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评价被审计人任期内法定责任及履约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进行考察、考核、综合评价、任用和奖惩兑现提供参考依据。工作非常重要,其具有高风险性。本文通过对经济责任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防范经济责任风险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经济责任 审计风险 防范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发表审计意见,评价被审计人任期内法定责任及履约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进行考察、考核、综合评价、任用和奖惩兑现提供参考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则是指审计机关通过审计由于种种原因对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作出不恰当的或错误的审计评价,而给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带来某种损失和承担损失责任的可能性。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审计对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增大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性
由于审计对象都是具有一定的职务,有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其审计结果又往往被组织人事部门被用来决定干部的任用去留。因此,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较大,潜在审计风险系数不可低估。
(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不明确,加大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由于我国大部分单位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普遍缺少规范化、科学化、统一化、明确化的责任管理标准,主要领导干部没有明确的经济责任界定。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故意责任与过失责任等等都没有科学的、明确的界定标准或难以界定,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具有较大审计风险。
(三)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不真实
随着企业对下属单位考核奖惩力度的加大,特别是企业领导年薪制的实行,企业经营外部压力异常。隐瞒收入、成本不实,一些单位领导指使财会人员造假帐、调节利润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前任一走,潜亏因素就暴露出来,而且造假手段日趋隐蔽,无形之中加大了审计风险。
(四)被审计单位提供会计资料不全面完整
如一些被审计单位从外界反映职工福利搞得较好,可从帐上一看,却没有发现有关记录,原来搞福利的钱是从“小金库”出的,如果不了解这些情况,被审计单位又不提供,就会增大审计风险。
(五)被审计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内控制度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市场竞争加剧,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受经济利益驱使再加上内控制度不健全,产生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无疑使审计风险加大。
(六)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滞后性给责任认定带来困难
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全建立,在审计过程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使得有些问题难以认定,审计人员只能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经验来判断和评价,这就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审计风险。
(七)经济责任审计一般要求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要求高,而审计力量不足,与经济责任审计任务不相适应
对一些重要事项因审计职权范围及手段限制,不能进一步调查取证难以审深审透。审查期限跨度较长,一般以离任者近三年财务收支、资产、负债及损益等作为重点内容和范围,其它年度只进行抽审,难免有所遗漏,存在着潜在的审计风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要远远大于一般的审计,如何防范和归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为经济责任审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如何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针对产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原因,要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双向承诺制度,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在真实可信的会计资料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明确划分审计责任和被审计单位责任,明确审计范围。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及相关负责人作出书面承诺,保证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完整、无帐外资金和资产,否则承担相应的责任。审计组长应提供书面保证,保证认真执行审计法,严格按审计方案规定内容和操作程序实施审计,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谁违反承诺,谁承担责任。
(二)正确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对审计中涉及审计认定的事项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同时注意适用法律法规的时效性。
(三)完善风险控制措施,认真开展审前调查,搞好审计风险评估,制订好审计方案
在实施前,充分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内控制度建立执行情况,评估控制风险程度,有针对性的制订风险控制措施。
(四)审计评价是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核心问题
这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到被审计人的评价、考核和使用,也是划分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的重要工作。因此,审计评价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准确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
(五)对经济责任的划分
一是要依据权责发生制等会计核算原则、客观公正的审计原则,对离、接任之间应负担的盈亏责任明确划分;二是广泛听取被审计单位员工的意见,尤其是要重视企业职代会通过表决的重大事项;三是充分征求离、接任领导人员的意见;四是征求主管部门的意见。
(六)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
成立由审计、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监事等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共同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重大、疑难事项,借鉴其他部门的监督成果,降低和分散审计风险。
(七)为了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应注意做到一是将日常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
通过日常审计,检查任期目标的执行情况,从中找出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或失控点,做到及时掌握,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对情况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减轻集中离任审计时的压力。二是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要把财务收支审计与领导干部任期内工作业绩、经济行为、管理状况、重大决策、廉政情况等方面结合起来,多方面、多角度地确定领导干部应负的经济责任。
(八)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要为审计部门配备多学科协同作业的人才队伍,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广泛开展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业务能力、计算机审计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廉洁、严谨的审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