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是同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加强企业的财务审计一方面可以增强对企业的约束和监督,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企业财务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企业财务审计概述
企业财务审计指的是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财务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及方法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和监督,并对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中反映出的会计信息依法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最终形成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和决定。[1]企业财务审计的目的在于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最根本特征是独立性,这是宪法赋予其的特权,也是财务审计不同于其他专业监督的重要特征。今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加强,企业的财务审计日益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范围的国际化、层次的立体化、领域的扩大化、主体的多元化、内容的复杂化和程序的规范化等等。企业财务审计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然而当前的市场形势下,企业财务审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二、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的独立性未得到保障
独立性是审计的根本特征,同时也是企业财务审计是否能实现其作用的关键所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保证工作的独立性。然而现行的财务审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独立性不强的问题,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由于财务审计工作特别是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审计工作往往受到各方因素的干扰和阻碍,有些执法人员由于在聘请和解聘方面的原因,违反自身的职业规范,出具失真的信息,扰乱审计市场的合法秩序,误导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审计独立性的缺乏影响着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正常的经济秩序。
(二)审计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近年来,虽然许多企业在审计工作中做了较多的调整和改进,但是许多企业仍然存在审计工作涉及面不广,审计范围不足的现象。如在审计过程中,部分企业的财务费用位计算、递延资产等应摊未摊等情况,主管部门的检查力度不足,因此存在潜亏挂账的现象。特别是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由于其内容局限与财务会计这一单一层面,财务审计从行政上隶属于财务部门,其公正性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审计工作,特别是作为国企内部审计主要内容的经济效益审计,多是在年终决算前进行,这就容易导致审计部门面临时间短、工作量大的情况,工作具体执
行中难免有形式化的现象发生。
(三)审计执行力度不足
财务审计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合法地体现和反映企业的收支状况,对内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其经济效益的获得,对外发挥市场监督机制,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然而现行的审计制度在执行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虽然企业制定了具体的财务审计规定,但由于缺乏执行力,常常还是在问题发生之后才进行反省和整改,不能有效的发挥财务审计应有的作用。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的效益审计、离任审计以及发现问题后的经济问题审计,由于是事后审计,很难在问题发生之初就及时的发现问题,一旦问题严重化之后审计部门才介入调查,企业很难及时的避免经济损失,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
三、企业财务审计的改进措施
如何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相适应的财务审计制度,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项复杂的任务,必须从我国的实情出发,考虑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进入国际市场的客观需求。具体说来主要包括几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审计制度,首先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前提,以之为基础进行规范的受托责任授予、考核和评价、监管制度。这就要求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企业与所有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关系以及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企业经理层的职权明确。此外,企业还应当完善的内部议事程序规则,以此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监事会的监督和管理,将其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与企业财务审计相关的法律包括《审计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等,这些法律在颁布之初我国正处于刚刚不出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了解上不充分,随着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加之贸易全球化的新形势,现行的法律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财务审计的需求,有些法律规定不符合当前的形式,因此需要根据目前的新情况进行法律法规的修改和更加全面的规定。
(三)全面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合格的审计人员首先应当具有相关的审计、会计职称,不仅具备与自身从事的审计工作相协调的业务素质,同时应当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想要做好审计工作,必须拥有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较宽的知识面。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对于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有更高的标准,无论是国家审计人员还是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都必须本着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学习最新的信息网络技术和前沿的高新知识,积极转变观念、拓展视野,具有创新精神,以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实现审计的各项作用和智能,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的辅助审计工作的开展,具有准确性和高效性,使得审计工作更加智能化和科技化,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为企业的各项发展前景提供咨询服务,国家审计人员可以有效的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为国家的宏观调控
提供合理的依据。
(四)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财务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内部财务审计可以有效的发现不合理开支、规范企业内部的财政运行、维持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它在执行中涉及面较广,工作要求较高,特别是针对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独立性相对较差的特点,需要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具体说来可以成立内部审计的工作委员会,明确规定委员会的各项职能,将每一项审计项目都落实到具体的规范,工作委员会要严格符合每项审计的意见书和相关的审计决定,加强实行力度,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及时纠正解决。同时,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在明确审计职责的基础上,对于审计人员的违规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一旦发现规范规定隐瞒实际情况的事件,及时追求审计人员的责任,增强审计人员作为执法者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五)建立严格的审计监控体系
各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应当遵循“方案科学、有效实施、严格复核、准确处理、适时跟踪”的原则建立严格的审计质量监控体系,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在对过去审计工作全局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各类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相关理论研究,围绕统计工作的中心,提高审计执行能力。特别是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人员,应当及时总结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建立人事部门、组织部门、财政部门等多部门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增强审计工作的实用性,实现其价值。
此外,还应当加强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加强审计机关同企业组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政府宏观调控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在联系与协作中充分实现审计的作用和价值,使政府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上级部门对企业责任目标完成的真实性也要加大检查力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则要加强对企业处理国有资产这一过程的监管力度等。总之,财务审计工作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想要实现财务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就应当了解现存财务财政体系中存在的诸多不足,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由针对性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财务审计的职能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