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学校高校财务管理论文 > 会计专业课程蕴含的人文教育资源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蕴含的人文教育资源探索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也蕴含着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所谓会计专业课程蕴含的人文教育资源就是在会计学专业各门课程中内蕴的可以实现、开发、发展、塑造受教育者生命、灵魂、理性和精神的素材、知识、思想、理念的总称,其核心和基本内容是与人文学科知识相关联的知识资源。本文所谓会计专业课程是会计专业本科教育所涉及的会计类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会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级财务会计(上)、(下)》、《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会计专业课程蕴含的人文教育资源包括会计对人们经济利益的关怀、会计课程中的商务语言资源、会计课程中的哲学资源、会计课程中的美学资源、会计课程的职业精神资源。
  一、会计专业对现实利益的关照
  会计的人文精神首先就是会计专业对人们经济利益的关注,关注经济利益就是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会计是人们创造出来用以反映、控制世俗经济活动以提高或获取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工具和手段,作为研究世俗会计实践活动规律的会计学专业是探讨如何发展完善会计工作从而进一步促进会计和经济发展的专业,是对人类经济活动和生存发展的深切关怀。如果把会计主体界定为个人,会计知识就是增进个人利益的手段,这自然也是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关怀。个人的会计也具有预测、决策、预算、记录、分析、评价等职能。学习会计课程可以提高个人的决策和控制能力,以应对充满竞争和风险的经济社会。
  二、会计课程中的语言
  会计就是一种通用的商务语言,投资者与受资者、债权人与债务人、税务部门与纳税人、员工与企业之间进行的有关交易需要运用会计语言进行交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际关系的经济化和商业化、会计专业培养学生的日益增多以及会计专业日益为大众所知,会计语言有逐渐渗透进入大众语言的趋势。
  关于语言的本质,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不仅仅是表象事物的符号,语言本质上具有人文性,语言是人的根本属性,是一个人的世界观,语言的发达可以完善一个人的人格、塑造人的精神;德国学者施坦达尔也认为语言的精神性、人文性高于技术性、工具性;德国当代哲学释义学者伽达默尔认为语言是精神生存的世界,语言构成了人生活其中的文化环境;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也是人生存其中的家。总而言之,语言作为指代事物的符号系统,不仅具有表象作用,而且还影响人们的思维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同时也是人们对待世界的方式,甚至可以说,语言就是人生活其中的世界本身。
  会计语言——主要包括会计要素、数量及其结合——既是指代资金运动的符号,也影响人们的内在思维和认识世界、看待世界的方式。尤其是在商务活动中,人们面对和处理的“世界”就是人造的世界——经济活动及其经济关系,因此,会计语言对世界的进一步影响实际上还把自身投射变为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本身——或者说叫做商务世界——会计语言构成了一种商务世界。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会使得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洞悉企业以及经济活动的内幕,学会商务交流,进一步进入或者融入经济和商务世界,形成会计的经济理性思维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增强经济决策意识,逐渐成长为经济上独立、自主的人,进而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商务世界,发展受教育者的独立、理性、自主意识,健全受教育者的人格。
  三、会计课程中的哲学
  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一种各种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的复杂运动,作为反映和控制这种运动的会计也是一种矛盾运动,总结和反映会计工作的会计学当然也是各种概念、范畴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来看,会计既是信息系统又是管理活动;其次,会计既有技术性又有社会性;第三,会计既有反映职能,又有控制职能,反映是基础,控制是目的;第四,会计的目的既为反映受托责任,又为决策者有用;第五,会计信息既有对外职能,又有对内的职能,会计系统和会计学科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统一;第六,会计工作要以在密切联系的经济体系中划分出独立会计主体为前提,既要假设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又要假设企业分期经营,要在币值不断变动的环境中假设货币是一种稳定的计量手段,这些都体现了联系与孤立、持续与间断、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反映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七,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会计信息既要可靠又要相关,既是明晰的又具有模糊性,既要真实又有一定的估计因素,既是可理解的又是专业性的;第八,既有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资产负债表又有处于显著变动状态的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企业资金既有来源又有运用,既有收入又有费用,既有流入又有流出,既有增加又有减少;第九,会计等式既能够反映资金及其运用又能够反映各个利益主体的经济关系;第十,会计各个账户连接起来既反映了时间上继起的连续状态,又反映了空间上的并存状态;第十一,会计账户既有人的账户又有物的账户,既有实账户又有虚账户;第十二,借贷符号、会计科目与金额的结合既能够反映变化的方向又能够反映变化的数量,既能够反映变化的质又能反映变化的量;第十三,会计与认识论具有相通性。作为对经济活动的反映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从“经济活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分析”程序实质上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由“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阶段”。控制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目的,其报表反映出来的信息要经过报表分析形成决策,再形成预算和计划由决策者下达指令执行形成新的经济活动,这种“报表分析→预测→决策→预算→执行”程序实质上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由“理性认识→实践”的过程。由于会计是人对经济活动的把握,所以,会计的反映和控制职能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由“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具体表现;第十三,会计的反映职能与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也具有相通性,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或者反映真理,无数相对真理的层层深入无限逼近“绝对真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人们认识经济世界的一种工具,可以通过原始凭证的初步反映,账簿和报表的系统反映以及报表分析的深入反映逐步揭示经济活动或者资金运动的规律,并通过这种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改善资金运动。但是这种反映又具有相对性,因为人们认识能力的限制、会计信息提供的成本以及会计信息与其需求者的“决策相关性”要求等使得会计信息只可能无限逼近资金运动和经济活动的全部“真实”。会计的这种真理观可以帮助学习者树立对真理的信仰和追求,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会计精神。某种意义上说,会计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通过会计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提高学习者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唯物辩证世界观和人生观。会计不仅要客观、公正地反映经济活动,而且,会计反映程序、方法和结果又具有美学属性。
  四、会计课程中的美学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的名词委员会于1953年发表的第一号“会计名词公报”,对会计所下的定义是:“会计是一种艺术(Art),旨在将具有或至少部分具有财务特征的交易事项,以有意义的方式且以货币来表示,予以记录、分类和汇总并解释由此产生的结果”。1941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A)所属会计名词委员会的《会计名词公报》第1号《复查与提要》指出:“会计是一种技术(Art),是关于诚实有效和以货币形式记录、分类、汇总具有财务性质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以及说明其经营成果的技术。”无论会计是艺术还是技术,会计具有美的属性都是毋庸置疑的。我国最早把会计与美学联系起来的是1984年范春吉在《会计研究》第五期上发表的《会计与美学联系浅议》,他认为会计艺术论不仅是指技术,而且还指会计人员应该对会计倾注情感,使会计成为审美对象。1994年罗勇在《四川会计》第四期上发表《会计美学初探》提出建立会计美学设想。尽管会计美学的建立还有争论,但是会计存在美却得到认同。崔亮在其硕士论文《会计美学研究》中从会计工作、会计人员、会计教育三方面探索了会计之美。从会计工作来看,会计具有:简练美,抽象美,连贯美,节奏美,比例美,对称美,平衡美,整合美,秩序美,协调美;从会计资料方面来考察,会计具有:凭证美,账簿美,报表美,图表美,影像美,符号美,数字美,语言美,色彩美,程序美;从会计人员来考察,会计之美表现为:会计文化氛围培育会计人员美,会计思想美,会计道德美,会计精神美,会计行为美。赵丽生认为会计之美表现在:真实美,平衡美,对称美,秩序美,结构美,简约美,统一美,和谐美。朱林、倪静洁从总体上分析,认为会计美学特征表现为会计具有: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形象性与理智性的统一,真实性与功利性的统一。




  美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会计不仅是枯燥的数字和理性的思维,会计还有情感的体验和美的教育,均衡、对称、和谐、比例、统一、简练等会计外在之美以及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行为、精神等内在之美是人类普遍的审美倾向,会计之美可以激发出人们的崇高感、优美感、道德感、新颖感。在当今社会各种不同的审美价值观中树立朴素、普遍的美感追求和欣赏,从而激发受教育者求真、向善、创新、奉献、专注、乐业等正确的价值追求和向往,实现教育的心灵塑造功能。会计的静态和动态、会计的人和物都具有美的属性,会计人同时还具有特有的精神属性。
  五、会计课程中的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指职业人在对本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深刻认识、严格遵循的基础上,在工作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职业风范和精神境界。”职业精神是职业人基于职业道德在职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人文精神,不同职业表现出不同的职业人文精神。会计概念的基础是会计人进行的会计工作或者职业,因此,会计职业精神也可以称为会计精神。张仲元认为“会计精神就是指在长期的会计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由会计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会计行为之中的为会计人员所特有的最基本的性情、人格、意识、观念、感觉、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等内在抽象的总和。它是会计人内在的精神要素,是凝结在会计行为中的思想与理念。”
  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新教理性与会计是伴随发展的,进一步说,资本主义发展来自于基督新教理性,集中表现为会计的计算理性。这样的理性精神首先来自基于信仰对世俗社会的诚实面对:真实反映和理性控制。资本主义早期和中期的代表作品如《鲁宾逊漂流记》、《肖申克的救赎》形象而直观地表达了在信仰关照下对现实世界的冷静面对和客观计算。商思争(2011)在《信仰·理性·会计·职业》一文中,将现代会计精神归纳为三个层次十三方面内容:信仰层面:信仰(Belief);理性层面:客观(Objective)、公正(Fair),诚实(Honesty)、守信(Integrity)、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律法精神(Abide by Law and Rule);行为层面:独立(independence)、敬业(Respect)、胜任(Competence)、专注(Devotion)、谨慎(Carefulness)、创新(Innovation)。这些精神气质的综合可以概括为基于坚定信仰的独立、诚信、公正和责任。以上内容在《会计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以及相关课程中直接或间接地有所显现。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信仰和理想逐步丧失,物欲泛滥、精神荒芜,公正失去基础,致使人心浮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诚信、公正和社会责任意识也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不敬业、不胜任、不专注、不谨慎、不创新,缺乏独立的价值判断和自主不移的个人选择。解决这些问题当然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和办法。但是,会计职业精神显然是会计专业课教师最天然的教育资源,也是会计专业学生最便捷的提高自我修养的手段和工具。因为诚信是会计的灵魂,公正是作为处理经济利益关系手段之一的会计最基本的原则和内在要求,责任意识是作为受托责任的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些会计精神要素与会计原理、程序和方法相结合必然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从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个人修养。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