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显然,国企民企融合已经成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头戏。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已经有上海、广东、重庆、山东等10多个省市部署了国企改革路径。其中,混合所有制成为多地国企改革的着力点。
东部地区:上海、广东
率先推进混合所有制
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地方国资体量最大的省市聚集地,我国历次经济改革的号角都是最先从这里吹响的,有着明显的地域优势以及政策红利,因而也就赋予了东部省市敢为先锋的勇气。
作为仅次于中央国资系统的上海国资,早在2003年就开始了国资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上海国资委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被称为“上海国企改革20条”。
“多管国资,少管国企,不管经营”,在此方针指引下,上海探索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国资带动国企改革的实现形式,以企业整体上市的方式推进混合所有制。今年,上海已列出国资流动平台建设、国资集中统一管理、企业分类监管、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等41项具体改革任务清单,系统推进,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迈出一大步。
3月17日晚,上市公司金丰投资一纸公告宣告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绿地集团将注入预估值达655亿元的资产,实现A股市场迄今为止交易金额最大的一次“借壳”上市。绿地集团也紧跟国资国企改革步伐,在体制与机制改革创新方面走在前列,成为上海国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样本。2013年末,原本由国资控股的绿地集团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平安、鼎晖等非公战略投资者,股权结构更加多元化、运行机制更加市场化;2014年,全面推进重组及资产证券化工作,让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上海领风气之先,一向自认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也不甘人后。2014年1月13日,在广东省委十一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广东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中,国有企业改革被列为15项重点改革任务之首。2月19日,空调巨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其大股东格力集团将进行重大股权改革,公开挂牌转让49%的国有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耶鲁大学基金会有可能成为格力集团的战略投资者。不久之后,广东大型国企广新控股集团与广州天生印刷器材和广州天煌柏贸易有限公司等两家民营企业签署旗下资产转让合同,正式打响广东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枪。
广东省国资国企改革的突出亮点有:国有资本在持有比重上不设下限;支持国有资产重新配置和优势企业进行重组;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新增高管人员的市场化选聘以及引入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等。比如,广东将首先在省属国企二级以下企业推行与国企、与民企、与外企以交叉持股为主要形态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并进一步推动全省中小微国企与社会资本交叉持股。到2020年,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要超过80%,二级及以下竞争性国有企业基本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中,到2015年,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到2020年,使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超过80%。
除了上海、广东外,山东、深圳、浙江、江苏与北京等东部省市的地方国资委也明确了改革方向,着重推进混合所有制。
中部地区:安徽、湖南
灵活加码国企改革
中部地区的国有企业是以能源、汽车、建材、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为主导的,资源型工业的老牌国企占比很大,国有企业的特点十分鲜明。
国有资本在安徽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安徽是地方国资系统“万亿俱乐部”的成员,其省国资直属企业去年总资产位居全国第八,营收第七,利润排在第三位。今年以来安徽省推进国企改革工作不断加码。2月20日,安徽国资委通过了安徽国资委有关国资国企改革重要举措的分工方案。3月初,安徽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许崇信表示,“国资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不同所有制间的深度融合、平等发展。”
2014年,安徽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被定为“分类推进不同功能的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各类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按照安徽省的部署,到2020年省内竞争性国企将基本实行混合所有制,将积极引入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以增量促进存量优化,实现双向获益。待“一企一策”的方针制定出台后,可期待更多安徽国企加入改革行列。
日前,江汽集团宣布拟整体上市拉开了安徽省国企改革的序幕。据了解,江汽集团、铜陵有色、海螺集团是安徽省的三家国企改革试点标的,随着江汽集团率先出招,另外两家试点企业也有望在国企改革方面加快步伐。
几乎与安徽同步,3月11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湖南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在投资主体多元化、国资证券化改革的基础上,在国企员工持股、企业负责人产生方式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新举措,被市场称之为湖南国企改革“30条”。
湖南省此轮国企改革的突破口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触及员工持股、薪酬体系、总经理产生方式等诸多“敏感”问题。在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方面,湖南省出台了新规定:对国有资本准备退出的,或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且国有资本处于相对控股或参股地位的,以及创新型、研发类、基金类国有企业,允许企业员工持股。
4月25日,湖南省属大型国有建筑企业湖南建工集团全面启动改革改制工作。其将用2年的时间,完成所属困难企业关闭破产;消化历史债务和不良资产;并将根据现有生产和经营资源,加快整合并优化主营业务板块,把主业做大做强。作为竞争类国有企业,湖南建工集团还将对二三级生产经营单位,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引进各类战略投资者,通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的交叉持股以及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持股等多种有效途径,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此外,湖北、河南等中部地区省市今年也将推出国企改革的具体方案,方案将涉及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支持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西部地区:贵州、重庆
国民共进量化目标
由于地理位置与资源特点,西部地区的国有企业多集中在军工、能源、原材料等行业,规模较大,转型较为困难,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西部地区国企改革的决心。
2014年3月17日,贵州省国资委举行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暨推介会,明确将以最大的开放度,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新一轮国企改革首批集中推出128个项目,覆盖能源、建材、化工、冶金、房地产、商贸物流、交通运输、旅游酒店、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等行业,预计投资2763亿元。
贵州省国资委把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确保用3年时间,形成3户功能性投资运营企业,做强2户公共服务性企业,竞争性企业全部实现产权多元化,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具备条件的打造成为投资控股公司,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实现国有资本有序退出,以此推进国资监管企业全面改革。
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贵州省国资委主任韩先平提出了落实路径:股权比重设置上的最大开放度,合作方式上的最大灵活性。目前,首批参与产权改革的28家企业按照功能性企业、公共服务性企业、竞争性企业、参股企业划分为4类,将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改组为控股公司、转让破产重组等方式,推动产权改革3年内完成。
此轮贵州国企改革涉及的主要上市公司有贵州茅台、盘江股份、贵绳股份、久联发展、赤天化和振华科技等。而最受关注的企业应该是茅台。茅台集团改革目标是建设为产融结合的多元化控股集团,目标到2017年整体销售收入达千亿元级,要培育形成6—7个子集团。而上市公司贵州茅台成为重中之重,将探索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或员工持股,并引进战略投资者。
贵州此轮改革对国有资本是控股还是参股不作具体规定,要求每户监管企业都要引进战略投资者,从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层面全面推进股权多元化,推动企业国有产权跨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国有产权“进、退、流、转”。
和贵州省国资委同样提出量化目标的还有重庆市。重庆市国资委的计划是用5年时间左右让八成以上竞争类国企实现混合所有制。
据重庆市国资委此前提供的资料显示,将从五个方面发展混合所有制实现国有资本重组:国企整体上市;将部分合适的国企集团转化为巴菲特式、淡马锡式或是中投式的投资公司,今年则计划在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地产集团进行试点;推动未上市国企股权多元化;将国企转让股权所获得的国有资本集合成一批国资委直接控制的产业投资母基金,并按一定比例和各种社会资本的私募基金混合成立子基金;在政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一些市场信号逐渐活跃起来的领域,推动公共产品价格逐步实现市场化,为非公经济的进入创造条件,实现混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