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缓解地方可用财力增势趋缓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壮大地方税源经济,我们要坚持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体制激励和优质服务相结合,积极支持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广元市利州区财政收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保持了稳定较快增长,全区地方财政收入从2009年突破超亿元,近5年平均增长55.52%。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全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受金融危机、经济发展下行、资源制约等影响,当前利州区经济发展面临很大困难,财政收入形势严峻。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财政调控手段,优化经济结构,扩大消费需求,既是破解当前金融危机难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需要,也是保障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
(一)税收政策的调整将严重影响我区地方财政收入
2013年全省实施新税制改革后,区级财力进一步削弱,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营改增”等税收政策的调整都将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从而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基础,当前全区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一是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受宏观经济运行趋缓,外部经济下行拖累等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和本级全社会固定资产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和区本级工业增加值增幅均较去年同期回落了3~5个百分点。二是第三产业增长乏力。受刚需性消费减缓等因素影响,住零批餐业增长乏力,造成消费市场持续疲软。三是要素保障形势严峻。主要是土地和资金的制约。今年,全区总用地需求与年度新增用地计划的差口高达100公顷以上。同时受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制约,全区土地平衡任务艰巨。此外,全区骨干税源严重不足加之税收征管和土地管理等体制调整和中央、省大幅削减专项转移支付比例,叠加融资难、化解历史形成的近30亿元债务等因素,在“保增长”与“求平衡”的二难选择中,严重制肘区本级政府性特别是政府性基建投入。
(二)产业结构不优,对财政的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优化产业结构与财政收入结构,增强地方可用财力的任务仍比较艰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目前来自信息服务、物流、旅游等新兴服务行业的税收贡献率较低。商贸、商务、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正处于发展之中,同时又受中央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的影响,社会消费已呈现大幅下降,不少餐饮、娱乐等服务业面临停业、关闭,税收急剧下滑。二是工业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我区现有规模企业很少,很多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还依赖物质资源的大量投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相对较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而且大都集中于传统产业。这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增长的质量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同时小规模企业占多数,直接制约地方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三)财政资金紧张与低效并存,财政扶持经济发展政策有待完善
一方面,财政政策与体制的调整及加快民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使政策性减收与刚性增支增加呈反向扩大,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财政资金日趋紧张。另一方面,财政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式和手段还比较单一,资金管理有待加强,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如:财政资金的分配和扶持侧重于激励,对政策执行的约束不够;对经济增长的内涵和质量关注还不够,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有限;一些政策执行年限过长,随着产业支持方向的变化,已失去了应有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同时,区内交通基础设施仍然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招商引资难度大,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另外,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高、企业融资成本高等因素都对经济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压力,成为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一个基础因素。
二、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对策和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理财观,正确把握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当前经济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GDP的增长,进而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这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必经历程。面对当前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要把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政策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机遇,树立科学理财观,正确把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地方可用财力增长的关系,把推动结构调整、培育可持续财源纳入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来考虑。要着重处理好上级财源与本级财源关系、长远与当前的关系和“取”与“予”的关系。
(二)坚持财税经济观,不断壮大地方财源
经济决定财政,缓解地方可用财力增势趋缓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壮大地方税源经济,我们要坚持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体制激励和优质服务相结合,积极支持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着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努力培育主体税源。地方税源结构实际折射出的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骨干税源和支柱产业较少,工业化程度不高,可持续发展的税源不够稳定。因此,要坚持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低碳循环、绿色环保理念,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调整经济结构,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当前要加快以081产业新城为重点的五大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亿元。狠抓工业项目竣工投产,确保华油天然气、吉峰农机等多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2亿元、增长23.7%。只要经济总量增大,产业结构区域合理,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就会有丰裕稳定的税源,为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做大地方财源。2012年我区第三产业税收占税收收入首位,是地方税收的主力。地方税收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四大行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及服务及其它业。第三产业占税收总量的69%,仍是地方税收的主力军,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此,我们要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用足用好现有财税优惠政策,因地制宜地制定地方性财税扶持政策,对符合商贸服务业发展导向的项目给予财政扶持,通过财政政策推进一、二产业参与服务业发展,围绕“生产性服务业集中集聚、生活服务业上档升级”两个重点,下大力气推动美孚地钢材物流、东出口物流中心和远成龙泉物流加快建设,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5.2亿元、增长15%。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安置就业的新渠道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点。
三是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夯实税源基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提升大荣、工农两个现代农业园区,增强园区整体功能,突破性推进“全域小康龙潭”和赤化司马—泥窝统筹城乡示范片区建设,加快建成和提升界牌、建设、泥窝等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确保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突破8000元、增长20%以上。为二、三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建立科学的收入征管模式,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
一是加强税源的动态监控。加强经济税收运行情况分析,特别是国家税制改革以及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等重点税源的动态分析,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努力化解收入增长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完善“抓大、控中、提小”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加强对企业、个体固定税源的有效监控。同时也要重视对小税种的征收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挖掘新的税收增长点。
二是加强专项纳税评估力度。创新税收征管模式,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信息管税,发现征管薄弱环节。依托经济税收公共信息平台及税收征管系统,不断健全和完善财税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推进社会化的综合治税管理,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三是健全非税收入征缴机制。积极推广运用非税收入征管信息系统,完善收费单位和项目的基础档案建设,建立收费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监控和征缴。加强对国有资产、资源收益的收缴,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切实增强地方政府的可用财力。
作者:胥兰兰 单位:广元市利州区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