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云①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0743(2003)04-0049-01
2002年徐州市医疗卫生单位深化卫生改革,加快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卫生系统财务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概 况
年末市直医疗卫生机构23个,其中,医疗机构11个,卫生机构11个,行政机构1个。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在职职工5 206人,其中,医疗机构4 711人,卫生机构449人,卫生局机关46人。离休人员219人,退休人员 1 657人。年末市直医疗机构拥有资产106 827万元,其中,流动资产36 626万元,固定资产48 577万元。负债47 024万元,净资产59 803万元。医疗机构编制床位3 486张,期末实际开放床位3 255张。全年门、急诊人次176.58万人次,实际占用床日1 076万床日。全年出院人次6.77万人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102.18万床日,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15天。
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卫生事业经费、离退休经费支出情况 全年卫生事业经费实际支出3 260万元,比2001年的3 367万元减少107万元,降低了3.18%。离退休经费实际支出3 377万元,比上年同期的2 918万元增加459万元,增长率为15.73%。两者有增有减,分析其原因,与人员结构变动有关。例如,2002年在职职工5 206人,比上年同期的5 426人减少220人。
从医疗卫生机构的支出比例结构来看,不尽合理。医院经费支出合计51 028万元,其中,人员经费占支出的25.86%;卫生防治防疫事业费支出合计969万元,其中,人员经费422万元,占支出的43.55%;妇幼保健经费支出中人员经费占支出的89.04%,仅有3万元的经费。
2.收入、支出情况分析 市直11家医疗单位,全年组织业务收入54 445万元,其中,药品收入28 131万元,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为51.67%,上年同期比例为54.22%,同比下降2.55个百分点。业务收入增加额为10 274万元,增长率高达23.26%。
医院的医疗收入与医疗支出相比,亏损11 067万元,其他收支相抵,亏损95万元,只有药品收入是高于药品支出的,高达6 821万元,三项收支相抵后,亏损4 341万元。
3.工作效率及经济指标分析 全年门诊人次176.58万人次,与上年同期的174.68万人次基本持平。实际占用床日为106万床日,同比增加23万床日,增加了27.71%。占用床日的大量增加,一方面与医院实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医务人员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有关;一方面与参保病人的就医心理日趋成熟,了解和适应了医保政策有关。
另外,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为了提高生存、生活质量,患病后及时住进医院治疗,使得医院床日占用比例提高。
分析门诊人次上升趋缓的原因,与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知识的增长和药店的“遍地开花”有关,群众患了“小病”,直接去药店购药,减少了医院的门诊量,加上新闻媒体的药品广告宣传,许多人不去医院而直接购药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即市直属医疗机构之外的医疗机构,包括民营医院,“争”去了不少病人。这也给市直医院提了个醒:不仅要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还要考虑价格竞争因素,人们毕竟还是在医疗技术含量高低和价格之间选择的。
三、建 议
1.从医疗机构的支出比例结构看 不尽合理投入政策应向防保和妇幼保健倾斜,尤其要向妇幼保健倾斜。
2.财政补偿应尽快到位 医疗收费标准低于医疗成本,难以体现医护人员的劳务价值,且在财政补偿难以到位的情况下,对药品收入作为经费不足的补偿,仍有较强的依赖性。随着药品购销行为的日益规范,财政部门相应的补偿应尽快到位。
3.医院提高人均业务收入和降低各项成本要并重 医院人均业务收入的高低,不是衡量医院经济效益优劣的惟一标准。药品收入所占比重,直接影响到医院收入的含金量。因此,在提高人均业务收入的同时,要不断降低各项成本,降低药品收入所占比重,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医疗卫生单位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