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论文 > 从主客观两个维度谈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风险的控制

从主客观两个维度谈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风险的控制

摘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不可回避的问题。审计质量关系到审计工作的地位与审计工作的未来。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愈加复杂,审计风险也有增大的趋势。为了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本文从基层审计机关的存在风险的主观与客观两个视角出发探讨其存在风险的具体原因,并结合原因提出应对审计风险的有效对策,做到有效规避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更好的促进经济建设。
关键词:基层审计;合理控制;审计风险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审计机关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审计难关越加难以攻克,传统的事中、事后监督已经很难防范审计风险。关于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原因,一类是客观原因,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着重分析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建立审计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来总结合理控制审计风险的有效对策,以期能更好地防范审计风险,将其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为我国经济建设把好审计关。
一、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分析
(一) 基层审计机关存在审计风险的主观原因分析
1、基层审计队伍建设不健全。基层审计机关的大部分审计人员没有经过严格到位的审计训练,导致定性不准、法规引用不当;而且坚持传统的行政审计的意识,忽视审计风险的存在;审计人员执行审计时没有切实强化审计意识,“走过场”的现象普遍存在。
2、审计人员自身遵法守法意识淡薄。审计人员本身缺乏遵法自律意识,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做到以身作则,没有按照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来执行审计职能,而且,审计人员接受被审计单位的贿赂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基层审计机关存在审计风险的客观原因分析
1、首先,我国实行的行政型审计模式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弊端。现行的行政型审计模式所衍生出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表现在市、县级的基层党委或者政府中的审计机关很难应对泛滥的人情关与领导关。此外,国家审计机关审计周期过长、实际执行不到位、审计抽查制度不健全。
2、现行的经济管理模式与经济结构的变动大大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审计风险随之增大。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已由行政控制变为规则服务,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力度大大减弱;另外,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经济结构逐渐分解为国有、股份制和合资企业,审计机关所面临的审计对象愈加复杂,审计难度与审计风险均增大。
3、与我国所处的经济转型期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仍会加大审计风险。入世以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甚健全,掌握不好仍然可能导致审计风险;此外,审计规则并不是完全准确无误的,审计规则本身也隐性包含着审计风险。
二、基层审计机关合理控制审计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1、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围绕创建学习型审计机关来开展合理有效的业务训练和实际锻炼,增强审计人员应对审计困境的实战能力;坚持完整的自学、轮岗、实践的训练模式。
2、实行审计风险责任制。审计风险责任制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每位审计人员切实履行自己的审计职责而有效防止了职责空白,审计风险责任制具体表现为审计组长责任制,审计组长必须是具有较业务水平的高级注册会计师。同时,通过强化反舞弊措施来有效监督和制约违法违规行为。
(二)控制审计质量,抓好各个审计环节
1、依法严格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严格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可以从根源上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审计程序是审计风险发生的源头,只有将源头控制好,才能夯实防范审计风险的根基。为此,审计机关必须严格按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履行职能,恪守审计人员的相关审计准则。
2、加强审计实施环节的质量控制。应该强化传统的事前审查,事先摸清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据此制定详细可靠的审计方案;在审计的过程中,要重视审计证据、底稿等在防范审计风险方面的独特作用;审计结束后跟进必要的事后监督,并及时总结审计反思。
(三) 改善执法环境,规范管理会计师事务所
1、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审计工作本身不应受到诸多外在因素的干扰,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对于审计工作的严明公正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职能时不会受到来自上层或者外在较强势力的干扰。
2、规范管理会计师事务所。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比较混乱,出现了多头管理的局面,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不明确自己到底归哪个机构所管。因此,应该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规范管理,设置明确的管理体系,对其进行规范化、体系化、制度化管理。
结束语:
审计是维护国家经济稳定运行最强大的免疫系统,国家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审计质量反映着审计机关履行“免疫职能”的高低,关系到审计职业的地位与未来,因此,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最权威的生命线。为此,合理有效的控制审计风险便具有了强大的实际意义,经过上述探究,笔者总结了审计风险存在的主客观原因,并结合原因提出了应对审计风险的对策,以期能够提升审计质量,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江涛, 苗连琦,梁耀辉.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11, (3), 24-30.
[2]赵彩霞,张立民,曹丽梅.制度环境对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0, (4), 22-28.
[3]陈工孟主编.现代审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张林 山东省滕州市审计局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