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农作物良种补贴覆盖面广、资金量大,用好了发挥大效益,用不好浪费人力财力。因此,针对此次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农作物良种补贴是中央的一项惠民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覆盖、整体推进、因地制宜、补贴农民”的思路和“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改善品质”的原则,对农民种植主要农作物进行良种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鼓励农民使用优良品种、加快优良品种推广步伐,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日前,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我市7个县区34个乡镇2009-2011年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并着重对良种补贴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农业人口421.04万人,农业人口总户数116.59万户。全市耕地面积314.55万亩(其中水田223.5万亩;旱地91.05万亩),农作物良种补贴涵盖水稻、玉米、油菜、小麦、马铃薯等五种作物,现已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全覆盖(马铃薯作为试点作物仅在叙永县实施)。
2009-2011年间,我市实施的良种补贴,预拨面积1310.57万亩,预拨资金合计16694.41万元。实际补贴面积1295.86万亩,实际补贴资金16552.88万元。尚结余财政资金141.83万元(原因主要是征地拆迁占地,县财政收到省上预拨资金后按乡镇当年实际种植面积进行拨付等),乡镇结余资金7.52万元(此数据为所抽查乡镇的资金结余数,原因主要是征地拆迁占地和核实面积时发现部分农户已该种蔬菜,不享受补助)。
现阶段,我市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兑付程序为:省财政→市财政→区(县)财政→乡财政→划拨到当地乡农村信用社→农户的一折通。
二、采取的措施
我市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机制体制不断健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体制健全。为抓好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市、区(县)、乡(镇)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均由各级政府一把手及分管农业的领导为正副组长,农业局、财政局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设在在农业部门,各级财政和农业部门均严格按照中央、省级的要求,分工明确,同时设有监督举报电话,
(二)以会代训、宣传得力。为扩大政策的知晓度,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政府认真开展了宣传培训工作,以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乡、村、社基层干部学习良种补贴政策及相关规定,同时通过广播、电视、宣传车、宣传单、宣传栏等宣传方式向农户推广政策,村社干部还深入农户进行宣传。通过宣传,大部分农户能够清楚地了解政策、讲解政策、运用政策。
(三)逐户登记、公示审核。各乡(镇)、村社认真开展了种植面积登记、核实的基础工作,主要以农业税纳税期间种植面积为基数,通过农户自愿申报、村社登记核对、乡(镇)农技站复核的程序核实种植面积。登记工作由村社负责开展,乡(镇)农技站审核无误后,由村社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在七天,如有问题则由乡镇及村社进行联合复查,复查无误后公示三天以上,确定无误后再逐级上报审核。
(四)资料齐备、档案健全。各级为加强农作物良种补贴管理,均建立了良种补贴档案,并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根据上级补贴方案要求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市、区(县)保存有乡(镇)报送的汇总纸质文档,乡(镇)保存了良种补贴相关资料的纸质和电子文档。
(五)落实经费、保障运行。农作物良种补贴是一项量大、繁琐的工作,尤其是越到基层涉及的工作越具体,逐户核实面积、登记造册将耗用大量人力物力。为保障各级工作有序开展,我市采取的方式是本级财政保障本级项目运行,经调研,各级财政均落实了工作经费,村社由乡(镇)统筹考虑工作补助,保障了此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作物良种补贴在实施过程中将补贴落实到农户,促进了农作物良种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一)资金清算问题。农作物良种补贴由于自上而下实行预拨制,预拨面积和金额依据上年的核实数下达,与当年实际种植面积和实际补贴资金存在差距,造成农作物良种补贴实施以来,每年都存在资金短缺或结余的情况。次年预拨资金时也是根据下一级部门上报的数据对去年的资金情况清算,造成如果基层核实面积时存在误差那逐级清算的资金也存在问题,成为我市2009-2011年农作物良种补贴存在结余的主要原因。同时,上级财政、农业部门对农作物良种补贴结余资金没有具体的管理办法,使结余资金一直放在账上,没有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二)面积核实问题。部分村社干部在核实面积时简化程序,将预拨面积直接平均分配到各个农户头上,将本应按实补贴的资金实行平均分配;也有的村社在统计面积时未严格进行逐户登记造册,部分应签字确认的地方存在漏失。
(三)资金发放问题。调研发现,有两个村社为图发放便利,将百多亩地的补贴发放到一个人账上,再由这个人取出现金分发给其他农户,其中一个村能拿出其他农户签字领钱的凭证,另外一个村拿不出相关凭证;个别乡(镇)因银行网点不完善,没有实行报批手续,全部实行现金发放,存在很大的风险;还有个别乡(镇)存在因事务繁多延时发放补贴资金等问题。
(四)银行网点问题。农作物良种补贴多和农村信用社合作将补贴款发放到农户的一折通上,叙永县、古蔺县由于部分乡(镇)过于偏远,网点不齐全,农户要步行或车行较远距离才能领取补贴,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农户基本能清楚得到了国家补贴,但常将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等搞混,存折上打款也并未逐项写清明细,很多乡镇表明报送资料到信用社是写清了明细,但由于资料繁多,信用社往往为省事就进行合并打款,造成部分农户对得到的补助项目、金额存在疑问。
四、对策建议
农作物良种补贴覆盖面广、资金量大,用好了发挥大效益,用不好浪费人力财力。因此,针对此次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改预拨制为实拨制。根据近几年我市农作物良种补贴的实施情况来看,预拨资金使农民提前得到补助,能更好地安排农业生产,但通过调研发现,随着农民经济日益宽裕,农业科技观念也越来越强,基本能自主安排良种购买,同时,预拨制也要求各级部门每年先报送预测面积,补贴后又报送核实面积,来年再逐级对资金进行清算,工作量很大,清算不彻底引发其他问题。实行实拨制后,变事前补助为事后补助,由下至上上报去年的核实面积,逐级审核,再由上至下下达补贴资金,以此减少工作量,减少存在误差,虽然看似时间延迟了,但对农户的补助实质是不变的,科学精简了工作程序。
(二)制定资金管理细则。农作物良种补贴涉及资金量大,需要有一套单独细致的管理细则,对资金用途、资金拨付、资金管理、资金清算等进行规范,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特别是对结余资金如何清算处理的问题进行规范。
(三)清算以往年补贴资金。此次调研的2009-2011年农作物良种补贴已存在百余万的结余,且是抽查的部分乡(镇),如此常年以往,雪球将越滚越大。因此,应对以往年农作物良种补贴彻底清算,由下至上逐级报送清算结果,然后再由上至下进行统一的资金追(加)减。
(四)进一步完善资料档案。农作物良种补贴资料档案越到上级越不齐全,很多基础资料都保存在乡(镇),市级部门主要保存汇总的纸质文档,随着年份过去,资料也将逐渐流失。因此,各级主管部门应在收集纸质资料的同时保存一套电子文档资料,由专人管理,对资料分年度建档,形成良种补贴独立、完善的一套资料。
(五)适当安排工作经费。农作物良种补贴工作量大、工作任务重,建议上级财政在下达良种补贴资金的同时能适当安排工作经费,为基层的工作开展给予一定的补助。
(六)有效增设银行网点。为切实让农户得实惠,各乡(镇)应具体与合作的银行进行商谈,进一步改善设施,有效增设银行网点,不让领取补贴造成农户的负担,同时,建议银行工作人员在打款时写清补助明细,使农户能够更加了解补贴政策。
(七)进一步加大宣传。此次调研走访的大部分农户都基本了解农作物良种补贴的项目、标准、程序,但仍存在一些农户不清楚具体情况,各级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将这项惠民政策进一步向老百姓普及,百姓对政策了解透彻了也能自主的参与到项目的实施、监督中来。
作者:孔祥华 廖兴志 李 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