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学校高校财务管理论文 > 特色产业和产业聚集的相关理论概述

特色产业和产业聚集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特色产业

所谓特色产业是指区域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资源察赋,技 术因素等而形成的具有比较优势和相对竞争力的产业。这类产业往往具有明显的 地域特征,通常又以资源察赋为基础,其产品一般具有特殊形态和品质,因而以 特色资源为依托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采矿业等行业是特色产业的典型代表。按 照这个定义,从甘肃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界定甘肃的特色产业主要有马铃薯产 业、中药材、花卉、首蓓草、食用百合、牛奶等特色产业。这类产业的规模、产 值、产量、出口量、产业化经营水平相比其他产业往往也相对较高。

2.产业集聚

从数据库文献中我们查找到了14条产业集聚的定义,而产业集群的定义有42 条。其中有两个定义称“产业集聚又称产业集群”,很显然,这种说法占少数, 而笔者也不能认同将产业集聚的定义与产业集群的定义混为一谈。产业集聚究竟 与产业集群有何差别,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关于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 的概念争议很大。但定义中大都能体现出一个意思,即产业集群是比产业集聚更 高级的概念。产业集群英文为“Industrial Clusters,而产业集聚的英文为“Industial Aggregation。韦伯在其《工业区位论》中最早使用“集聚”的概念,主要是指 产业的空间集聚。它可以是不同的产业在某一共同空间发展,共享基础设施,带 来规模经济效益;相互之间联系密切,有了合理的分工整合的产业集聚可能最后 形成产业集群,但并非所有的产业集聚都能形成产业集群,或者可以说产业集聚 是产业集群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本文中对产业集聚的理解要点主要有:从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产业集聚可 以是改进地区经济福利的手段:某一地区的产业集聚现象是可以被解释的;产业 集聚可以是产业集群的准备阶段。

(二)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产业集聚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

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要增加的额外投资,通过产业的 空间集聚可以实现同类企业整体规模增大而产生外部规模经济,通过企业之间专 业化分工协作获得外部范围经济。外部经济具有正反馈机制,即一旦产业集聚在 某些地区,外部经济就会成为新的企业选择这一区位的推动力,这对增强机制促 进集聚体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更大的外部经济。规模经济按其来源和形式可包括 两种类型,一是新古典经济学所谓的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一是众多企业在空间 上集群发展而产生的聚集经济。新古典经济学的规模经济概念,是指单个企业内 部的规模经济。这个概念来源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中“内部经济”的概念。 由于马歇尔并没有对“内部经济”的概念做出严格界定,后来的人们便沿用他的 说法,简单地把“生产规模的扩大”与“经济效应”联系在一起。于是,“内部经 济”就引申出“内部规模经济”,进而演化为单个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并在新古 典经济学中得到严谨的数学论证。实质上,新古典经济学所讨论的企业规模,只是 比较静态意义上的单个企业内部的技术经济规模。新古典经济学对规模经济的解 释存在如下缺陷(高金德,2002):第一,新古典经济学是在假设不存在外部性的情 况下,讨论单个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问题,一旦引入外部性,其概念就出问题: 第二,仅仅从技术角度解释企业内部规模经济的存在,置非技术的空间因素和市 场因素于不顾,而这些因素实际上均影响着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的存在与否及可 利用的程度;第三,所谓“单个企业”的概念模糊,既可以是一家独立的工商企业, 也可以是一间工厂或车间,因而是不明晰的;第四,考虑到外部性,多个企业在局 部空间上聚集在一起,便会产生一种空间上的外部规模经济,可见新古典经济学 的概念是不全面的。产业聚集的企业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其本质上是一种空间上 的外部规模经济。韦伯曾对生产企业的聚集可能带来的效益作过描述,聚集使企 业便于采用最新技术,使生产进一步专门化;可以更好地开展厂际的分工协作,更 合理地组织劳动力,更廉价购入原料,大量运销产品;更易于取得银行的信贷,并 且还可以共同使用许多辅助企业与基础设施。这样,同行业的企业间利用地理接 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价值活动,如大批 量购买原材料等,不仅使原材料价格降低,也节约了单位运输成本:建立共同销售 中心,如浙江嵘州领带产业集群中,“领带城”是中国最大的领带零售、批发市场, 降低了集群内企业成品的运输、库存成本,使平均成本明显降低,从而有利于价格 竞争。规模经济不仅包含生产规模,还包含营销规模、融资规模和研发规模。产 业集聚区内企业通过建立“区位品牌”、依靠“区位品牌”从事电子商务和改善 销售方式,获得纵向一体化利润,通过区域整体营销,营造市场优势(魏守 华,2002)。因此,产业集聚的优势就在于创建了将小企业的灵活性与来自大网络 的稳定性和支持结合起来的组织形式。

2.产业集聚的创新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

创新理论认为,产业集聚作为一个社会性系统,是多种要素、多种主体、多 种联系协同形成的一个集合体。它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各种要素的结合,培育地方 文化中蕴涵了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地方创新主体与合作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的形成等,培育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产业环境。产业集聚的特点决定了其比较优 势在于能促进持续的创新活动,这源于以下几方面因素:首先,产业集聚环境有 利于知识的积累与学习的加强。高度专业化技能、知识和信息通过其组织载体在 经济地理上的集聚,能产生较强的知识与信息累积和极化效应,产业聚集区的生 命力,就在于地理上靠近的企业从事同一产业的多样化经济活动。由于企业间相 互的长期接触,逐渐形成相互之间信任关系网络,使得人们不只可以从正式渠道 (学校或岗位培训)学习技能,还能通过各种非正式的社会网络相互交流经验和技 艺,获得最新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从而提高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其次,产 业集聚环境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与扩散。产业集聚区内可以提供一些来自于 非正式渠道但对创新往往起重大作用的关键信息,克服了正式渠道具有时滞性的 缺陷。第三,集聚效应和外部效应使企业容易发现创新技术所需的基本要素,从而 既降低了创新的风险,又提高了创新的成功率。第四,产业集聚区内完善的中小 企业服务系统,可以发挥服务中心、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整体功能,更全 面地了解产业发展的技术、市场信息,采用先进的储存、检索方法迅速及时地向 企业提供信息,并根据企业对信息的特殊需要定期向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新技术 成果迅速商品化。同时,产业集聚区的社会经济环境也有利于新企业快速衍生与 成长。产业集聚区以较多的市场机遇、较低的运作成本和较小的风险等有利条件 促进新企业的生成,促成大量的创新知识,提升区域竞争能力。最后,企业通过创 新不仅获得源于技术上的超额垄断利润,而且通过群体效应形成共同的技术标 准,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共用品牌、组建贸易联盟等可以促进不仅包括技术创新, 还会促进包括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金融创新和营销创新等,以进一 步扩大垄断优势,而且可能形成循环累积效应。

3.产业集聚中的“高度分工与协作”与区域经济发展

马歇尔早在1920年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一书中,就强调 大量专业化中小企业地域集中和发展的重要性。在产业集聚区内部,大量专业化 企业集聚在一地,使区域实现了规模生产,同时,也有利于专业化深度发展。递 增报酬是专业化分工的经济网络的基本特征,规模经济只有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 上才能实现,企业之间专业化程度提高,也就意味着企业间交易频率增加和协作 关系的密切。企业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使得企业专精属性更加明显,专注于自身的 优势领域而能在区域内得到其他企业的优势领域的支持,这一动态共同体的协调 发展显然能较大幅度地提升区域生产效率和整体竞争力,使得产业集聚具有其他 产业布局不可比拟的柔韧性和整体竞争优势。总之,产业集聚区在创造了一个较 大的市场需求空间的同时,对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量 也相应增加,同时随着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后福特制(Post-Fordism)生产方式的 盛行,工艺过程日益高度专业化,这不仅为专业化生产商提供了很大的生存机会, 还使他们实现了规模生产,两者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区整体生产效 率。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