳动力,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和资源同时向社会提供回报,因此企业需要履行社会责任。但经济责任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是第一位的,没有经济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法持续。企业只能履行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法律要求下的环境责任、社会责任,政府或者社会只能制定或提出最低标准,可以鼓励有条件企业履行更高的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但不能强求。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在美国、英国等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与传统的股东至上的企业理论主要区别在于,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比如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国家(政府)、社区等,企业不仅要为股东利益服务,同时也要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根据是否参与企业“集体选择”把利益相关者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内部利益相关者有权参与或实际参与企业的“集体选择”,他们是企业的共同利益和目标的制定者,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共同目标是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另一类是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集体选择”,但由于他们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的活动会对他们的利益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为企业的社会价值。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决定了企业的边界。随着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变化,企业的边界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企业首先要对股东、雇员承担经济责任,其次才是对国家(政府)承担法律责任(包括经济、环境、社会责任)、对债权人承担法律责任、对社区等承担社会责任。

从目前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要是自愿性信息披露。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对承担社会责任和对其信息进行完整、真实披露的意识还较为淡薄,采用自愿性信息披露就带来了一些问题:内容不够充分,定性内容偏多定量内容不足,整体性不强;形式不规范、不统一,不同公司之间缺乏可比性。

二、完善我国企业责任报告的建议

1.推行增值表,构建以增值表为核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鉴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的权力和义务,清晰界定企业的边界,强化企业经营层受托经管责任,强化企业的营利性质。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我国发展情况,以及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推行增值表、构建以增值表为核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增值表(the Statement of Value Added)是反映一个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创造的价值(即增值)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它是从企业外部即社会角度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的贡献。增值额是指企业在制造产品提供劳务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在计算增值额的过程中,由于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不同,得出两种结果:增值毛额和增值净额,增值表也有两种:增值毛额法和增值净额法。本文采用增值净额法。

增值表首次出现在英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英联邦国家公司也开始编制。法国公司法规定,超过250人的公司,必须编制年度增值表,其他欧洲国家的公司也纷纷编制,有的还向社会公布。主要原因是20世纪中后期,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加剧,各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普遍要求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发达国家开始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目标与公众的期望以及社会责任的产生推动了增值表的应用。

增值表与利润表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是两者都基于会计原则,反映主体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的着眼点不同,利润表着眼股东权益,在计算净利润时不仅要扣除工资、利息,还要扣除税金,很显然把股东作为企业的最终的受益者。增值表编制理论是契约理论,契约理论认为企业实质上是出资者、债权人、职工、政府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契约的集合体,契约各方都是独立、平等的主体,都向企业投入了一定的要素,或物质资源,或知识资源,契约各方有权分享未来的交易活动的收益。以上面的理论为基础编制的增值表,其服务对象是参与企业活动的各方,即着眼于他们的共同利益,因此增值表实质上反映的是企业社会责任。

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增值表应由主表和附注组成,主表由表头、增值额计算、增值额分配、表尾四部分组成。增值表附注是对报表中披露数据的详细解释,如销售收入要分产品劳务数量和金额分别列示。由于企业作为创造价值的经济组织,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要产生废气、废液、废渣,这是不可避免的,企业有必要,也有义务向社会说清楚,报表附注要按排放三废的具体种类,披露排放的数量等。

2.增值表较好地满足了关心企业的各利益相关方的信息需求

增值表反映了企业价值创造和分配的过程,较好反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即经济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较好地满足了关心企业的各利益相关方的信息需求,有利于他们调整自身的行为和决策。

(1)对于增值表的编报主体——企业的管理层来说,增值额向外界展现了企业经济贡献的全貌,体现了企业的社会价值,同时可以借助增值表反映的信息,改善经营管理,优化增值作业,减少非增值作业,提高效率,节能降耗,节水减排;对员工来说,增值表的列报把“支付给员工”作为增值分配的第一项,体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念,有利于增强员工的主人翁地位,淡化雇佣思想,提高努力工作和节约成本的积极性。

(2)对债权人来说,明确了与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只有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增值额,才能分享更多“蛋糕”。同时,也可以提示风险,当企业无增值额或者增值额不能满足“支付给员工”时,债务风险很大。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企业的增值率,来发现优质债权人。

(3)对股东或投资者来说,通过对企业所在行业不同企业的增值率进行分析,可以评价经营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从而为股东奖惩和任免提供信息支持。同时,通过分析社会或者行业平均增值分配比例关系,有利于做出平衡员工、债权人、股东的分配决策。

(4)对于国家(政府)来说,增值分配反映了政府分享企业增值的情况,“支付给政府”占增值额的比例反映企业税负高低,不同企业或行业对比分析,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同时,任何分享也都是有义务的,政府有义务维护市场环境,制定适当法律,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支持企业发展,而不能是一味要税收、要环保,却不考虑技术经济条件、企业发展的现状。

(5)对社会公众来说,增值表的披露,有利于更直观了解企业社会贡献,如提供多少产品、增加多少价值额,缴纳多少税费,吸纳多少就业等,同时也反映出企业使用了多少资源,排放了多少废物,这样有利于增强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理解。

最后,鉴于增值表对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作用,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行认真研究,尽快构建以增值表为核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