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关于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缺陷与改革的相关文献也很多,有关组织和学者结合 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非常有见地观点,但大部分的观点也是对现行财务报告或财 务报表予以肯定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
王松年,薛文君(1999)认为在现行的财务列报中主要存在着四个主要问题:0报 告的实施主体不明确;②财务列报缺少及时性,信息不及时导致了信息和决策的滞后性; ③财务列报只是计量和反映的过去事项,对于未来的事项没有说明,确认和计量存在一 定的不合理性;④信息流通渠道和中介机构,即采用何种形式和途径作为提供财务信息 的手段。与此同时,王松年和薛文君两位学者对财务报告的改进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 的策略和建议,主要的观点有通过全面收益这样的列报来全面的了解企业的盈利情况, 充分了解到企业的全年营业收入的情况以及企业所得税情况,和企业的上市股市情况, 更要充分披露企业的衍生金融工具等产品和企业的非财务信息,比如知识资本和人力资 源,将此类信心放在报表之外进行列报,以传达给信息的使用者。
葛家澎(2001)认为,财务报表的质量以及表外披露和其他信息披露的质量共同决定 了财务列报的质量。也就是说评价财务列报的质量应当从财务信息自身的内容质量和财 务报表表述的质量两个部分进行评述,即内容和形式上的质量。其主要观点是鉴于财务 列报的很多不足,指出在财务列报的改进中应当更多的注意是提高财务信息的及时性, 以及完善列报的内容以及确定合理的列报结构,提高列报的质量。
张先治(2003)认为财务列报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是相关性,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 境中,会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应当是多元的,也就是说既应该提供对外报告也要有对内 报告,考虑到时间相关性,还应当按照各种需求来进行列报,比如历史报告和未来列报, 提供通用报告和特需报告。
葛家澎,杜兴强((2004)总结的当时我国财务列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主要的归 结为以下几点:一是财务会计信息内容缺乏及时性且不完整;二是财务报告注重法律形 式而忽视经济实质,三是注重成本而忽视价值,价值创造才是企业最重要的,四是注重 过去而忽视了未来,即对企业己经发生的活动重视并且分析,但是对于未来可能要发生 的却不够重视;此外,还存在表内表外主次关系不清楚,报表项目本质的确定性被掩盖 等缺陷。
张金若和宋颖(2009),对《讨论稿》提出的分类列报进行了探讨,文章通过详细 的分析和多角度的阐述,表明在我国不存在充分理由对现行财务报表进行彻底的大刀阔 斧的改革,改革的道路不应该是激烈的,应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坚持渐进的道路门。
温青山等(2009)从财务分析的角度并且运用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公司的具体数据 的实例,对改进的财务列报进行了数据的分析和计算,通过对比得出了列报改进可以提 高有用性的结论,利用杜邦分析和新的财务分析框架,进行了改进前后的对比,表明财 务列报的改进能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增强财务列报信息的有用性,但在编制成本上, 为增加更多的人力物力,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
戴咪((2011)对《财务报表列报》(征求意见稿员工草案)进行了解读,阐述了征 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以及与讨论稿相比的重要变化,即流动性和财务弹性己不作为其主 要目标,增加了一贯性和可比性原则,分类的起点应当为全面收益表而不是财务状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