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公允价值基本涵义
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一大亮点和突破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 性,在具体的38项具体准则中,有十几项具体准则中都涉及了公允价值,其中公允价 值计量属性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有较充分的运用。 其实,这并不是我国第一次在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早在1998年我国财政部发布 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首次以官方的名义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 由于当时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上市公司及其他企业对 于公允价值的滥用,于是2001年财政部对债务重组等准则重新修订,强调要以账面价 值作为计量基础,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与世界各国联系的 不断加深,以及公平市场、监管力度的完善和加强,使我国迫切的借鉴国际组织来完善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同时我国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引入公允价值的条件,所以以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为契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又重新回归到我国会计计量 属性之中。
1995年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IAS32)中指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和自 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 双‘9]”2006年美国会计准则理事会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 中,对公允价值给出如下定义:“在计量口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出售某项资产或 转移负债所愿意支付的价格。O[22]”在2006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是 这样定义公允价值的:“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 偿的金额。”可以看出,虽然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及我国的会计准则在文字的 表述中有所差异,但实质上都把公允价值最根本的特征——公允性描述出来了,从我国 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看,其中的“公平交易”、“熟悉情况”、“自愿”等词组都体 现出了公允价值是在信息对称、企业不受强制等条件下所进行的公平交易,显示出公允 价值计量属性的公正、公平、公开。通过以上定义,可以将公允价值的特点归纳为以下 二点:①公允性,公允价值的一个假设条件是它是在企业正常的持续经营条件形成的, 在正常经营下,企业就可以在活跃市场中进行公平的交易,而由此得到的资产、负债等 会计要素的市价就是公允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而不是在企业破产清算、政府强行管制 等情况下所进行的资产出卖;②现时性,公允价值强调的是在“当前的”正常公平交易 下所形成的金额,强调的是为各利益群体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并且这些会计信息是当 前的和及时的。 2.2.2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依据 不管是国际会计准则中还是美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都得到了比较大范围的使 用,现今我国也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面分析一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依据。
(1)符合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长久以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以其可靠、可验证 性的特点被会计界所广泛和大量的使用,以历史成本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被认为是非常可 靠和真实的,相关的利益群体可以依据这样的会计信息来做决策。但是,随着时间的发 展,人们开始发现依据以历史成本所生成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不能及时的为利益相 关者提供当前的有用的会计信息,妨碍了他们有效的作出决策。而公允价值的特点就是 公允性和现时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会计信息能及时的提供当前信息,有效的满足了 广大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者的决策需要。
(2)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我们知道在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包括可靠性 和相关性,以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可靠性极强,但是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资产负债 的风险及价值在持有期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会计信息应反映出这种变化,也就是说会 计信息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仅仅以历史成本计量则很难准确地反映会计信息的 相关性特征。公允价值所反映的资产、负债的当期的现行市场价格,是一种动态的信息, 所以更具有相关性,同时它又能基本满足中立性和真实性的需要,也就是兼顾了可靠性, 是值得一用的会计计量属性之一。
(3)反映企业真实收益,符合全面收益观。现今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中较为普遍 的经济现象,在这种经济大背景下,企业在出卖商品或提供劳务赚得收入的前提下,还 要购入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必需的生产要素。那么企业的收入减去历史成本所计量的 成本后所赚得的利润其实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真正的利润,另一部分为所需生产要素 的价格差,这样就没有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而 公允价值的使用则可以缓解这种会计信息的扭曲,同时,公允价值客观反映经营业绩的 作用与全面收益观真实完整反映财务影响的要求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