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论文 > 关于做好审计科研宣传培训工作的几点体会

关于做好审计科研宣传培训工作的几点体会

自治区审计科研宣教中心


 


自治区审计科研培训中心(201212月更名为自治区审计科研宣教中心),负责组织全区审计科学研究、审计干部培训、审计宣传等工作,伴随着审计机关的初建、规范和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艰辛历程。中心从组建至今,一直本着为审计一线服务的方针,围绕自治区经济中心和审计工作重点,开展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承担审计宣传任务,大力培养和培训审计人员,为推动自治区审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牢记宗旨,紧密围绕审计实际开展培训工作。


审计干部培训工作始于1984年,从审计机关刚组建时的“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到“人、法、技”建设,适时开展了内容不同、形式多样、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培训工作。特别是2003年至2012年的10年间,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审计干部培训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审计工作思路,针对审计工作和干部队伍实际,围绕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素质,着力在培训计划、内容、方式、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改进,更新培训理念,方式、手段不断也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内容不断更新。每年,中心都会按照审计厅培训工作计划,结合审计发展趋势和努力方向的实际,审时度势,抓重点、重实效、适时安排培训内容,相继开展了新出台的《国家审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培训;审计业务培训涵盖财政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案例、计算机审计应用、社保审计实务、金融审计、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审计业务骨干培训等内容;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开展了统计人员、审计业务骨干、公文写作、新任旗县(市、区)局长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


二是力求形式多样。在培训形式上,采取 “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组织三级审计机关业务干部参加审计署各类业务培训。同时,采取到基层举办培训班的方法,结合基层审计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交流以及实地调查;到发达地区举办培训班,考察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让审计人员开阔眼界,提高宏观意识、大局观念,为发挥审计成果在政府宏观决策中的作用创造条件。采用“以会代训”、“以审代训”、“集中培训”,对审计业务骨干进行集中强化培训和在具体项目中手把手教的培训方法,以期尽快提高基层审计干部业务水平,增强风险意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三是准确把握培训需求。为了摸清全区审计机关及人员的培训情况,准确把握各地对审计培训工作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科研培训中心还在全区三级审计机关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重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以及现有人员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受训状况、实际需要等内容,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以后培训计划和方案,对培训工作的侧重点进行了适时调整:①授课内容注意结合当前审计工作重点来制定。②选派理论水平较高、研究能力强、熟悉审计业务的高质量老师授课。③适当选择在外地举办培训班,使学员既能够接受最新信息,又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④在时间上注意克服工学矛盾,利用审计人员工作空隙举办培训班。⑤在培训人员范围上让尽可能多的审计业务人员参加培训。达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增强业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分层次、分类别、分专业开展培训的目标。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造就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审计队伍。


第二,忠于职守,积极组织全区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科学研究。


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是审计科研的重点工作之一,多年来针对我区实际,本着服务经济发展和自治区审计工作的主旨,中心科研工作一直围绕自治区审计工作重点展开。


一是科研工作注意围绕审计工作重点。为了贯彻审计厅党组提出“压数量、保质量、抓重点、出精品”的工作思路,中心、审计学会在审计厅的领导下,根据审计工作重点制定科研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盟市和区厅审计机关,成立课题组,对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多年来,重点对财政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股份制企业、审计质量控制、国家审计风险、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计算机、审计创新和发展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审计厅和各盟市旗县审计机关领导,对审计科研工作都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他们或主动承担课题任务,或积极率领各级审计人员进行研究,为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科研多出成果。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04年,审计厅、审计学会积极向中国审计学会推荐我区的科研成果,参加全国评选。经中国审计学会筛选,呼伦贝尔市撰写的《审计计划如何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一文,参加在长春举办的“审计计划管理和审计现场质量控制研讨会”,并做重点发言,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和翟熙贵副审计长的表扬。2005年,赵慧容与郝光荣同志合作的《如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一文,在《中国审计》全文刊载,并获得在由南京审计学会与中国审计教育网联合组办的“2005年首届中国审计精英论坛”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二等奖。2006年底,完成并撰写了《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审计研究》一文。论文从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及对其进行审计的必要性入手,深入阐述了有关非公有制审计的方法、任务、内容。文章主题突出,思路新颖,具有趋前性,填补了我区该项审计研究的空白,对我国审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009年,完成了《绩效审计手册》的翻译工作,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印刷发往全区各盟市旗县审计机关;7月,在长江厅长的主持和主编下,将近几年全区评选的优秀以上的论文结集为《审计理论与实践》一书,并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在全国出版发行(书号:ISBN978780221889--5),全书共计75万字,对全区审计理论的研究和宣传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向内蒙古社科联报送论文、著作等,其中《试论政府财政审计环境现状对策与方法》获得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


三是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科研项目。多年来,审计科研课题安排紧密围绕审计厅党组的要求并结合中国审计学会的规划,在组织方式上作了调整:①将课题分成两块,即主要选题方向和定向委托研究竞标课题。主要选题方向围绕审计实践需要和各地实际情况组织理事单位开展研究;定向委托研究竞标课题则明确责任单位进行投标,分为审计署课题和自治区课题。②研究内容针对性强,更加切合实际。比如围绕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开展深化财政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改进方法的研究及加强对重点工程项目和重大项目审计的征文和探讨等。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和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促进自治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


第三,不断创新,做好《内蒙古审计》的编辑出版和审计宣传工作。


《内蒙古审计》创刊于1986年,多年来,在自治区审计厅党组、审计学会、内部审计师协会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各级审计机关领导和广大审计人员的关心支持下,在工作量大、人员缺乏的情况下,本着为审计工作服务的宗旨,编辑人员共同努力将《内蒙古审计》打造成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贴心刊物。仅2003201210年间,就按时出版《内蒙古审计》60期,刊发870多万字,校对2600多万字,印刷出版10.4万册。每期都分发到自治区审计厅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全区各盟市旗县审计一线,做到人手一本,充分发挥了审计宣传阵地的作用。



一是形式上注重创新。《内蒙古审计》从创刊伊始,一直本着为审计工作服务的宗旨,围绕全区审计工作中心,积极开展宣传活动。2005年,为了适应审计工作内容的扩展、审计范围的扩大以及审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内蒙古审计》从原来的小16开改版为大16开本,由原来的每期10万字扩大到12万字,每年编辑出版6期并在内容上做了相应的调整。2008年,为使《内蒙古审计》更具有可读性、灵活性,提高审美品位,刊物在原有栏目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并将版面改为24个彩页。在设计时,刻意追求内文版式的灵活多变;封面设计在宣传审计、关注时效性、突出地区特色这个主题的基础上注意艺术创新。在图片选择、色彩搭配、版式的安排上逐渐确立了自己的风格。


二是合理安排栏目。《内蒙古审计》内文的栏目也根据需要设立,注意宽度和广度,其中既有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栏目,也有时效性较强的专题报道,比如专稿、工作研究、财政审计、绩效审计、行政事业审计、计算机审计、工作建议与动态、文苑、健康文摘等栏目。还有反映审计人政治思想和工作场景的机关建设、机关党建、盟市传真、风采录等栏目。以期从各个角度研究审计、宣传审计,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同时积极开展审计课题、审计实务、内控制度、风险控制研究,刊登审计调查、经验交流等审计论文,为一线审计人员提供交流工作经验、研究审计理论与方法的阵地,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推动审计理论创新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认真组稿、发稿。《内蒙古审计》组织稿件的过程中,在内容上求新求深,注意审计工作的新动向,及时报道全国、我区审计工作会议以及一年一度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情况,把审计署、自治区审计厅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及时传到全区的每一个角落,落实到一线审计工作中,为各级审计机关顺利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做好服务。注意刊登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反映社会矛盾的热点焦点问题的稿件,以引起各级有关领导和部门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真正做到执法为民。同时,注重选择紧贴审计实践的稿件,从各个角度传播审计知识,反映审计动态;刊发研究与探讨、课题、实务等各类审计论文,以及审计业务、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研究文章。注意分析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总结审计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为审计人员提供理论探讨和技术方法借鉴的园地。


四是努力完成审计宣传任务。


与此同时,中心和审计学会承担着审计署、审计学会交办的审计宣传工作,具体为《中国审计》、《财经审计法规》、《中国审计报》、《审计研究》等审计书刊报纸的征订工作。多年来,在各级审计机关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在全区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审计书刊征订发行工作屡创佳绩,连续22年被审计署评为宣传先进集体,受到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的表彰。


第四,围绕重点,不断加大审计学会工作力度。


自治区审计学会是自治区审计机关和理事单位开展审计理论研讨、学术交流和培训工作的重要平台,自成立以来秘书处一直设在审计科研培训中心。多年来,学会不断加强自身和基层审计学会的建设,认真围绕我区不同时期的审计工作重点,制定学会工作计划,明确对各理事单位的任务和要求,认真部署工作任务,并做好督促检查。


一是指导全区审计机关、理事单位开展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在自治区审计厅党组的领导和各级审计机关、理事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在中国审计学会、自治区社科联的指导下,自治区审计学会针对不同时期的审计工作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年度课题研究计划、确定审计科研任务,组织审计机关和理事单位开展审计科学研究。每两年进行一次优秀论文评选,择优予以奖励并向自治区社科联、审计署科研所、中国审计学会、有关期刊推荐,参加更高层次的评奖。


比如2005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非常重视,审计任务不断加重。为了配合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学会适时组织人员对此课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一年内,就撰写经济责任审计论文近10篇,加大了对审计实践的指导力度。同年,学会组织开展了关于审计公告制度的研究,由学会秘书处研究撰写的两篇论文,在审计公告理论与实务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推动审计公告制度的建立健全做出了贡献。2009年,参加了审计署组织开展的全国审计机关“2008年至2009年度优秀审计论文和研究报告的评选活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绩效评审指标体系探讨》(审计厅王月胜、靳素平、李慧敏等)和《试论政府财政审计环境现状、对策与方法》(审计厅郭少华)两篇论文被评为三等奖。审计署以《审计署关于表彰审计机关优秀审计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决定》予以公布。2012年,为纪念我国恢复审计制度30周年,审计署科研所和中国审计学会下发了《关于征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研讨论文的通知》,审计学会课题组撰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文化基础与审计文化的作用》一文,被收入论文集并参加大会交流。


二是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为促进我区审计理论研究质量和水平提高,学会还定期组织厅机关和理事单位的审计人员,积极与国际审计组织、中国审计学会、地方审计学会开展交流活动。组织我区审计学会理事和审计人员,参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研讨、培训。与审计署、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区合作,参加和承办“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审计工作经验交流会”,围绕少数民族地区和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特点,探索民族地区审计事业发展的新路子。为提高我区审计人员素质,促进审计文化建设,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组织审计人员培训,提高审计队伍素质。审计学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非常注重对审计人才的培养,积极为理事单位和审计业务人员创造学习的机会,多次组织厅机关、盟市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和理事参与中国审计学会举办的培训班。自治区审计厅、审计学会还与南京审计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以及内蒙古大学签署了审计科研、培训合作协议。协议的签署对进一步加强审计理论研究、人员培训和建立人才优势互补机制产生了积极作用。


回顾过去我们看到,多年来,中心的几代工作人员不负党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以勤勤恳恳的态度和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投身于审计事业之中,一直为审计科研和宣传工作的开展,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自治区审计事业的繁荣努力奋斗。今后,我们会再接再厉,争取为审计事业的深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执笔  张艳芳)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