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 年9 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 下文简称《意见》) ,决定从2007 年1 月起在中央本级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地方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时间和步骤由各省( 区、市) 及计划单列市政府决定。目前,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已开始进入实施阶段,而地方层面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不仅明显滞后于中央,而且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山东、湖北、福建等省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各试点的异同进行比较,在总结各地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对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构提出设计方案。一、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实践进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据政府授权,以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安排国有资本收益支出计划的专门预算。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利于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提高国有资本营运质量,使国有资本不断保值增值。《意见》的正式颁布与实施,结束了我国国有企业自1994 年以来不上缴利润的时代。自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实施以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 553. 3亿元,主要用于国有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央企业灾后恢复生产重建、中央企业重大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境外矿产资源权益投资以及改革重组补助支出等。[1]中央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顺利实施为进一步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范围及推动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央企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后,各地国资监管部门也开始按照中央国资委的指导意见,在所辖范围内对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行因地制宜的探索。然而,由于《意见》对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具体做法没2007 年9 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 下文简称《意见》) ,决定从2007 年1 月起在中央本级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地方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时间和步骤由各省( 区、市) 及计划单列市政府决定。目前,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已开始进入实施阶段,而地方层面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不仅明显滞后于中央,而且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山东、湖北、福建等省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各试点的异同进行比较,在总结各地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对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构提出设计方案。一、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实践进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据政府授权,以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安排国有资本收益支出计划的专门预算。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利于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提高国有资本营运质量,使国有资本不断保值增值。《意见》的正式颁布与实施,结束了我国国有企业自1994 年以来不上缴利润的时代。自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实施以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 553. 3亿元,主要用于国有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央企业灾后恢复生产重建、中央企业重大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境外矿产资源权益投资以及改革重组补助支出等。[1]中央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顺利实施为进一步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范围及推动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央企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后,各地国资监管部门也开始按照中央国资委的指导意见,在所辖范围内对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行因地制宜的探索。然而,由于《意见》对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具体做法没有统一规定,各地都是根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自身实际进行探索和有益实践,并积累了一些经验。截至2009 年底,全国36 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中,有20 个省市出台了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实施意见、制度办法。其中, 10 个省市开始单独编制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两个省的地市级以下也开展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工作。根据2009 年第四季度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报表反映,2009年,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98 亿元。其中,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6 亿元,地市级及以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2 亿元;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94 亿元。其中,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73 亿元,地市级及以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1 亿元。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历年累计250 亿元,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历年累计236 亿元。很明显,无论在总量规模上,还是在推进速度方面,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试点均滞后于央企。有关研究资料显示,我国仍有16 个省市未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已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20 个省市中,也还有10 个省市未单独编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以深圳、武汉、青岛、上海、北京和安徽等为代表的省市在探索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基本上构建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框架。各省市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各不相同,在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的同时,由于缺乏成熟理论的指导和成功经验的借鉴,目前各地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可以推广的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