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行政预算管理论文 > 国有企业环境中技术效率的测算与比较

国有企业环境中技术效率的测算与比较

我们测算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36 个工业细分行业2000 ~ 2009 年的技术效率,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对企业技术效率的测算和分析将通过间接方式进行,即通过分析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 加总数据) 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这10 年期间技术效率的发展与改善情况加以判断。( 一)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1. 投入产出变量。工业细分行业的生产函数模型中投入产出变量的选取以工业增加值为产出指标,以行业年均从业人员数量及固定资产净值为投入指标。下文中,工业增加值、行业年平均从业人员数以及固定资产净值将分别用Y、L、K 表示。工业细分行业国有企业投入产出数据采用了2000 ~ 2009 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细分行业相关数据。由于产出变量工业增加值2004 年、2008 年和2009 年的年度数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及工业普查资料均没有提供, 2004 年度当年价工业增加值数据采用2004 年度当年价工业总产值与2003 年度工业增加值率计算得到; 2008 年和2009 年当年价工业增加值数据采用比例法计算得到,即用本年度的当年价工业总产值乘以上一年度当年价工业增加值与当年价工业总产值的比值。以2000 年为基期,产出变量工业增加值根据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 投入变量固定资产净值用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另外,工业细分行业非国有企业2000 ~ 2009 年投入产出数据,本文以《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工业细分行业相关数据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细分行业相关数据的差值计算得到。2. 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变量。① 影响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因素变量很多,本文选取的影响因素变量如下:A. 资本比重,记为F1。其中,国有企业资本比重用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计/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计的商表示; 非国有企业资本比重定义为: 1 - 国有企业资本比重。B. 资本密集度,记为F2,用可比价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从业人员的商表示。其中,可比价固定资产净值为根据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固定资产净值进行平减所得。C. 企业平均规模,记为F3,用可比价资产总计/企业单位数的商表示,其中,可比价资产总计为根据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资产总计进行平减所得。D. 产出税率,记为F4,用税收总额/当年价工业总产值的商表示。其中,税收总额缺失的年份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与本年应交增值税的和代替。该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政府通过税收手段对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作用。上述四个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变量是分别利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行业相关数据计算得到,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相同年份和相同行业中变量值是不同的。对以上四个影响因素变量的相关分析表明,这四个变量的相关性较低,不会导致回归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影响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因素变量很多,我们的选择难免会有疏漏。考虑到技术效率是相对效率,SFA 模型只是分析DMU( 决策单元) 之间效率的相对差异,并研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因此,SFA 模型并不要求囊括所有影响因素变量。即使遗漏了重要变量,相比之下,SFA 模型也不会像在OLS回归分析中那样导致整个分析结果稳健性差的后果。此外,国有企业技术效率均值低于0. 115 的行业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行业4) 和专用设备制造业( 行业29) ; 非国有企业技术效率均值低于0. 115 的行业有塑料制品业( 行业23) 、非金属矿物制品( 行业24) 和普通机械制造业( 行业28) ; 而两者技术效率均值均低于0. 115 的行业则包括煤炭采选业( 行业1) 、非金属矿采选业( 行业5) 、纺织业( 行业10)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 行业11)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行业12)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行业13) 、家具制造业( 行业1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行业17) 和金属制品业( 行业27) 等。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这些行业技术效率改善的空间和余地很大; 同时这些行业的低技术效率与所有制无关。为了降低强垄断行业对年度技术效率均值的影响,同时也进一步考察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在竞争性行业的表现,我们分别就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20 个竞争性工业细分行业的年度技术效率均值进行了比较。① 这20 个行业具有竞争性较强、外部环境异质性相对较低等特点,根据这20个行业的年度技术效率均值得到的20 个工业细分行业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年度技术效率均值比较的线形图( 见图1) 。由图1 可知,在这20 个竞争性工业细分行业中,国有企业的年度技术效率均值在2003 年前低于非国有企业,但在2003 年以后已经赶上并超过了非国有企业。从总体上来说,国有企业的行业技术效率在近十年来表现为递增的态势。即使不考虑国有企业中的国有控股部分,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已经赶上并超过非国有企业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起码我们可以说,两者之间技术效率差距的显著性在过去的十年间得到了有效的降低。由此可见,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年甚至有超越非国有企业的趋势。这一趋势在竞争性领域也表现得十分明显。① 由此可以认为,经过1999 年以来的深化改革,我国的国有企业已经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改革成效逐步显现。研究同时也显示,企业相对效率的变动是一个动态过程,效率比较的格局不可能凝固不变。市场竞争不进则退,国企改革尚需努力。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当前的改革应当从两个方向继续推进: 一方面,放开市场竞争,缩小垄断范围,强化政府规制,限制集团利益,降低垄断利润,改变垄断行业技术效率虚高的格局。另一方面,继续推进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的市场化改革,目前特别要关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资本市场的“无缝对接”。我们的建议是,通过充分利用信托财产的法律制度、建立社会信托投资基金的方式,使得国有资本的产权代理“去政府化”。[9]这是进一步改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这方面国有企业的改革还有很大空间,国有企业技术效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本文基于我国工业细分行业2000—2009 年行业加总数据,运用SFA 模型从工业细分行业层面测算了我国36 个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工业细分行业的技术效率,分析了其四个影响因素,并对两者技术效率的水平及其十年来的变迁情况作了分析和比较。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个工业行业来说,变量“资本密集度”和“企业平均规模”对技术效率有正效应,而变量“国有比重”、“产出税率”对技术效率效应不显著。因此,为了提高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大中型企业要继续推进技术设备的升级换代,在提高投资效率的前提下,采用资本密集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要继续鼓励竞争性领域企业做大做强,有些行业可以考虑扶植大型企业集团,提高所在行业的技术效率。研究表明,“资本密集度”和“企业平均规模”是影响企业技术效率的重要经济变量,并且这两个变量与企业技术效率直接相关,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技术效率的行业面板数据比较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受这两个变量影响。那么,企业技术效率究竟是主要取决于所有制,还是主要取决于包括“资本密集度”和“企业平均规模”在内的企业技术水平? 这是本文涉及的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