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009年财政部对原制度进行了改革,制定出《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2013年12月30日正式颁布修订后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并于2014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的制度相比较旧制度有哪些的不同,又能怎样促进高校会计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新旧会计,制度,差异。
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中,伴随着教育的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也在进行,在这种大改革的环境中,高校会计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现在的新制度与以前旧制度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改革的幅度很大,这种变化对各个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原因
在1998年我国颁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在一定时期内它对高校的财务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发展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以前我们所运行的高校会计制度已经不够适应当前高校的发展形式。所以,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是必然的。
(1)准确核算教育成本是教学经费投入绩效评价的基础。
近几年国家逐年加大办学经费投入,资金投入的绩效评价逐渐被关注和重视,高校财务部门也成为资金绩效评价的重要参与者。教育成本的核算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核算方式、准确的费用归集对会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2)高校筹资多元化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不断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现在的很多高校的办学资金不仅仅是依赖于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而且在更多的时候可以通过社会筹资或者与企业联合办学来解决学校短期内的资金紧张情况,伴随着这种情况的出现,就给各个高校的财务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问题要去解决。
(3)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很多局限性影响。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可以看到旧的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弊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这些弊端越来越明显,改革高校会计制度势在必行,并且不断的进行完善高校的会计制度。
二、高校新旧会计制度的比较
(一) 高校新旧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基础的比较
1、高校旧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基础方面的缺陷。
在旧高校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主要是采用收付实现制。在实际工作中,这种会计核算基础已不能真实反映当期的收支情况,直接影响高校资产、负债的真实性;难以真实地进行当期办学成本核算,不适于绩效评价;不能如实反映当期的经费结余情况。新高校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对于合理进行成本核算、归集当期收支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1)旧高校会计制度不能够准确反映一个学校的资产和负债的情况。
学校在日常进行设备采购、维修、购买一些办公用品时,按照旧会计制度核算,如果不涉及现金支付时就不会进行费用支出的核算,这样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而且很容易出现差错,也不能反映出学校真实的债权、债务情况。
(2)旧高校会计制度不能真实地反映学校的收支结余问题。
在高校实行收付实现制情况下,在很多高校里应付款项或者还没有收到的款项等都是不作为收支来处理的,不能真实反映学校的收支、结余情况。这样就很难让学校的财务资料使用人明确地了解学校的财务状况。
(3)旧高校的会计制度不能明确的反映资金的运转。
按照旧高校会计制度核算,设备的维修,应付工资等这些实际发生,但是没有现金的流动就不记账,因此不能反映整个学校资金的流动。
2、新高校会计制度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
新高校会计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在这里高校可以兼顾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合理确定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经济业务范围。如学费收取,新会计制度就会根据学校教务部门提供的学生人数,按照收费标准来进行学费收入核算。同时为了高校能够准确的核算收入,将旧会计制度中的“应收及暂付款”改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二)高校新旧制度会计科目设置的对比。
旧高校会计制度下的科目设置中只是考虑到了能否满足到国家的信息需要,没有考虑到其他管理者的信息需求,这样就导致高校的会计不能如实的反映资产、负债、净资产状况。
1、在资产类科目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旧制度上很多的科目几乎都是一致的,但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科目。
(1)“在建工程”科目,旧制度里这一科目是没有的。在新制度下增加了这一科目,这样高校每一次的基本建设拨付款就可以很清楚的记录下来,每年年末就可以根据该科目的累计发生额或年末余额准确核算基本建设固定资产的价值,不会影响到固定资产的结转。
(2)“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旧制度这一科目也是没有设置的,在新的制度中加入这一项,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固定资产清理中的收支和清理后的净损益。
(3)“累计折旧”科目,新制度增加这一科目,能够更好地反映高校资产使用的折损情况,不会高估高校的净资产。同时可以更准确地核算一定时期的办学成本。
2、负债类科目的比较中我们最明显的能看出的是“借入款项”科目的改革。在新制度中将“借入款项”进一步的进行划分,这样可以很好的让高校合理的安排自身的支出与还款。
3、收入和费用类科目的对比。
(1)收入类科目的比较.
高校的收入在社会中是很受关注的,新高校会计制度科目按资金来源的性质设置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科研事业收入等。对旧制度中的“教育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等进行整合,使高校的收入归集更加清楚明了,与此同时又调整了一些科目的核算范围。
(2)支出类科目的比较。
在新高校会计制度中支出类科目的最大变化就是按照资金来源和资金支出性质进行核算,能够合理归集教学活动支出、科研活动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等,对合理计算办学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旧高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处理的比较。
在旧高校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其实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校的资产不提折旧就很难真实反映净资产真实的价值,导致教育成本核算数据不准确,固定资产有偿使用缺乏依据。而新高校会计制度正是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总结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知道高校新会计制度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这就要求各个高校应该对于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实施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新旧制度衔接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体现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翟小英 重庆科技学院计划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