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金融银行财务会计论文 > 农村信用社合作联社五项行动深化审计信息化建设

农村信用社合作联社五项行动深化审计信息化建设

摘要:浙江农信始终把审计成果运用作为审计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成效显著,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为内部审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开展各种成果运用搭建一个平台。

 浙江农信一直致力于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在深化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强化成果运用方面努力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内部审计转型

  在深入调查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浙江农信提出了先易后难、抓住机遇、加快融合、全面实践的总体要求,以审计技术创新带动观念、方法创新,通过审计技术平台搭建、审计信息化工作机制建设、审计技术人才培养等途径,构建以联网非现场审计、审计动态监控、审计数据建模分析、审计信息管理、审计资源共享为一体的审计信息化技术平台,全面推进浙江农信内部审计转型。

  (一)推进审计业务模式转变。利用审计信息化技术平台,对接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仓库,获得完整、及时的审计数据源。引入影像处理技术,实现远程调阅信贷资料、会计凭证等电子基础业务档案。建立省、市、县三级审计技术平台,依托联网审计,实现非现场审计,有效推进了传统现场审计为主的模式向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二)建立审计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立了以审计项目信息化管理为核心,以流程控制、资源整合、进度监控、信息分析、成果运用为一体的审计信息化管理模式。加强了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实现省、市、县三级审计项目计划信息化管理,利用现有审计资源,合理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覆盖面。增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通过流程控制、远程审计进度监控、审计结果分析,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收集整理监管部门以及系统内外与审计相关的制度依据,创建审计知识库,及时更新,提高审计人员依据查找效率。

  (三)以审计模型建设推动审计方法创新。通过数据结构和业务逻辑分析,设计各业务条线审计查询模型、分析模型共400多个,改变过去手工逐笔分析的做法,使审计思路更清晰、重点更突出、发现的线索更可靠。研发直观便捷的审计模型探索功能,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可根据违规现象特点随时建模分析,为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提供了有利工具。建立审计预警模型,根据违规关注点和违规问题严重程度对预警按一定频率运行,做到违规问题早发现、早制止。建立审计模型研发考核机制,提高审计人员模型创新积极性和参与度。

  (四)优化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分层次、多渠道地加强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统筹规划计算机审计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对计算机审计领军人才、计算机审计能手、审计业务实施人员三个层次人才进行培养,组建了以办事处和行社骨干为主的审计信息化人才储备库,为浙江农信内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鼓励拥有计算机知识的人员向审计信息化方向发展,通过专业培训、领军人才传帮带、岗位交流等方式,逐步建立一支既懂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审计队伍。

  (五)加强审计信息化宣传推广。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推广运用年活动,专门制定活动实施方案,专题部署各项工作,及时跟踪活动进展,加强对办事处和行社的技术服务和工作督促,指导行社运用辅助审计系统开展非现场审计。各行社已能运用辅助审计系统开展非现场审计,部分行社已能够运用系统按月或按季实施非现场审计项目和审计预警分析,实现风险常态化、动态化、持续化监测。

  二、着力推动审计成果运用,充分实现内部审计价值

  浙江农信始终把审计成果运用作为审计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成效显著。

  (一)审计整改“掷地有声”。浙江农信高度重视整改工作,分管领导亲自抓,及时听取审计工作情况汇报,布置整改工作,了解掌握进程,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落实整改监督责任,持续跟踪,督促被审计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到位。对不具有可行性的整改建议及时调整,对不认真落实整改措施或未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的,视情节轻重追究领导责任。建立整改联动机制,各部门积极协助,通过“集体会诊”,剖析违规问题根源,研究工作难点,落实整改责任,形成了分工明确、衔接协作、监督有力的联动工作机制。使被审计单位能够认真对待审计发现的问题,积极配合,根据整改意见,不仅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处罚,而且从源头上加强风险把控,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业务操作行为,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行社内控管理水平。

  (二)审计问责“有的放矢”。内部审计部门严格按照程序向纪检监察部门移送审计发现的重大违规违纪、屡查屡犯等问题,提高审计威慑力。纪检监察部门及时将处理情况向审计部门反馈。对审计发现问题较多或问题较为严重的行社,则约见主要负责人谈话,提出要求,限期改正。实行干部提拔经济责任审计“一票否决”制,干部提拔任用前,必须有对该干部的审计结论,若审计通不过,就不能提拔任用。

  (三)审计分析“四两拨千斤”。跳出“就审计论审计,就问题查问题”的圈子,注重从微观审计中提炼出对宏观工作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汇总分析审计报告,列出典型违规问题,对审计发现的重大突出问题,编写审计专报,及时呈报审计委员会及高级管理层。如2013年,我们编写了《集团客户管理不规范问题亟须关注》、《银行承兑汇票审计风险分析》等专报,通过分析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和预防的办法、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实现对系统内同质问题常态化监控,将审计成果尽快转化为管理成果,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四)审计通报“举一反三”。召开全省农信系统内部审计视频会议,通报全年审计发现的主要违规问题,剖析症结所在,提出下步整改落实措施,实现“审计一点、规范一片”的目的。编写各类审计项目情况通报,落实各行社对照检查,自查自纠,举一反三,切实防范屡查屡犯、同质同类问题发生。此外,宣传推广被审计单位中先进的工作经验,供其他单位加以借鉴,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共同进步。

  (五)书籍汇编“经验相传”。编写《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审计案例汇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计算机审计》等书籍,从业务类型、违规行为表现、处理处罚依据、业务风险点、审计模型设计路径等角度进行阐述,为全省农信系统审计人员,尤其是年轻的审计人员开展现场和非现场审计工作提供指引。

  (六)监审联动“互通有无”。浙江省银监局与省农信联社分别作为法定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二者的重点不同,但目标一致。已逐步建立常态化的监审联动机制,共同探索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工作通报机制和审计项目协同运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充分发挥银监局的监管“点”和省农信联社审计“面”的长处,开展以具体业务管理为内容的案例分析,共同助力浙江农信健康快速发展。

  此外,我们在创新审计成果运用平台上下功夫,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业务指导和开展各种成果运用搭建一个平台。以审计报告为载体,重点提炼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规律性的问题,建立以审计情况通报、审计要情专报和审计案例学习为载体的成果共享平台。梳理、归类、分析和整理全省审计发现的重大违规问题,建立审计问题库、省市二级审计项目问题整改台账,以督促问题整改和审计建议落到实处。

作者:浙江省农村信用社合作联社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