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 非营利组织绩效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

非营利组织绩效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

观点来源: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姜宏青

会计要素之间不仅存在质的经济关系,而且存在量的经济关系,这也构成了会计学中的勾稽观。非营利组织绩效会计的要素之间同样存在勾稽关系:
其一,从存量要素来看,资源=债务+资源剩余,或:资源—债务=资源剩余。这个关系说明组织所持有的资源扣除所承诺的义务之后的资源剩余,这个剩余是组织前期筹措资源提供服务后的累积剩余,既表示对所筹措资源的使用比例,也表示未来的服务能力;其二,从增量要素来看,投入和产出的货币计量的差额等于资源剩余的增加(或减少)额;其三,从不同确认基础来看,按照收付实现制确认的投入与产出的可货币计量的差额等于存量要素中货币资金的当期增加(或减少)额。这个关系的理论基础就是财务会计中“资产和负债是收益和费用确认的时点和现金收付的时点不一致产生的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的余额”,不同的确认基础导致不同项目的资源存量;其四,从效果评价来看,绩效会计的特征之一就是可以通过会计要素的量化信息的附带的搜集可评价的效果信息,这个效果信息一定和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信息是同时发生,而且有连带关系,和发生其他要素确认的会计事项同步发生的,因此,这个效果和其他会计要素之间尽管不是量的等价关系,却是对量的评估关系,具有绩效的控制效应和质的判断效应,同时披露,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价其他会计要素的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