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人类的生存发展环境也随之渐变成为城市和乡村两大部分,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差别,各自都有着其独特的社会功能,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地域实体,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需提供各种必要的基础条件,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初期阶段是一种进步的象征。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这种天然差别逐步演变成为一种社会模式差别,这种差别不仅包括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的差别,更多的是体现在城乡社会、经济、政治、文明等方面的差别,而且这种差别化发展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向,这就导致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激化,即城乡割裂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的要求,这时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应运而生,这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一种体现,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其中一个阶段,是一种高级演进过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具有着时代性强和针对性广泛的特点,高效的发挥城乡联动的积极优势,有效抑制城乡差别的消极影响,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各种疑难杂症的有效手段,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以上的城乡发展历程及社会经济的反应来看,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与实质应该包括以下五方面: 1.城乡一体化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要求和体现。换言之,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是城乡一体化的物质基础,是有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前提条件。特定的国家和区域要推行城乡一体化战略,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发展环境制定相应的发展标准,要在符合生产力实际水平的前提条件下,适度发展城乡一体化,不能冒进,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2.城乡一体化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结果,更是发展的动态演进过程。城乡一体化是一个俯视全局、放眼未来的长远发展战略,它的实现过程是漫长的,并充满了困难与障碍,任何一跳而就的想法对城乡一体化来讲都是不科学的。要分阶段、分层次、分目标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具体落实城乡一体化的每一个内容、每一个步骤,渐进式发展,通过解决城乡一体化主要矛盾的量的积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质的飞跃。
3.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整体的、综合的概念,涉及到的发展内容方方面面,涉及到的调控主体宏观与微观兼备。城乡一体化的要义在于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乡兼容程度。要把城市与乡村看做是一个统一的要素市场,让资本、人力、技术等各种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自由流通,统一调配。同时,要尊重市场经济的微观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辅助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使各种要素资源切实应用到所需的地域和环节,实现要素的合理分配和效用最大化。
4.城乡一体化是一种双向演进机制。即乡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生活,在城市进行生产或者经营;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乡村生活,并在乡村进行生产或者经营。这种双向的交流模式是打破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最有力手段,体现了城乡互为发展前提,城乡互助,城乡联动的发展内涵。
5.城乡一体化绝不等同于城乡无差别化。城市与乡村的分离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自然体现,其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差别,这种差别机制虽然有许多负面影响,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正面效应。发展城乡一体化,不能单纯地将乡村改造成城市,或将城市改造成乡村,要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而不是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提高城乡之间的融合度,使其各施所长,趋利避害,顺利度过社会经济发展的攻坚阶段,满足全体人民的发展诉求,这刁‘是城乡一体化的根本用意。
基于以上对城乡一体化内涵与实质的理解,得出城乡一体化的定义:以较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为前提,在市场经济良性循环和适度宏观调控的基础上,通过城乡之间资本、人力、技术等资源要素的自由流通与合理配置,以及城乡之间社会、经济、政治、文明和生态的有效融合和高度统一,使城乡双向演进、互补发展,以至逐渐缩小城乡差距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