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一)中国现行“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1、简介
“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结构是世界银行1994 年在《防止老龄危机:保护老年人即促进经济增长》报告中提出的,集中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派对于养老保险的一些政策主张。我国的养老保障“三支柱”包括:
第一支柱:即公共养老保险,由政府主导并强制执行,覆盖全社会,目前,大部分国家采用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属于社会养老保险范畴。
第二支柱: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是一种完全积累制的并由私人管理的养老金计划,它既可以是强制执行也可以是自愿实施。很多国家的第二支柱一般采用个人账户储蓄积累的筹资模式。这一支柱养老基金的运营管理市场化,一般由商业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金融机构运营管理基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将这一层次的养老保险计划列入商业养老保险的范畴。
第三支柱:主要是个人储蓄性养老计划,为那些想在老年得到更多收入及保险的人提供额外保护,一般由商业保险公司办理,个人自愿投保,政府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人们把钱存进养老金储蓄账户。
总的来说,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保险体现社会公平,第二、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包括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和个人储蓄性养老计划,体现效率和个人的自我保障责任。这三大支柱有机的将社会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社会保障责任和个人保障责任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养老保险的三大功能———收入再分配、储蓄和保险
(二)商业养老保险概述
1、简介
商业养老保险是以获得养老金为主要目的的长期人身险,它是年金保险的一种特殊形式,又称为退休金保险,是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商业性养老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交纳了一定的保险费以后,就可以从一定的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这样,尽管被保险人在退休之后收入下降,但由于有养老金的帮助,他仍然能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2、优势
(1)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有利于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是构成一个国家养老保障体系的三大支柱。我国也正在构建这种“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同时,由于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养老的压力越来越大,通过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可以有效地缓解政府压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进人民福利。
(2)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风险经济,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也要独立承担各种风险。同样,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个人也需要通过社会化的方式来解决养老方面的风险。如果养老等方面的风险解决不好,每个人都在担忧自己未来的生活保障,当前的消费需求就会受到抑制。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市场化、社会化的养老风险管理机制,通过这种机制,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家庭养老风险,减少人们的不安全感,有效刺激家庭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消费和投资的平衡增长。
(3)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有利于优化金融市场结构。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存在着直接融资比例过低、间接融资比例过高以及短期资金被长期使用、资产负债不匹配等问题。商业养老保险的周期长,资金量大,来源稳定,是金融体系中重要的融资渠道,可以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大量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有利于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金融市场的资产负债结构。同时,养老保险公司是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必将为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研究意义
面对未富先老的时代背景,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不足,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远未发挥出来,其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但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关键就是要开发出能够吸引人们眼球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因此了解市场对于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需求状况刻不容缓。另一方面,现有文献主要针对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意义及政策建议,关于产品需求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本次调查研究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现有研究中的不足。
本调查主要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黑龙江省,黑龙江省2009年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的18%(65岁以上人口:201.5344万 ),该数据表明黑龙江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而根据以上数据进行假设,当人口步入25岁时开始承担养老责任,则图5—69周岁的人口将是二十年后“养老”危机的当事者,二十年后黑龙江地区的养老负担将是十分沉重的。
二、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主要特征分析
如表1所示,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基本均衡。
由图一数据可知,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26岁——50岁的独生子女父母。
如图二所示,本次被调查对象主要工作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从业人员较少,但是私企职员仍占有一定比重。这样便于我们结合他们的职业特点进行需求分析。
如表2数据所示,此次调查对象的月收入主要集中于2000——5000元
如图三所示,工作年龄二十年以上的为大多数。工作年龄二十年为储蓄的黄金年龄,也是购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最优年龄,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潜力巨大。
(二)“421”家庭对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态度及实际购买行为
在月结余的利用情况调查中,100%的人进行了银行储蓄,34%人选择股票基金等投资,45%选择购买保险。其中,大约33.3%的人购买了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可见,购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比例较低。在整个样本来看,购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仅为15%。在购买保险过程当中,购买财产保险的是人寿保险的两倍。
(三)结论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缺乏投保意识,商业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此次调查中只有15%的人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
第二,购买意愿与实际购买行为存在差异。本次调查发现,尽管很多人有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但是购买行为却与实际有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经济上负担过重,尤其是收入水平一般的个体从业者以及事业上刚起步的私企职员。尽管意识到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必要,但是沉重的供养负担和贷款压力,使他们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