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月涉及2800多项商品的出口退税
企业出口退税操作实务
企业出口退税操作实务课程培训,旨在使学员全面掌握和理解新政策背景下的“免、抵、退”税的各项政策法规、计算和操作实务,以及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变化和纳税筹...[详细]
“通关作业无纸化”试行期间海关“十大”新举措揭密与应对海关“三查”攻略、合法避税、增加出口退税技巧高级研讨班
海关新举措揭密与合理避税课程特邀请海关实务派知名人士,海关风险管理始创者,首次与进出口企业、报关企业共同现场案例解密“通关作业无纸化”试行期间海关“十大”...[详细]
率下调政策推出之后,本月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电子手册实务操作与风险管理培训班
加工贸易电子手册实务操作与风险管理课程培训,旨在使学员了解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账务与单证管理的要求,增强企业关务、物流、财务、仓库及销售等各环节有效沟通与协...[详细]
加工贸易与保税物流培训课程
知道加工贸易报关与一般贸易报关的区别吗?知道目前各类保税物流制度对进出口企业都有哪些便利吗?如何解决来料、进料和国内料件的混料处理问题?加工贸易与保税物流...[详细]
政策再次调整,新增了近2000个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作为宏观调控措施,这两项政策一脉相承,其意图非常明显,都把调控重点放在“两高一资”和低附加值、容易引发国际贸易纠纷的产业,希望能借此减缓我国快速增长的贸易顺差水平, 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从微观层面看,这两项政策对相关行业和企业
基于企业知识管理的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坊-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系统构建实务研修班
企业档案管理课程旨在通过对档案管理新观念认知,档案管理的工具方法论、流程和档案管理操作实务的学习,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素养和档案处理工作效率,...[详细]
企业白领核心办公技能(PPT+Excel)企业高级应用课程
办公技能课程能够帮助学员学会如何把Excel中的数字、图表生动地链接到PPT财务报告中,学会如何在PPT报告中有效运用文本、数字、图表和图片等;学会如何根据不同的主题...[详细]
企业财务内控骨干团队特训营—一门为成长型企业管理团队量身打造的财务内控课程
企业财务内控骨干团队特训营旨在帮助总裁及管理团队更为透彻的理解成本管控的概念和价值。通过科学化预算实时管理、关键节点监控、岗位责任梳理现场操练等方式,从财...[详细]
生产经营的冲击,将是非常直接而又深重的,绝不容漠视或掉以轻心。
在本次公布的限制类商品目录中,共列出2247个海关商品编码,其中394个是2007年之前发布的,1853个是新增的。新增商品类别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金属粗加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都属于较低层次的加工贸易。
这些被限制的行业,产品同质性强,生产工艺成熟,产能扩张容易,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保证金实转制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使这些本已利润微薄的行业盈利水平进一步下降,经营空间受到很大挤压。当然,从产业结构方面看,采取这两项贸易新政,将有助于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向上游的研发设计、中游的集约化生产、下游的营销服务延伸提高,从而促进我国的加工贸易向更高水平转型。这是从生产经营的角度看问题。
从吸纳劳动力和就业情况看,这两项贸易新政的实施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直接从业人员约在3000万―4000万人,约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这是一个不小的群体。同时,我国绝大部分的加工贸易企业分布在东部沿海,尤以广东、福建、江苏三省为最,这些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民工。现在,加工贸易新政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这一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群体。
从加工贸易行业格局看,新政的实施,也将会引发该行业相关企业重新洗牌。我国加工贸易行业已经发展了20多年,现在正处于高速上升阶段。统计显示,2007年上半年我国加工贸易额同比增长33%。其中,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中,有80%是外资企业,尤其是港资、台资数量众多。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发展也十分迅速,民营企业的增长速度不仅高于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增长速度。加工贸易新政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这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和企业格局。
至于上市公司,会受到多大冲击呢?显然,无论是出口退税税率下调,还是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增加,都是以针对快速增长的贸易顺差为主,长期来看真正解决贸易顺差问题还在于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形成更高技术含量、更多附加值的产品,劳动密集、资源低附加值加工类的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发展瓶颈。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从事传统加工贸易的企业较少,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向其他领域转型,如厦门国贸( 20.56,0.47,2.34%)等,因此加工贸易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不如出口退税税率下降影响明显。
近日,加工贸易两大新政的出台,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涉及面广,影响也大。其实,在历史上,出口退税调整和加工贸易政策也曾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措施,同时被使用。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自9月15日起,我国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
按照中国现有政策,加工贸易产品在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时,不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最终产品出口也不享受出口退税。如果被列入“禁止类”,就必须按照一般贸易规则进出口。而“限制类”的商品则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在进口料件时,由海关收取和应征关税、进口环节税等值的保证金,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加工出口并办理核销后,再将保证金及利息予以退还。
如果只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于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是不公平的。例如企业可以在出口退税被调低之后,通过大量进口原材料,转做加工贸易,来规避出口退税调低带来的损失。目前中国外贸出口大量来自加工贸易,2007年上半年加工贸易进出口4409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比重为45%,仅仅调整出口退税率,已经无法对减少外贸顺差和贸易纠纷产生实质性影响。
在管理方式上,2007年以前的限制类商品主要是按限制进口的方式管理的,新增商品主要是按限制出口管理的,两种限制类方式的保证金计算基数和相关税率是不一样的,管理方式侧重改变可以看出对出口限制更加重视。
对近日出台的加工贸易组合政策,到底应该怎么看,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作进一步观察。但不管怎么说,这两项政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特别是盈利前景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