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雪涛① 王 琪① 钟海军① 杨锦彤① 褚德发① 梁春琦①
中图分类号:F23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3-0743(2003)02-0010-02
一、前 言
1999年12月,我院开始实行成本核算工作,在增收节支、开源节流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本核算初期,药品收入计入科室收入,科室收支结余按比例提取作为奖金分配,且是惟一依据。2001年9月,医院执行国家关于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政策,取消科室药品收入,其目的也是为了降低医院药品收入的比重,优化医院收入结构,减轻患者负担。但由于药品收入占某些科室收入比例较大,为保持相对稳定,完善原成本核算中奖金分配依据的缺陷,我们调整成本核算奖金分配方案,将医疗质量考核作为奖励要素,纳入科室成本核算中奖金分配体系。本文就成本核算奖金分配方案调整前后,药品收入、医疗质量与成本核算中奖金三者关系作一调查研究,以对如何完善目前医院成本核算及奖金分配机制作一探讨。
二、资料来源与方法
1.调查对象是与药品收入关系较大的临床科室 时间为成本核算调整前8个月(2000年9月至2001年4月),调整后8个月(2001年9月至2002年4月),所有数据来自医务处经济管理办公室、计财处。
2.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比调查方法。成本核算调整前。
科室奖金=(科室收入—科室支出)×提成比例,科室收入含药品收入;成本核算调整后,科室奖金=(科室收入—科室支出)×提成比例/1-医疗质理系数。科室收入不包含药品收入,医疗质量系数通过医疗质量千分制考核换算得出。与原奖金公式相比,医疗质量以一定比例进入成本核算奖金分配体系。
3.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三、结 果
1.药品收入占15个临床科室奖金比例(见表1)
2.在成本核算方案调整前后15个临床科室奖金变化情况(见表2)。
3.全院8个月成本核算方案调整前、后药品收入情况(见表3)。
四、分析讨论
1.如表2所示,成本核算方案调整后,奖金增加的科室有12个,占80%,其中大多数科室调整前后平均奖(P>0.05)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表明新旧方案差距不大,但从调整后奖金增加的数值比较,医疗质量作为分配要素的新方案要优于旧方案; 奖金减少的科室有3个,占20%,全部为药品收入占奖金比重较大的内科系统科室。 该结果说明,医疗质量作为“干股”纳入奖金分配,如果科室重视医疗质量,在没有药品收入的前提下,仍能获得较满意的奖金。
2.表1、表2所示,药品收入占奖金比重大于40%的血液科、肿瘤科、神经内科、免疫科、中医科调整后,前3个科室奖金只分别增加95元、74元、10元,远低于药品收入占奖金比重小于40%的科室,而中医科、免疫科调整后则分别减少1 068元和382元。奖金大幅下降,上述5个科室情况说明,在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未体现其实际成本的情况下,严重依赖药品收入或以药品治疗为主要手段的科室,在目前以收入减支出计发奖金的成本核算奖金分配体系中,即使重视医疗质量,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难度很大。
3.在成本核算奖金分配执行过程中,医院下决心取消科室药品收入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国家医药改革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药品收支结余上缴,合理返还”的政策,并最终走向医药分家。药品收入越多,结余上缴越多,按比例返还越少,医院等于替别人卖药,得不偿失。药品收入不属于医院,是医药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次,药品收入与科室挂钩,使医生为增加收入而不顾患者病情养成乱开药、开贵药的恶习,不仅加重患者负担,从客观上也抑制了医务人员钻研新业务、新技术、开展技术创新、提高诊疗水平的积极性,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不利于医院长期竞争优势的形成。
4.表3所示,取消药品收入前8个月,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55.6%,取消后8个月占55.7%,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重并没有下降,反而有升高这种情况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在目前国家对医院补偿措施及医疗服务价格没有到位的情况下,药品收入仍是医院收入的主要部分。另外,取消药品收入只能切断药品与科室整体利益关系,但未切断在日常医疗工作中,药品与医生的个体利益联系,这也是药品收入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5.我院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成本效益作为奖金分配依据,其优点是奖金分配和成本管理责任制联系起来,促进成本核算工作,奖金分配较前科学合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将收入作为奖金计算依据,会鼓励科室通过加大服务量而提高收入,无形中可能导致科室通过大处方,重复检查等方式来提高收入,这无疑会浪费资源,加大病人负担,不符合国家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总目标。 其次,奖金提取比例的制定有很大的人为因素,没有科学依据,易造成科室之间的矛盾,影响工作,降低奖金分配的激励作用。 更重要的是这种以成本核算为依据计发奖金的办法,易使科室的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奖金上,忽视了医疗技术质量这一医院的核心和永恒的主题。 借这次取消药品收入之机,我们将医疗技术质量作为分配要素,参与奖金分配,在分配机制上实现了奖金分配与经济收入不直接挂钩的突破,突出医疗质量这一核心。与过去相比,新方案改变奖金单纯从科室收支结余乘以提成比例的分配办法,将医疗质量系数作为分母,去除收支结余乘以提成系数,而不是去直接乘科室收支结余,这可能与大多数医院做法不同。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大医疗质量数值在奖金分配中的权重;二是加大取消药品收入后对科室的补偿力度。当然,这种方法使医疗质量考核在奖金上起着重要作用;它即控制医疗质量,又调控奖金总量,如执行不力,有可能使医院奖金支出增大,积累减少,是否为目标最理想的办法,有待实践进一步验证。
6.目前,全国许多医院都已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且与奖金分配挂钩,大多数保留在收入减成本计发奖金的初级阶段。因此,科室收入多少,想办法创收成为成本核算中很关键的问题。但目前,医院以市场价来支付固定资产的购置,消耗性材料的采买,水电气的消耗,而医疗收费又必须遵守计划控制价,除了药品销售实行加收批零差价可获得部分经济收入外,大部分医疗项目收费均低于医疗成本,医院科室并无可观的经济收入,这种医疗价格“瓶颈”不仅使科室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更使医院面临严重的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不利于成本核算工作进一步深化完善。 我院这次取消药品收入,调整成本核算奖金分配方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正是医疗价格“瓶颈”的反映。因此,尽快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使之接近成本,应是目前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必须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